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其增压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3910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88941.9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增压系统,其中,发动机的增压系统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旁通管道和旁通阀。进气管道连接压气机和发动机本体,排气管道连接发动机本体和涡轮机。旁通管道进气端与进气管道连接,出气端与排气管道连接。旁通阀设置在旁通管道上,且控制旁通管道通气量。本申请通过在合适的工况下根据需求适当打开某一开度,让增压后的进气在压差作用下旁通到排气侧,旁通后将使得排气流量及能量增加,这将使得涡轮机输出功率增加,由于发动机喘振余量增加、空燃比增加,发动机便可增加喷油量从而获取到更高的扭矩输出,且不会造成增压器喘振的问题,进而增压器的可靠性提高。

    一种提升气体机冷启动排放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276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09828.X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气体机冷启动排放性能的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涡轮机,所述涡轮机的后端设置有催化器,所述涡轮机和所述发动机之间的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空气喷射系统。本发明的提升气体机冷启动排放性能的系统,缩短了催化器起燃时间,降低了气体机冷启动阶段的排气中HC和CO的排放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升气体机冷启动排放性能的方法。

    一种双流道排气管与增压器的密封结构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620624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1010715.5

    申请日:2017-10-25

    Inventor: 张萍 曾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流道排气管与增压器的密封结构,包括排气管法兰、增压器法兰以及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的开孔为单孔,所述排气管法兰和所述增压器法兰中的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垫厚度适配的金属隔断凸起,所述金属隔断凸起位于两个流道的分隔处,并将所述密封垫片的单孔分隔为与两个流道相对应的双孔。金属隔断凸起相比于密封垫片而言更耐高温,其高温蠕变量小,因此金属隔断凸起与密封垫片的配合可以保证双流道排气管与增压器之间的密封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密封结构的发动机。

    一种发动机及其PN排放控制系统与PN排放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060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1268025.1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PN排放控制系统与PN排放控制方法,该PN排放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DPF内部的碳载量以及灰载量,判断DPF内部的碳载量以及灰载量是否处于高载区域,若是,则发动机保持当前运行模式,若否,则控制发动机进入灰分累积模式或超温控制模式,直至DPF的PN捕集效率能够得到保证,再重新切换回正常运行模式;上述PN排放控制方法通过对DPF灰载量和碳载量的实时检测,实现对发动机的运行模式进行闭环调控,从而使DPF尽快处于高载区域,并尽量延长发动机运行过程中DPF在高载区域的时间,以保证DPF的PN捕集效率,达到PN排放控制的目的。

    混合动力系统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9075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7686.5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后处理系统的状态,确定后处理系统的温度需求;当温度需求为高温请求时,控制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内燃机给电池充电,以使内燃机的负荷大于预设的第一负荷阈值;当温度需求为保温请求时,控制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内燃机给电池充电,以使内燃机的负荷不低于预设的第二负荷阈值;当温度需求为降温请求时,控制混合动力系统中的电机输出动力,以使内燃机的负荷低于预设的第三负荷阈值。本发明通过在不同后处理系统状态下,对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内燃机和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协调控制,提高了后处理系统的排放控制效果,以及提高了后处理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发动机及其PN排放控制系统与PN排放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060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68025.1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PN排放控制系统与PN排放控制方法,该PN排放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DPF内部的碳载量以及灰载量,判断DPF内部的碳载量以及灰载量是否处于高载区域,若是,则发动机保持当前运行模式,若否,则控制发动机进入灰分累积模式或超温控制模式,直至DPF的PN捕集效率能够得到保证,再重新切换回正常运行模式;上述PN排放控制方法通过对DPF灰载量和碳载量的实时检测,实现对发动机的运行模式进行闭环调控,从而使DPF尽快处于高载区域,并尽量延长发动机运行过程中DPF在高载区域的时间,以保证DPF的PN捕集效率,达到PN排放控制的目的。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28291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27620.6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本发明中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包括水箱、冷却单元、机体组和气路单元,冷却单元的进口端与水箱的出口端相连通,机体组的进口端与冷却单元的出口端相连通,机体组的出口端与水箱的进口端相连通,气路单元的输出管路上设有可输出不同气体压力大小的气压喷嘴,气压喷嘴用于向冷却单元和机体组之间的连通管路内喷射气体。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在暖机和正常工况下均能够高效完成热管理操作,在暖机工况,气压喷嘴输入高气压,会在机体组表面形成气膜,能够有效减少散热损失,在运行工况,气压喷嘴输入低气压,能够在冷却液中形成湍流扰动,提高散热效率。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输出控制方法、系统和机动车

    公开(公告)号:CN1110384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137437.9

    申请日:2019-11-19

    Inventor: 董旭 刘燕燕 张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输出控制方法、系统和机动车。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输出控制方法包括:判断车辆的当前海拔高度;根据发动机的发电功率、发电效率和余量系数确定功率需求区间;根据所述当前海拔高度、标定参数表和所述功率需求区间确定发电机的标定转速。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制定不同的动力输出模式,改变动力需求与转速标定的对应关系,以保证整车的动力需求。通过判断车辆的当前海拔高度,根据发动机功率变化,确定功率需求区间,再根据当前海拔高度、标定参数表和功率需求区间确定发电机的标定转速,使发电机有针对性的选取标定转速,在高海拔地区也能够保证整车的动力需求。

    一种连杆衬套与一种连杆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0938653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482726.8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杆衬套,其衬套孔的非承载区设有至少一个凹陷部,凹陷部与活塞销之间的间隙大于衬套孔的承载区与活塞销之间的间隙。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衬套孔横截面为非圆形的连杆衬套,由于凹陷部与活塞销的间隙大于承载区与活塞销的间隙,可以产生泵油效应,因此,可以使得更多润滑油进入连杆衬套与活塞销之间,有效改善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润滑冷却,进而避免因连杆衬套润滑不足导致的连杆衬套异常磨损、连杆衬套与活塞销抱死等故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连杆衬套的连杆总成。

    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燃油泵组件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96540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1417137.7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该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燃油泵安装孔内的过滤板,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孔,用于对流进燃油泵回油孔的润滑油进行过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设置有该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的燃油泵组件和发动机。本发明能够避免停机时未及时流回油底壳的润滑油内的颗粒杂质通过燃油泵回油孔进入燃油泵内,实现对燃油泵回油油路的防护,保证燃油泵正常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