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量调节的地道风与太阳能耦合通风系统及能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23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54339.X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风量调节的地道风与太阳能耦合通风系统及能源系统,涉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地道风单元与太阳能单元,所述地道风单元与太阳能单元之间相互协同用于通风;所述地道风单元包括地埋风管,所述地埋风管的顶部安装有多个进风管,多个进风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且多个进风管的进风口均位于地面上方。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进风管和可调节阀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和变化地埋管长度,因而,本发明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室内需求,提供更加合适的通风量,且利用烟囱效应的抽吸作用强化自然对流换热,以增加通风量,同时利用太阳能烟囱产生的热压为地埋管新风系统提供动力。

    基于变电站余热回收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热泵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89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4972.1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变电站余热回收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热泵供暖系统,涉及余热回收供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蓄热水箱,所述蓄热水箱的一侧通过板式换热器连接有油浸式变压器,且板式换热器与油浸式变压器、蓄热水箱之间还分别设置有水泵一、水泵二;所述蓄热水箱的通过循环管道连接有光伏光热单元,用于对水箱内循环水加热;所述光伏光热单元同时用于对用电设备供电。本发明将油浸式变压器、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和热泵机组进行组合式创新,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天气和变压器运行负荷调节控制阀门实现多种供暖模式,提高供暖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实现了变电站供暖系统低碳化运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一种基于空气集水的液滴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13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71205.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集水的液滴发电装置,包括用于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空气集水单元,所述空气集水单元将收集到的液滴滴入至液滴发电单元上,蓄电单元将液滴摩擦产生的电能收集通过连接蓄电单元进行转换和储存,蓄水单元用于存储流动的液滴;所述液滴发电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底板、第一电极、聚四氟乙烯薄膜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通过加热化学气相沉积于绝缘底板,聚四氟乙烯薄膜和第二电极使用滴铸法同时沉积于第一电极表面上,第二电极铺覆于聚四氟乙烯薄膜的上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空气集水的液滴发电装置能够有效利用空气中的水蒸气,进而收集液滴与平板表面摩擦时产生的电能,不仅提高了空气取水的效率,还提高了发电效率。

    考虑柔性负荷下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配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26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55300.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柔性负荷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配置优化方法,包括:获取输入数据;建立柔性负荷模型;设置约束条件,包括柔性负荷模型自身的约束以及综合能源系统的机组出力约束、储能设备约束、能量平衡约束以及与电网之间交互的约束;设置总目标函数,由经济性目标函数和碳排放目标函数经归一化处理并转为单目标函数后获得;设置权重系数编写循环函数循环遍历迭代,求解总目标函数,输出双目标帕累托前沿系统优化结果,获得综合能源系统各设备容量优化配置最优解集;以系统综合能源利用率、负荷曲线削峰填谷度及源‑荷匹配度和用电舒适性综合最优为目标,获取综合能源系统最优容量配置。解决了现有方法容量配置结果粗糙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一种加速地下水渗流的高效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379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20032.9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速地下水渗流的高效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包括加强外管以及位于外管内的复合内管,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形成入流通道,内管内壁中形成出流通道。本发明根据地质分层情况,在存在地下水渗流的岩土层增加扰动装置,通过加速地下水流动来提高套管式地埋管的换热效率,同时在扰动装置外增加孔洞式保护套,有效防止土块和石子撞击换热器;所述套管换热器内管采用复合保温管,包括保温层以及加强管层,最大程度地减少内外管间的热损失,同时保证保温棉不会脱落阻塞管道。

    适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散热盒体及涂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4955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08349.9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散热盒体,包括六面涂满辐射制冷材料的盒体主体和活动盖板铰接,上方盒盖属于活动盖板,盒体主体和活动盖板之间形成容纳腔。盒体左右两侧留有两个圆形孔洞,用于接入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进气管和排气管;电池堆由多组单电池组成并由燃料电池堆压缩器件压缩制成。盒体主体的底面上有燃料电池堆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以保证燃料电池堆在盒体内位置固定,避免外力造成电池堆磕碰;盒体主体外侧六个面都涂有辐射换热材料涂料。该散热盒体在实现对燃料电池堆的固定摆放的基础上,能及时吸收电池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使电池堆处于较好工作温度条件下,同时减少灰尘对电池堆运行的影响。

    一种空间微重力下冷凝液膜观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428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58757.5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空间微重力下冷凝液膜观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储液罐、电磁阀、蠕动泵、流量计、蒸汽发生器、冷凝腔室等。方法包括:根据系统所需介质质量流率确定蠕动泵功率并实现功率控制;根据系统所需介质流率设定流量计准确值并实现负反馈调节;根据系统所需蒸汽量确定蒸汽发生器的功率并利用温控器控制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输出;根据实验所需表面过冷度确定冷冻水温度并确定冷冻水的流动机制;根据压力传感器确定腔室的压力变化;根据热电偶测温点计算得出表面的换热系数。本发明针对空间微重力下冷凝液膜的观测提出了一种系统自循环回路,控制系统对整个系统全面协调控制,确保系统始终运行在设计的工况点上,达到微重力下液膜观测运行的目的。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供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311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354556.0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振乾 杨震 许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供暖控制方法,应用于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包括:监测水箱负荷侧出口温度,若水箱负荷侧出口温度不满足水箱直供要求,则采用土壤源热泵供暖模式;若水箱负荷侧出口温度满足水箱直供要求,则判断0.1Qh,nom≤Qh≤AQh,nom是否满足,若满足,则采用水箱直供模式,否则采用土壤源热泵供暖模式。本发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供暖控制方法,优化水箱直供模式和土壤源热泵供暖模式的开启条件,使土壤源热泵系统处于效率较高状态,从而提高机组能效。

    一种采用智能变疏水性表面的喷雾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6367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00902.7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智能变疏水性表面的喷雾冷却装置,包括喷雾室、喷嘴,所述喷雾室内一侧固定有待冷却的散热表面,所述喷嘴设置在喷雾室内与所述散热表面相对,喷嘴可以向散热表面喷射雾状冷却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表面上覆盖有一层温敏水凝胶,所述温敏水凝胶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亲疏水性能,温度越高,其表面的疏水性越强、流动阻力越小,喷射到其上的冷却剂可以更快的带走散热表面上的热量。本喷雾冷却装置基于现有喷雾冷却系统,通过改变被冷却表面的润湿性,使得热流密度增大时,冷却工质液滴在散热表面上的流动阻力下降,液滴吸热后不滞留,快速带走大量的散热面热量,从而得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的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354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02209.6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动态模型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的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包括采集不同工况下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运行时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蒸发盘管温度、压缩机进出口温度、压缩机进出口压力、气冷器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带入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分布式动态模型以计算某热负荷下COP最高所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值f。通过调节压缩机转速实验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的最佳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