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11498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80005181.X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H01L3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42 , H01L31/02008 , H01L31/043 , H01L31/0508 , H01L31/0547 , Y02E1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为呈多段地配置有太阳能电池单元,该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透明基体、设置在该透明基体的一部分表面上的镜面电极层以及设置在镜面电极层上的太阳能电池部,并且,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与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部表面侧的电极电连接的一配线以及与镜面电极层电连接的另一配线。该太阳能电池组件透光性优良且发电效率高。关于太阳能电池单元,各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一侧入射的光照射到任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部而被反射,该反射光在与所述任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邻接配置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镜面电极层被反射而到达另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313632A
公开(公告)日:2001-09-19
申请号:CN01101657.4
申请日:2001-01-19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H01L2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728 , G06K19/077 , H01L21/56 , H01L2924/0002 , Y10T29/49126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保护层的IC芯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加压下,以包含基材和涂布在基材一个面上的可固化树脂层的粘胶片中的可固化树脂层与IC芯片表面相接触的方法,使粘胶片粘固在IC芯片至少一个面上;然后使可固化树脂固化。这是一种可用简单的操作步骤在薄层IC电路上的IC芯片(如在IC卡中)上形成具有精确形状的均匀保护层,从而有效地防止IC芯片发生龟裂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732719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80008581.2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C09K11/06 , C07D213/16 , C07F15/00 , H01L5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87 , C07D213/16 , C07F5/02 , C07F15/0086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4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85 , H01L51/0072 , H01L51/008 , H01L51/009 , H01L51/5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磷光发光材料、磷光发光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磷光发光元件,即提供形成薄膜时的水平取向性等优异的磷光发光材料、这样的磷光发光材料的有效率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这样的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是下述通式(1)表示的磷光发光材料,该磷光发光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光元件,磷光发光材料在分子内具有直链状的共轭体系结构、2-苯基吡啶配位基、中心金属和β-二酮型配位基。(通式(1)中,末端取代基R1和R2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等;a~l和o~s为氢原子等;中心金属M为铂等;重复数m和n为0~4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977282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580021329.5
申请日:2005-06-20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G06K19/10 , B42D15/10 , G06K19/07 , G06K1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749 , G06K19/077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公开一种IC插入物以及使用上述IC插入物制造的IC标签,该IC插入物(110)具有基体材料(2);由形成在基体材料上的平面线圈电路(6)、分别连接到平面线圈电路(6)两端的对置电极(8、12)组成的表面电路;以及与上述对置电极连接而安装的IC芯片(16),其中该IC插入物还包括在上述表面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上贯通基体材料和表面电路而形成的切口间断线(22)。
-
公开(公告)号:CN1161823C
公开(公告)日:2004-08-11
申请号:CN01801087.3
申请日:2001-04-25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H01L21/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6836 , H01L21/78 , H01L23/3164 , H01L23/562 , H01L24/27 , H01L24/32 , H01L2221/68327 , H01L2224/274 , H01L2924/01004 , H01L2924/01005 , H01L2924/01006 , H01L2924/01029 , H01L2924/01033 , H01L2924/01054 , H01L2924/01058 , H01L2924/01074 , H01L2924/01082 , H01L2924/14 , H01L2924/351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硅晶片的加强材料和利用这种材料制造集成电路芯片的方法。首先形成洛氏硬度至少为60、并且包括基层材料和黏合剂的加强材料;然后在其上形成有电路的硅晶片被切割前,将加强材料附着在硅晶片没有形成电路的一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981531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80044276.3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C09K11/06 , H01L51/50 , C07C21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59 , C07C17/00 , C07C209/68 , C07C211/56 , C09K11/02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4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85 , H01L51/0087 , H01L51/5012 , H01L51/5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制膜时的水平定向性等优异的有机发光材料、这种有机发光材料的高效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元件。上述有机发光材料等作为主体材料使用,由下述通式(1)表示,具有给体-受体型分子结构,上述给体-受体型分子结构是在中心部位包含电子受体性的四氟亚芳基结构并在其两末端介由电子给体性的亚芳基分别包含二苯胺结构而成的。(通式(1)中,取代基R1~R4和a~h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取代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6~20的取代芳基或者氨基。)。
-
公开(公告)号:CN1977282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580021329.5
申请日:2005-06-20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G06K19/10 , B42D15/10 , G06K19/07 , G06K1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749 , G06K19/077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公开一种IC插入物以及使用上述IC插入物制造的IC标签,该IC插入物(110)具有基体材料(2);由形成在基体材料上的平面线圈电路(6)、分别连接到平面线圈电路(6)两端的对置电极(8、12)组成的表面电路;以及与上述对置电极连接而安装的IC芯片(16),其中该IC插入物还包括在上述表面电路的至少一部分上贯通基体材料和表面电路而形成的切口间断线(22)。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3C
公开(公告)日:2004-10-13
申请号:CN00101063.8
申请日:2000-01-14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G06K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745 , G06K19/07749 , H01L2924/0002 , H05K3/281 , H05K3/284 , H01L2924/0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备非接触性数据载体的工艺,包含这些步骤:(1)形成一种层压片,其含有基体膜、置于此基体膜一侧表面上的非接触性数据载体元件、为覆盖整个非接触性数据载体元件而形成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以及覆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透明膜,此透明膜可从因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树脂层上剥离;(2)利用能固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光透过位于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之上的透明膜照射此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从而固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以形成包埋有整个非接触性数据载体元件的所述固化树脂层;(3)从固化树脂层上剥离透明膜;并(4)将盖膜层压到固化树脂层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73271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80008581.2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C07D213/16 , C09K11/06 , C07F15/00 , H01L5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87 , C07D213/16 , C07F5/02 , C07F15/0086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4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85 , H01L51/0072 , H01L51/008 , H01L51/009 , H01L51/5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磷光发光材料、磷光发光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磷光发光元件,即提供形成薄膜时的水平取向性等优异的磷光发光材料、这样的磷光发光材料的有效率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这样的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是下述通式(1)表示的磷光发光材料,该磷光发光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光元件,磷光发光材料在分子内具有直链状的共轭体系结构、2-苯基吡啶配位基、中心金属和β-二酮型配位基。(通式(1)中,末端取代基R1和R2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等;a~l和o~s为氢原子等;中心金属M为铂等;重复数m和n为0~4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611498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880005181.X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琳得科株式会社
IPC: H01L3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42 , H01L31/02008 , H01L31/043 , H01L31/0508 , H01L31/0547 , Y02E1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为呈多段地配置有太阳能电池单元,该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透明基体、设置在该透明基体的一部分表面上的镜面电极层以及设置在镜面电极层上的太阳能电池部,并且,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与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部表面侧的电极电连接的一配线以及与镜面电极层电连接的另一配线。该太阳能电池组件透光性优良且发电效率高。关于太阳能电池单元,各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一侧入射的光照射到任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部而被反射,该反射光在与所述任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邻接配置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镜面电极层被反射而到达另一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