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716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1811464944.9

    申请日:2018-12-03

    Inventor: 李相勋 崔原赫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活塞杆,在该活塞杆的外周表面上具有螺纹;减震器,活塞杆安装在该减震器中以能上下移动;顶部支座,该顶部支座将该活塞杆连接到车身;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侧连接到顶部支座并且剩余侧连接到减震器;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一侧连接到减震器;以及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连接到第二弹簧的剩余侧并且被安装成通过被紧固到活塞杆的螺纹而能在活塞杆上移动。

    用于功率模块的冷却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623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1539625.6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功率模块的冷却装置。实施方案的用于功率模块的冷却装置包括歧管盖、翅片板和导向壁,所述歧管盖设置有限定用于冷却流体的流动路径的内部空间并且功率模块能够嵌入所述流动路径,所述翅片板嵌入所述歧管盖以与功率模块接触并且在面向歧管盖的内表面的表面上包括多个冷却翅片,所述导向壁从歧管盖的内表面沿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以限定具有第一封闭端的多个第一通道和具有第二封闭端的多个第二通道,所述导向壁与冷却翅片重叠并且具有与冷却翅片接触的端部,以允许冷却流体在歧管盖中流向冷却翅片之间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压缩机控制装置和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1114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1441422.9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压缩机控制装置和方法,该压缩机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控制空调压缩机的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所需的空调运行状态信息;在空调压缩机的离合器中的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电池电流时离合器接合;微型计算机,被配置为基于由传感器检测的空调运行状态信息,确定当前空调运行状态是满足离合器接合允许条件还是离合器分离条件,并且基于确定的结果输出运行信号;开关,被配置为根据由微型计算机输出的运行信号接通或断开,并控制向电磁线圈供应电池电流,从而离合器接合或离合器分离。

    能够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156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710611050.7

    申请日:2017-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置为能够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其可以包括:布置在车轮侧的固定装置,沿其周边在内周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槽;设置成能够在固定装置内转动的移动装置,沿其周边形成有与固定槽相对应的联接槽,移动装置与减振器联接使得减振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布置在固定装置上以传递动力的驱动装置;以及驱动轴,其设置成能够在移动装置内转动并且所述驱动轴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插入到移动装置的联接槽以及固定装置的固定槽中,使得当驱动轴转动时固定销从固定槽脱离并保持插入到联接槽中。

    用于三轮汽车的后悬架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71389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10483118.5

    申请日:201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三轮汽车的后悬架。有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三轮汽车的车架中的后悬架可以包括轮心、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轮心连接到所述后轮的旋转轴;所述上连杆的一端连接到车身,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轮心;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低于所述上连杆连接到所述车身,其另一端低于所述上连杆连接到所述轮心,其中,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可以安装成使得它们与所述车身的连接点的位置可以高于它们与所述轮心的连接点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下连杆与地面的倾斜角可以大于所述上连杆与地面的倾斜角。

    用于功率模块的冷却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33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1635699.4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功率模块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歧管盖和鳍板,并且利用沿歧管盖的纵向和竖直方向配置的鳍板的散热鳍片产生冷却流体的竖直湍流,从而将冷却流体竖直喷射到发热的表面上,这确保了冷却效率,同时通过提高冷却流体的流动效率而使竖直湍流所引起的流速损失最小化。歧管盖设置有用于冷却流体的循环的多个流路,所述多个流路具有分别用于冷却流体的流入和循环的不同方向,并且体积或宽度不同,从而使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最小化,并且通过散热鳍片解决了冷却不平衡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