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微乳液快速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69757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17254.6

    申请日:2014-07-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微乳液快速制备装置,包括液滴生成单元阵列、网状流体分配通道以及网状乳液收集通道,液滴生成单元阵列由呈阵列分布的液滴生成单元组成,液滴生成单元包括外流体通道、中间流体通道、内流体通道以及液滴生成单元出口,网状流体分配通道由外流体网状流体分配通道、中间流体网状流体分配通道和内流体网状流体分配通道组成,网状乳液收集通道的入口与液滴生成单元出口连接。本发明网状结构的双重微乳液快速制备装置,实现外流体、中间流体和内流体均匀分配到各个双重液滴生成单元中去,进而达到充分利用微流控芯片空间、实现乳液快速生成、保证乳液液滴的均一度和单分散性等目的。

    叶片脉络式雾化喷头
    10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2841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71027.4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B17/06 B05B17/06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脉络式雾化喷头,由喷头和超声波雾化器构成,喷头包括输液通道以及位于输液通道末端的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对液体雾化并喷出的出液口,输液通道为叶片脉络式通道,由主输送通道和m个分叉叶片脉络通道组成;分叉叶片脉络通道包括主干通道和分支通道,主干通道包括至少两级不同直径的分级通道,分级通道包括上级通道以及与上级通道首尾相连的下级通道。本发明叶片脉络式雾化喷头,叶片脉络式通道包括直径逐级减小的主干通道和分支通道构成,通过多级分级通道的向外延伸和分叉产通道的辐射,使得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布置了通道出口,液体的流量不断减小,使液体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均匀分布,增强了雾化效果,使得液体更容易雾化。

    分形结构粗糙表面
    10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24354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110242718.8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程宾 陈永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结构粗糙表面,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体上设置有一不凝性气膜层,该不凝性气膜层由压缩气体发生器、气体容纳腔和多孔芯组成,所述的多孔芯通过连接件配置在所述的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的基体与所述的多孔芯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的气体容纳腔;在所述的多孔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粗糙结构,该粗糙结构为具有分形特征的一系列微肋结构,至少具有两级的凹凸微肋分布,以形成超疏水表面;所述的不凝性气膜层产生的不凝性气体维持有一定的压力,浸于微肋结构之间的孔隙中。本发明结合了超疏水表面和气膜这两种流动减阻技术,因而可实现高效流动减阻和节能的目的。

    自驱动的汽液分离强化冷凝传热的印刷电路板式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1998385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25346.7

    申请日:2025-03-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驱动的汽液分离强化冷凝传热的印刷电路板式冷凝器,包括换热芯体、冷热侧工质进出口集箱、冷热侧工质进出口接头、热侧工质不凝气体抽气口构成,换热芯体由热工质流经的冷凝板和冷工质流经的换热板依次堆叠而成。热侧工质流经的冷凝板由若干强化冷凝单元构成,冷侧工质流经的换热板由若干并行流道构成。该冷凝器可通过强化冷凝单元结构所诱导的离心力以自驱动的方式及时实现汽液分离,并逐步将冷凝液排放到专设排液通道内,从而有效抑制微小通道内由冷凝引起水淹现象所导致的冷凝传热恶化问题,进而显著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率,该冷凝器设计灵活度较大,可满足更广范围内工业应用场景。

    一种圆柱形电池散热模块
    10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386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53471.9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形电池散热模块,包括圆柱形电池以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沉空腔、封装板、封装热沉空腔顶部的盖板、针肋‑多级沟槽气液相变环形腔传热管、相变微胶囊及散热单元;所述热沉空腔与封装板之间形成换热腔,所述封装板与封装热沉空腔顶部的盖板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在所述换热腔内填充有与针肋‑多级沟槽气液相变环形腔传热管接触的相变微胶囊和液态金属;所述圆柱形电池设置在所述针肋‑多级沟槽气液相变环形腔传热管内。本发明显著提升了散热模块的热响应速度和散热效率。同时,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拆装维护方便。

    一种自驱动的多级浸没式液冷系统
    10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38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4272.6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驱动的多级浸没式液冷系统,包括换热器和多个液冷模块,液冷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浸没在浸没式冷却液中的待冷却部件;按照各个待冷却部件安全温度渐变的顺序,采用特斯拉阀将多个液冷模块的壳体依次连接,同时采用特斯拉阀将换热器高温侧入口与末级液冷模块的壳体出口连接,换热器高温侧出口与初级液冷模块的壳体入口连接,且换热器的位置高于多个液冷模块;冷却液相变温度小于末级液冷模块待冷却部件的安全温度,并大于其余液冷模块待冷却部件的安全温度,浸没式冷却液在相邻两个液冷模块之间、以及液冷模块与换热器之间沿特斯拉阀正向流动,形成梯级散热的自驱动式循环。本发明无需外部驱动,改善了系统能耗情况。

    一种自适应沸腾强化传热装置
    10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15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61668.X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沸腾强化传热装置,涉及微重力环境电子芯片散热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多孔记忆合金,且密封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工质,多孔记忆合金浸没在制冷工质内;所述密封壳体的底部连接有散热芯片,且密封壳体与散热芯片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所述密封壳体的顶部内壁安装有多个翅片,翅片的表面涂镀有疏水涂层。本发明采用多孔记忆合金一方面在微重力下为沸腾传热提供了额外的毛细作用力,另一方面在变热流工况运行时能够实现自适应调整增强换热能力,兼顾微重力环境下高热流与变工况的芯片散热需求,最大化保障航天电子芯片的长期稳定运行。

    一种地源型冷热水电联供系统
    10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68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86419.9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源型冷热水电联供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模块,用于提供能量源的地源;蓄热模块,用于储存热能并按需释放使用;吸收式制冷模块,用于制备低温冷源;冷凝集水模块,用于收集空气中水分;透平发电模块,用于将流体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进一步转换为电能;用户使用端,用于对能源进行按需求实用,本发明将地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的供暖和制冷技术,当其与水电联供系统结合时,能够带来多重优势:能效高、对环境友好、节省空间、稳定可靠、寿命长、运行成本低、多功能性,地源热泵嵌入水电联供系统,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保证供能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62514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485643.9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层的换热空间及外层的缓冲空间。换热空间由封头与换热器内层壳体通过轴向连接构成,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内层壳体两端,多根辐射状换热管组成两组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与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连接。辐射状换热管可有效增强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并且径向及轴向子流道具有高弹性,可有效减缓LNG大温差低温运行工况下导致的大热应力的影响;浮动管板及换热管支撑机构的应用也增强了极端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缓冲空间由缓冲层外层壳体与换热器内层壳体构成,在缓冲空间内充注有高化学稳定性的气体,隔绝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中LNG。本发明可为LNG冷能利用过程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一种自供电式流量计费器
    1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73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92517.X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电式流量计费器,包括处理模块、计量模块、计费模块、自供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计量模块管道外壁设有磁铁,流体推动叶轮带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所述线圈通过导线接入处理模块,既为自供电模块供电,又通过电流测量传感器计算出流体流量,从而进行后续显示模块显示相关数据、计费模块扣除相关费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相关数据。本发明能够脱离对外加电源的依赖,准确地记录、存储、传输流体流量数据,进而更为精确地进行成本计算,提高了用户体验,利于消费者节约资源意识的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