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4663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692148.6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系统中异物危害消除的方法,具体为启动异物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线圈所在支路的开关管进行控制,逐个接入单一检测线圈,得到检测信号;记录检测信号幅值,并逐个与检测信号安全阈值比较,判断是否所有检测信号幅值处于与检测信号安全阈值范围内,确定是否存在异物;当存在异物时,发出报警,将异物存在处及周围的检测线圈切换到对应的包含功率电阻的功率消耗电路或电流源上,实现被动或主动屏蔽,降低异物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异物的发热情况;实时监测发射端表面所有区域的温度变化,防止异物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异物检测系统,能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充电进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78224.0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集成式轻量化模块化无人机无线充电磁耦合机构。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述机构包括:发射线圈、多个接收线圈、软磁材料、补偿电感线圈、整流滤波电路、高频逆变电路、补偿电容、补偿电感;高频逆变电路通过补偿电容和补偿电感并联的方式连接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和补偿电感线圈采用圆盘形式,发射线圈下方铺设软磁材料,补偿电感线圈以与发射线圈同心圆形式反极性内绕,集成于发射线圈中间;多个接收线圈分别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后并联,并联后为无人机电池充电;本发明集成后为单层结构,厚度相对以往双层集成结构降低一倍,实现扁平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86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08432.6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可调电感与电容协同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抗侧移提升方法。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仅在系统原边侧进行控制,不引入额外能量变换单元,减少车载用户侧的成本,降低了车载侧的系统复杂度。本发明方法不依赖双边通信,对比双边侧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与更高的控制精度,有效保障系统控制的稳定性。本发明可在系统强侧移工况下保障零输入阻抗角,提高系统在弱耦合情况下的功率容量,有效提升系统的偏移适应性。在耦合系数低于标准的0.0978情况下,该方法仍能保障系统满功率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407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05148.9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0L53/12 , B60L5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潜航器无线充电抗横滚均匀磁场磁耦合机构,包括: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接驳坞站或充电基座的发射端和安装于无人潜航器表面的接收端,发射端包括平面式弧形螺线管多线圈结构和第一弧形磁芯,平面式弧形螺线管多线圈结构轴向缠绕至第一弧形磁芯上,弧顶侧的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间隙大于弧底;接收端包括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平面式弧形DD线圈和第二弧形磁芯,平面式弧形DD线圈径向缠绕至第二弧形磁芯上,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轴向缠绕在平面式弧形DD线圈外侧;平面式弧形螺线管多线圈结构分别与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和平面式弧形DD线圈互感。该机构不改变无人潜航器流体力学特性实现一定旋转偏移角度下的横滚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96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27540.1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增速异常特征的电池早期加速衰竭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早期加速衰竭故障特征;对预设退役电池恒流充电至电池上限截止电压,确定Back‑end电压区域;采用三阶样条插值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对Back‑end电压区域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得到平滑Back‑end电压区域,并求解预设数量的平滑Back‑end区域电压内的故障特征数值,再分别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有数值均小于预设故障特征阈值,则预设退役电池发生早期加速衰竭故障,反之则未发生。该方法实现了退役电池加速衰竭故障的快速诊断,有效避免了传统诊断方法对历史运行数据的依赖,降低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阶段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3963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30473.X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F41/0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多层线圈的剖面N型绕制方法,属于无线供电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圈绕制方式为两层及两层以上时,线圈在垂直方向垛叠,且由于进出线位置的限制,会占用较大的夹层空间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绕制方式使得相邻匝间电压应力的最大值较大的问题。首先从最内层或最外层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开始,进行叠层绕制;绕制完第一列后,依次向相邻外匝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叠层绕制下一列,或依次向相邻内匝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叠层绕制下一列;重复绕制直至第N匝线圈绕制完成后,从线圈的最外层或最内层出线,结束线圈绕制;当有N匝线圈排布为m层、每层为n匝时,其绕制次序的一侧单边剖面呈N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98095.9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田字形阵列式磁场采集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发射线圈、检测线圈、信号调理电路、电压信号采样电路、预存器、扫描比对电路和显示器;所述检测线圈固定在接收端处,发射线圈中通入励磁电流,位置检测过程开启,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值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调理,通过电压信号采样电路对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再与预存器中预存的感应电压数表做比对,通过显示器显示数值结果。本发明使用四个大线圈进行磁场采集,扩大了装置的能检范围,提升了装置的检测精度、简化了装置的设计复杂度,实现了检测过程与能量传递过程互不干扰、独立有效地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880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1635495.7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D1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样本熵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首先采集正常状态和各种故障类别下的传感器信号,利用VMD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分解获得峰度值较大的n个IMF;利用样本熵算法分别求取n个最优IMF对应的样本熵值;样本熵值组成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和故障类别编码组成特征样本,形成特征样本集;利用特征样本集对KNN模型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KNN模型执行传感器故障诊断,实现对不同传感器故障类型的识别。本发明所提出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具有很强的可分性,能够提高对不同传感器故障的时‑频描述能力,从而提高传感器故障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35346.9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轻量化正交型螺线管磁耦合机构,该耦合机构包括设置在降落面上的发射端和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收端,接收端绕制于无人机支架底部横梁上,接收端包括接收端磁芯和绕设在接收端磁芯上的两个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磁芯套在无人机支架底部横梁上,发射端的发射端磁芯的三个发射端凸起的磁柱分别相互平行的设置在发射端磁性底板的两端和中间,每个发射端凸起的磁柱均绕有发射端线圈,两个接收端线圈分别位于三个发射端凸起的磁柱的两个间隙上。解决了接收机构与无人机支架不共型,以及电磁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正交型螺线管磁耦合机构,以提供无人机无线电能补给解决方案,提高无人机无人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15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85329.9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双股并绕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股间电流比例可调的电路结构与参数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所述电路包括双股并绕线圈、补偿可调电容阵列和受控电压源阵列;所述双股并绕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补偿可调电容阵列包括第一补偿可调电容和第二补偿可调电容,所述受控电压源阵列包括第一受控电压源和第二受控电压源。相比已有的集中式串联补偿方案,本发明所提方案可实现双股并绕线圈中两股线中的电流比例可调,消除了传统补偿方式存在的电流不均衡、不可调节,进而为实现发射线圈均匀磁场提供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