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进浣熊算法的能耗旅行商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3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52877.6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浣熊算法的能耗旅行商计算方法。以降低电动汽车在路径规划中的电量消耗为目标,建立了最小电量消耗旅行商问题(MPCTSP)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MPCTSP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长鼻浣熊优化算法(PCOA)进行求解。基于粒子群算法对长鼻浣熊的捕食策略进行改进,进而扩大搜索空间;同时引入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加快算法寻优速度;引入变邻域搜索策略对长鼻浣熊躲避天敌的策略进行改进,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将所提算法与3种代表性算法在TSPLIB中10个不同规模的算例下进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优的求解性能。

    具有混合工作模式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9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10291.7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具有混合工作模式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包括多流道定子、扇形块转子以及转轴;多流道定子内有由多级间隙构成的流道;转轴带动扇形块转子转动使扇形块转子与多流道定子的间隙变化,同时使磁流变液在间隙处流动;当多流道定子和扇形块转子间距增大至使磁路主体经过多流道定子和大、小弧形导磁块时,在多流道定子内的间隙处形成阀模式;当多流道定子和扇形块转子间距减小至磁路主体也通过扇形块转子时,同时在多流道定子和扇形块转子之间的间隙处形成挤压模式;本发明结构简单,同时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使得在体积相对较小的情况能够提供更大的阻尼力矩。

    基于双反馈循环神经网络的多轴车辆跟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957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53514.0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反馈循环神经网络的多轴车辆跟踪控制方法,包括:S1、引入路径跟踪误差模型,建立考虑多轴车辆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干扰的多轴车辆动力学模型;S2、设计最优标称控制律,其标称控制部分考虑了额外的误差积分反馈动作,以渐近稳定的方式跟踪标称多轴车辆动力学系统的参考路径;S3、设计切换控制律,用于保证设计的积分滑模面的可达性,同时与标称控制律结合形成最优积分滑模总体控制律,以提高整个跟踪控制系统的鲁棒性;S4、将双反馈循环神经网络应用于最优积分滑模控制器中,近似多轴车辆动力学系统的未知部分,并增强在未知模型参数存在的情况下得到的系统的鲁棒性。该方法可以提高多轴车辆跟踪性能。

    面向重型全轮转向车辆的多段式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5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22024.2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重型全轮转向车辆的多段式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法。根据车辆参数以及传感器检测到的平行泊车位尺寸及道路信息,建立全轮转向车辆的平行泊车场景,输入车辆定位的起始泊车点信息,执行设计的算法,实时检测存在的安全泊车路径。其中,利用参数采样法生成一系列泊车路径并对路径进行离散,明确在泊车过程中需要满足的道路约束及车辆动力学约束,设计路径评价函数,对满足约束的路径进行评价并优选路径,完成多段式多转向模式车辆的平行泊车路径的优化设计,实现重型全轮转向车辆更灵活的泊车路径设计,减少泊车过程所占用的泊车空间,提高了泊车效率。

    一种可提升行驶安全性的多轴线控底盘及其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79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62719.7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提升行驶安全性的多轴线控底盘及其协调控制方法,包括:车架;悬架系统;线控制动、独立转向和驱动装置;信号采集和无线遥控装置;匹配上述结构,在低速阶段,线控底盘根据行驶的目标轨迹曲率和障碍物距离控制线控独立轮转向装置,采用多种转向模式切换组合并通过电动伺服缸独立精准控制转角进行安全高效转向行驶,轮毂电机采用平均转矩控制避免频繁调整转矩带来的能耗;在高速阶段,线控轮毂电机控制装置应用高鲁棒性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进行差异化转矩控制,调整线控底盘的转向姿态并提高轨迹跟踪精度;应用无线遥控和线控转向驱动装置相结合进行协调控制,提高线控底盘在全路面工况下的转向安全性和狭窄路况的安全通过能力。

    一种多极环形磁路变组态的磁流变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7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41117.1

    申请日:2022-12-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环形磁路变组态的磁流变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减振器主要由内外缸筒、压缩装置、电压反馈装置、多极可控阻尼回流装置组成,内外缸筒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压缩装置包括活塞和弹簧,活塞沿缸筒轴线上下运动,弹簧分别位于活塞两端,电压反馈装置设有压电陶瓷,其分别位于弹簧另一端,多极可控阻尼回流装置位于主体的一侧,其设有六极环形铁筒、栅格阻尼柱,六线圈绕组分别缠绕在六极环形铁筒上的六铁心上,通电产生的磁场使流入栅格阻尼柱的磁流变液产生剪切阻尼力,多极环形磁路绕组的设计可以降低更多的能耗和解决了单线圈绕组无法快速散热问题,对六组线圈进行变组态控制,即抑制了振动又实现了节能控制。

    基于壁板贡献度的液压马达自由层阻尼优化减振降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46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7691.7

    申请日:2022-10-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壁板贡献度的液压马达自由层阻尼优化减振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通过建立声、流、固耦合模型,获取配流盘、轴承座、柱塞、主轴的高频激振源数据以及耦合马达内部受到的压力冲击、流量脉动的激振源数据;步骤S2、以高频碰撞激振源数据与流体冲击激振源数据为输入,获取振动信息传递至马达外壳体并引发壳体表面振动响应特性数据;步骤S3、以壳体表面振动响应特性数据为输入,获取壁板对噪声的贡献度分析;步骤S4、基于贡献度分析得到马达不同部位壁板对噪声的贡献度,确定自由阻尼层的敷设位置;本发明能快速实现液压马达的不同壁板对于噪声辐射的贡献分析,获取阻尼层最优敷设位置,实现自由阻尼层优化下的减振降噪。

    基于液压变压器的重型多轴车辆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855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317079.0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液压变压器的重型多轴车辆转向系统,所述车辆转向系统包括多个顺序设置的转向桥;所述转向桥内设有用于驱动转向车轴的转向助力缸;所述转向助力缸与伺服比例阀、液压变压器组合装置相连;并由同一个液压变压器组合装置控制大多数工况及转向模式下转角、转向阻力矩差异较小的部分转向轴,使用时,控制系统识别出期望的各转向轴供油压力大小,输出适应于各转向阻力矩的液压力,使重型多轴车辆在顺利完成转向动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且通过串、并联切换回路,进一步解决了极端工况下难以克服超大转向阻力矩完成转向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过程,综合降低重型多轴车辆转向系统产生的能耗,同时也保证了其原有的良好转向特性。

    立式行星搅拌机搅拌臂长度与安装角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710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24514.2

    申请日:2021-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行星搅拌机搅拌臂长度与安装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确定搅拌机各参数的取值范围,并对不同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等值划分以通过遍历的方式对不同参数的取值和配合形式进行计算;然后将搅拌釜底面进行网格划分并以网格交点为标记点,标记点初始值设置为0,当搅拌刮刀的轨迹从上面经过标记点数值变为1;统计数值为1的标记点数量和标记点总数并求它们之间的比值以得到搅拌刮刀在一定时间内从搅拌釜底面刮过的面积大小;通过比较不同搅拌臂长度与初始安装相位角情况下的搅拌面积覆盖率随搅拌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对结构进行优化。其能够以更加准确、快捷的方式为立式行星搅拌的关键结构尺寸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基于模拟声场先验信息的声强稀疏测量高分辨率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72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26247.1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拟声场先验信息的声强稀疏测量高分辨率成像方法,首先,对目标声源元件进行结构噪声辐射分析,获取其模拟声强分布的可视化图像;随后提取模拟声场的先验信息包括:声强强点的位置、稀疏矩阵以及稀疏度K;再结合声强强点位置和混合高斯分布模型,完成声强测点的位置设计,并根据设计好的测点位置推导出观测矩阵的数学模型;最后基于稀疏矩阵、观测矩阵和贪婪算法所构成的压缩感知数据处理框架,对声强稀疏测量值进行算法重构,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