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微细电火花加工实时放电检测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2494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69734.0

    申请日:2016-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63

    Abstract: 一种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微细电火花加工实时放电检测方法与装置,涉及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微细电火花加工放电检测技术,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所述放电状态的准确实时检测。所述方法为:检测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电压;将放电电压分别转化为三个数字信号;根据每个放电脉冲内三个数字信号的上升沿数量判断放电脉冲的放电状态。所述装置的电阻分压模块用于采集放电间隙的两极电压,并进行分压,运算放大器分压模块进一步分压,高速电压比较器模块将两级分压后的信号转化成三个数字信号,ARM单片机处理模块采集三个数字信号的信息,给出放电状态。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放电状态实时检测,适用于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微细电火花加工。

    一种绝缘陶瓷材料电火花孔加工的双极性电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78276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6415.2

    申请日:2014-05-22

    Abstract: 一种绝缘陶瓷材料电火花孔加工的双极性电极装置,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绝缘陶瓷的电火花孔加工不能持续加工,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双极性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实现绝缘陶瓷加工,可以对各种难加工绝缘陶瓷进行孔加工;在绝缘陶瓷孔加工过程中,双极性电极一与双极性电极二周期性的极性转换,使两双极性电极等损耗,实现持续的绝缘陶瓷的电火花孔加工;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稳定性同比提高了20%。本发明适用于机械加工领域。

    基于线电极放电磨削的微成形模具原位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74903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04430.8

    申请日:2012-11-30

    Abstract: 基于线电极放电磨削的微成形模具原位制造装置,属于精密机械制造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在微型模具加工过程中块电极重复使用,微小的放电间隙难以精确控制,表面质量较差,影响了微型模具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原位制造装置中的线电极及进给传动系统包括线电极、线电极导向板、主动外导轮、从动外导轮和两组内导轮,所述上轴的前端安装有线电极导向板,XY精密移动平台上安装有主动外导轮和从动外导轮,主动外导轮与一个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线电极依次缠绕在主动外导轮、主动外导轮同侧的一组内导轮、线电极导向板、另一组内导轮、从动外导轮,通过主动外导轮和从动外导轮实现线电极的移动。本发明能实现多种形状微型冲头和凹模的高质量原位加工。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吸附式微型蠕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226750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111635.5

    申请日:2011-04-29

    Abstract: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吸附式微型蠕动机器人。一种微型蠕动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吸附式微型蠕动机器人。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微小型机器人运动时存在运动步距不能精确控制、多组SMA驱动器驱动耦合导致运动干涉和摩擦原理定位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两个吸附装置、两个SMA弹性驱动臂和两个挡板,每个SMA弹性驱动臂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挡板边缘铰接,每个挡板的外侧分别与一个吸附装置连接,每个SMA弹性驱动臂包括SMA丝、应变片和弹性铰链,SMA丝安装在弹性铰链的外侧面上,应变片安装在弹性铰链内侧面的中部。本发明用于核能、航天等微小管道、壁面等空间的维修、探伤等方面。

    一种微冲压模具原位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8980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29417.6

    申请日:2011-12-20

    Abstract: 一种微冲压模具原位制造装置,属于精密机械制造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利用微细电火花方法实现了微型冲头和凹模的原位制造,省去了微冲压模具中微型冲头与凹模的二次装配,保证了冲头与凹模上的工作孔之间的间隙均匀性。所述微冲压模具采用分体式三层结构,四套导向机构均布设置在模具连接板和下模座之间,每个精密导柱的下端固装在凹模固定板上,每个精密导柱穿过第二层,每个精密导柱的上端可与第一层相配合,每个精密导柱与其上两个导套过盈配合;四套压边装置均布设置在上模座和压料板之间;四个顶出弹簧位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本发明可实现微冲孔、微拉深以及微胀形等多种微成形工艺,特别适合微孔类零件和微杯件的低成本批量制造。

    可变驱动位置的柔性双驱动仿生鱼

    公开(公告)号:CN102114907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41539.8

    申请日:2011-02-21

    Abstract: 可变驱动位置的柔性双驱动仿生鱼,它涉及一种仿生机器鱼,以解决现有仿生鱼的稳定性差,机动性不好的缺点。本发明的活动尾鳍驱动器和固定尾鳍驱动器均由弹性基片、鱼尾、硅胶层、形状记忆合金丝固定座和两根涂有绝缘层的形状记忆合金丝组成,活动尾鳍驱动器和固定尾鳍驱动器与仿生鱼本体的纵向中心线平行且相对于仿生鱼本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形状记忆合金丝固定座分别设置在相应的驱动器安装槽中,固定尾鳍驱动器上的形状记忆合金丝固定座通过垫片与仿生鱼本体固接,活动尾鳍驱动器上的形状记忆合金丝固定座通过连接片与转动横梁的一端固接,转动横梁的另一端与仿生鱼本体上的舵机轴固接。本发明用于水下探测和侦查。

    精度检测设备
    9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20321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910071666.5

    申请日:2009-03-30

    Abstract: 精度检测设备,它涉及一种检测设备。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样板测量法、非接触式测量法和接触式测量法无法对表面曲率变化大及对深窄槽类零件无法测量的问题。标准球安装在L板上,前后移动机构上的第三底板固装在大平台的台面上,上下移动机构上的支撑板与前后移动机构上的第三滑块连接,左右移动机构上的第一底板与上下移动机构上的第二滑块连接,连接板固装在左右移动机构上的第一滑块上,第二绝缘板固装在连接板的前侧面上,测针安装座固装在第二绝缘板上且位于标准球的一侧,测针安装在测针安装座上,人机交互设备通过电缆与电控柜连接。本发明克服了以往样板测量法精度不高,非接触测量法和接触式测量法不能测量半封闭零件及深窄槽等的缺陷。

    一种成像装置及其带材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8408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137599.8

    申请日:2008-1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带材宽度的成像装置及其带材检测方法。成像装置是由第一类反射平面镜、第二类反射平面镜和摄像机组成的。第一类反射平面镜位于带材上方、第二类反射平面镜位于带材上方且与第一反射平面镜平行。本发明一种成像装置及其带材检测方法,所述的成像装置中采用了第一类反射平面镜和第二类反射平面镜,通过对光源产生的、经带材边界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保证经带材左右边界的光线能够分布在一个摄像机的视野内,避免了采用多个摄像机所引起的采集图像不同步的问题,能够准确地检测带材宽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