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7460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010102571.1

    申请日:2020-02-19

    Inventor: 杨勇 徐正本 覃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包括加热芯体、冷却芯体和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部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于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之间,用于使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的气体通入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加热芯体包括高温介质出口管,高温介质出口管连通于加热芯体的上部高温介质主流道,高温介质出口管上还设有外部排气管,外部通气管能够将高温介质出口管中的气体排出。通过上述结构,该板式组合换热器能够将换热介质和高温介质中产生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在内部堆积,提高了该板式组合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板式换热器
    2.
    发明公开
    板式换热器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9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42633.4

    申请日:2023-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堆叠的多个传热板;形成在相邻的传热板之间并且相互流体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以及流体阻挡结构,流体阻挡结构在第一流体通道中形成隔离区域,使第一流体通道的隔离区域与第一流体通道的其余区域流体隔离。通过采用流体阻挡结构,改善了板式换热器的性能。

    一种水处理用的热交换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81660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0981669.7

    申请日:2024-07-22

    Inventor: 王军 钱昱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的热交换设备,包括前挡板和后挡板,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设置有板片和垫片,前挡板的外侧固定连通有水管接口,垫片包括独立封垫,两侧的独立封垫分别与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内侧贴合设置,且与水管接口对应设置;本发明通过第二气囊块与第一气囊块之间的配合,弧形挡板沿着弧形垫的内侧转动,使得弧形垫内侧的区域打开,且与连接环垫内的区域之间连通,扩大流体与板片的接触面积,并且温度传感器与牵拉气缸、抵接气缸之间的智能化控制,进一步实现弧形垫内侧的区域打开大小的调节,两种流通通道的启闭配合,有效实现水处理用的热交换设备温度动态调节,满足实际需求。

    热交换器凹坑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87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93639.9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凹坑构造,该热交换器具有交替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板(26、28),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板联接到基底热交换器板(24),第一热交换器板(26)包括直立压痕(68、70),该直立压痕从大致平面表面(66)远离基底热交换器板(24)向上延伸第一距离(96),第二热交换器板(28)包括下降压痕(88、90),该下降压痕从第二大致平面表面(66)朝向基底热交换器板(24)向下延伸第二距离(98),第一和第二板(26、28)的平面部分间隔第三距离(100),第一距离(96)小于第三距离(100),且第二距离(98)小于第三距离(100),直立压痕(68、70)沿第一长度(72)延伸,且下降压痕(88、90)沿第二长度(92)延伸,每个直立压痕(68、70)的第三长度邻接相应下降压痕(88、90)的第四长度,第三长度小于第一长度(72),且第四长度小于第二长度(92)。

    用于粘稠型流体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53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58488.X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锅炉节能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粘稠型流体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装置及换热方法,所述用于粘稠型流体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架体及安装于架体上的换热器本体;其中,换热器本体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两种介质分别通过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进入换热器本体的内部完成热交换,并分别从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排出;本申请将换热与过滤功能集为一体,简化了生产流程,使用设有两个过滤区的圆盘,在工作时,由两个过滤区来轮流对介质进行过处理,每当过滤区存在堵塞情况时,弹性触发机构能够触发运动,使得同步随动机构驱使圆盘转动半周,两个过滤区则交换位置,再由反冲机构来对堵塞的过滤区进行清洁。

    板式换热器
    6.
    发明公开
    板式换热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230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847267.8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具有由多个彼此贴靠的换热器板(4)组成的板组和支架,其中,所述板组被夹持在所述支架的支架端板(3)之间,其中,所述换热器板(4)分别具有非平面的结构化区域,所述结构化区域具有交替的隆起部(6a)和凹部(6b),从而形成用于使至少两种换热器流体通过的至少两个流体通道(7),其中,相应的热交换流体能够经由在所述板组中的入口通路和出口通路被导入到相应的流体通道(7)中并从相应的流体通道导出,其中,密封件在各个换热器板(4)之间延伸,以便在边缘侧上并且相互之间密封相应的流体通道(7)和开口,在所述板组的外置换热器板(15)中的至少一个与相应的支架端板(3)之间在部分区域(17)中保持有支撑掩膜(16),所述部分区域至少部分地覆盖相应的外置换热器板的非平面的结构化区域。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密封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992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08325.3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密封结构,涉及换热器设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于密封不严,导致冷、热介质泄漏,从而影响热交换效率和设备的推广应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螺旋板结构,包括:至少两片螺旋板,以及设置在相邻两片螺旋板之间的定距柱,所述定距柱包括两个端部和一个连接部,所述两个端部形状相同,通过所述连接部同轴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两个端部的直径。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密封结构,应用于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所述的螺旋板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定距柱和螺旋板之间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截面为上下均有凹槽的长方形。适合应用于螺旋板式换热器密封结构的设计工作中。

    微能源芯片与紧凑型热交换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60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5138.9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能源芯片和紧凑型热交换器,微能源芯片具有热交换区、分别位于热交换区在第一方向的两侧的出入口,至少一个出入口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0大于热交换区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1。紧凑型热交换器包括两个端板、叠层设置于两个端板之间的如上的微能源芯片,相邻的两个微能源芯片交叉层叠;微能源芯片具有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出入口包括出口和入口。本发明在换热流体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设置缓流空间,使换热流体在缓流空间内进行混合、缓冲,使换热流体更均匀地进入或流出热交换通道内,改善流动性能。

    基于单板快拆装的板式换热器及烟气脱硫余热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569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45543.7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是涉及基于单板快拆装的板式换热器及烟气脱硫余热利用系统,基于单板快拆装的板式换热器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中排列设有多个散热板,所述主体框架前后两侧设有将散热板夹持在其中的活动杆和固定杆,所述主体框架上下两侧还设有将散热板夹持在其中的两个定位杆,每个所述定位杆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导向板,所述主体框架上针对活动杆和定位杆设有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还联动设有一个外推组件,本发明通过自锁机构与外推组件协同工作的过程,引导单个散热板沿导向板平滑移出主体框架,极大缩短了单个散热板的拆装时间,在不对其它散热板造成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拆装,保护了板式换热器的整体稳定性和完整性。

    一种污水处理站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874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60425.6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站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所述污水处理站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水源热泵、第二水源热泵、水箱、循环水泵、第一污水换热器和第二污水换热器,所述第一污水换热器包括外部架体、夹紧板、固定机构和若干横杆,所述夹紧板与外部架体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横杆上设置紧固部件代替传统的螺母,并在外部架体与夹紧板之间设置带动部件,与紧固部件配合使用,能够很好地适应横杆所处的特殊位置环境,并利用带动部件来驱动六个紧固部件同步在横杆上旋转平移,实现了多个紧固部件同步对夹紧板挤压紧固的功能,代替了传统人工手动对每个螺母单独进行拆卸的方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