-
公开(公告)号:CN119272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17798.X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列车轨道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砟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演化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列车‑有砟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有砟轨道上的列车载荷,并计算有砟道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和偏动应力;构建有砟道床沉降经验模型,并基于有砟道床沉降经验模型计算单次列车荷载下的有砟道床沉降曲线;基于有砟道床沉降曲线计算有砟道床不均匀沉降条件下的列车‑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基于列车‑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计算有砟轨道沉降条件下的轨道结构及列车系统评估指标,并根据轨道结构及列车系统评估指标对有砟轨道动力性能进行预测;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有砟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演化方法存在计算效率低、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5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92512.7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桥节段模型气动力测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框架、安装组件、分度盘、连接单元及第一测力天平、第二测力天平,两框架之间分别在上方和下方设置安装组件,两安装组件上分别转动设置有分度盘,分度盘分别固定连接一连接单元,两连接单元上均安装第一测力天平、第二测力天平;车桥节段模型放置于两个连接单元之间,桥梁模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测力天平,列车模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测力天平;分度盘带动车桥节段模型转动以改变风攻角。该气动力测试装置的框架上方和下方的分度盘能够实现同步转动,并带动连接单元及固定在其上的第一测力天平、第二测力天平转动,从而带动桥梁模型及列车模型转动到合适的风攻角进行风洞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7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23707.6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30/13 , G06N3/0464 , G06N3/049 , G06N3/047 , G06N3/09 , G06F119/12 , G06F111/1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和高斯过程的车辆‑桥梁系统随机响应预测方法,属于VBI系统随机响应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车桥相互作用模型;获取车辆和桥梁的随机动态响应样本;融合高斯过程和时间卷积网络,建立GP‑TCN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中,卷积层与卷积层之间的权重和偏置设为随机参数,该随机参数的位置设在每个残差连接块的第一层扩张卷积层中;以轨道不平顺度为GP‑TCN模型的输入,以车辆和桥梁的动态响应为GP‑TCN模型的输出,采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样本数据训练该模型;利用训练好的GP‑TCN模型来预测车桥相互作用系统的随机动态响应。本发明可准确评估VBI系统在时域和频域内的动力学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5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56703.2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龙卷风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大尺度多类型龙卷风模拟试验装置,包括风洞、吸风系统、导流叶片以及试验平台;风洞包括上部圆筒和下部圆筒,所述上部圆筒直径小于下部圆筒直径,所述下部圆筒的顶部设有与上部圆筒相匹配的连接口,上部圆筒活动式设置在连接口内,上部圆筒与连接口之间设有密封条,下部圆筒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吸风系统设置在上部圆筒的顶部;试验平台活动式设置在下部圆筒的底部;所述导流叶片角度可调式布置在下部圆筒的侧壁上。本发明通过改变导流叶片的角度控制气流的方向,从而改变龙卷风的涡流比等参数;上部圆筒可相对于下部圆筒移动进一步调整改变龙卷风的参数,从而实现高度还原不同类型的龙卷风模拟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72630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397467.9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2S20/32 , H02S30/00 , H02S40/30 , F24S3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光伏阵列及光伏组件角度调节方法,光伏支架包括:两排支撑立柱,两排支撑立柱并排安装在基础上;第一转盘,可转动安装在两排支撑立柱上,第一转盘上设承重悬索锚固点;承重悬索,设两排支撑立柱间,承重悬索两端穿过承重悬索锚固点锚固连接在第一转盘上;太阳能跟踪控制器,与控制电机连接,控制电机与第一转盘连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感知太阳光并根据太阳光入射角度通过控制电机调节第一转盘的转动角度。该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既具有索支撑柔性光伏支架重量轻、承重力强、桩基少、施工周期短、散热性能好、跨越能力强等优点,又可根据太阳入射角实时调节光伏组件倾角,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72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52607.9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模拟系统,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组支架组件,两组支架组件之间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钢索,多个钢索上连接有多个光伏组件,基座上还设有多个静风稳定检测组件,各静风稳定检测组件包括传动杆、伺服电机和传感系统,传动杆的一端与钢索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与基座连接、并用于驱动传动杆对钢索施加静力荷载,传感系统与基座连接、并用于用于检测光伏组件的位移和扭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模拟实验方法。本发明通过静风稳定检测组件能进行静风失稳检测,针对柔性光伏结构的抗风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进行参数化检测分析,从而对设计出的柔性支架进行安全性的评估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7304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09734.3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型龙卷风风洞连续可调进气系统,包括多个对应设置的导流片组和驱动装置,任一所述导流片组均包括多个龙卷风导流片、安装架、驱动轴和驱动轮,所述龙卷风导流片均环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与所述驱动轮固接,下端与所述龙卷风导流片固接,同一所述导流片组的驱动轮同步传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导流片组内一驱动轮传动。本发明通过将所有的龙卷风导流片分成若干组,通过驱动装置导流片组内其中一个驱动轮,进而通过其他驱动轮同步带动其他龙卷风导流片同步转单,即每个导流片组单独转动,互不干涉,将驱动离散化,减少随动的龙卷风导流片的数量,安装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49021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1810542743.X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风速风向仪现场标定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无人机(对应安装第二定位器)、微型直流风洞、待标定风速风向仪(对应安装第一定位器)、采集卡以及笔记本电脑等模块组成。本发明适用于对使用中的高铁沿线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风速风向仪进行现场标定。在本发明提出之前,高铁沿线自然灾害监测系统风速风向仪只能拆除之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标定,此过程操作流程复杂、费时费力、效率很低,而且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仪器损伤。本发明解决了风速风向仪的现场标定问题,能够应用于各种在役风速风向仪的现场标定。能够在不影响仪器正常服务的情况下,以较高的效率,较低的经济代价完成风速风向仪的标定工作,整个过程不涉及仪器的拆卸安装,避免了操作人员和仪器面临的安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83981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28534.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设计和优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多材料鲁棒拓扑优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首先确定结构的最不利荷载,然后根据得到的荷载结果进行结构的多材料优化;同时依据动态博弈的思想,在多材料优化中,首先确定多材料优化的顺序,将多材料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的最不利荷载确定和非空材料以及空材料优化问题,能够降低优化变量的数目,同时概念简单,易于实施。相比现有技术,利用博弈论的思想进行结构多材料鲁棒拓扑优化,不仅简化了鲁棒优化的流程,而且得到的结构形式多样且鲁棒性更强,为工程师依据各种约束条件选择结构形式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592861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578640.1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风屏障,包括固定架、导流叶片和动力装置,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流叶片的数量为多片;两所述固定架呈竖直状态且平行相间设置;多片所述导流叶片呈水平状态且位于两所述固定架之间的上方,且多片所述导流叶片依次呈上下等间距设置;每片所述导流叶片中:所述导流叶片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连杆,两所述连杆分别与两所述固定架转动安装;所述动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多片所述导流叶片的一端的连杆均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驱动多片所述导流叶片同步转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导流叶片风攻角无法智能调节,且严重依赖外部供电带来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