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52027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80044118.2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60H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1/125 , B60H1/00328 , B60H1/00785 , B60H1/00921 , B60H1/321 , F25B5/04 , F25B6/04 , F25B13/00 , F25B41/04 , F25B47/022 , F25B2313/02322 , F25B2341/0662 , F25B2347/02 , F25B2347/023 , F25B2400/0409 , F25B2400/0411 , F25D21/004 , F25D21/02
Abstract: 当热泵装置(20)的运转模式处于使用两个车厢内热交换器(31、32)的第一制热运转模式时,在检测出车厢外热交换器(33)已结霜的情况下,将热泵装置(20)的运转模式切换为使用一个车厢内热交换器(31)的第二制热运转模式,然后再切换为除霜运转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47074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6947.1
申请日:2013-02-26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314 , B60H1/00764 , B60H1/00921 , B60H1/22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2246 , B60H2001/2253 , F25B5/04 , F25B6/04 , F25B49/02 , F25B2341/0662 , F25B2400/0403 , F25B2400/0409 , F25B2600/2501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在车厢内设置能起散热器作用的多个热交换器以便获得高制热能力的情况下,使热泵装置的制热启动加快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空调控制装置构成为:推断热泵装置的高压侧制冷剂温度是否在规定的低温度以下,当推断为在规定的低温度以下时将流路切换装置设定成制热启动模式,另一方面,当推断为比规定的低温度高时将流路切换装置设定成通常制热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271373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80011114.X
申请日:2013-02-26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907 , B60H1/00321 , B60H1/00921 , B60H1/22 , B60H1/321 , B60H1/3213 , B60H1/323 , B60H2001/00942 , B60H2001/2271 , F25B5/04 , F25B6/04 , F25B41/04 , F25B47/022 , F25B2313/0315 , F25B2341/0662 , F25B2347/023 , F25B270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制热运转模式和制冷运转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也能够良好地实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性而获得高热交换性能。热泵装置(20)包括使该热泵装置(20)在包含制热运转模式和制冷运转模式的多种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空调控制装置(22),在该制热运转模式下,使车厢内热交换器(32)起散热器的作用并使车厢外热交换器(33)起吸热器的作用,在该制冷运转模式下,使车厢内热交换器(32)起吸热器的作用并使车厢外热交换器(33)起散热器的作用。空调控制装置(22)构成为:对制冷剂管道进行切换,以使得在制冷运转模式时制冷剂被供向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在制热运转模式时成为制冷剂流入部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64966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80034280.7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1 , F25B39/00 , F28D1/05375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4 , F28D2021/0085 , F28F1/128 , F28F19/00
Abstract: 配置在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的扁平管(5)之间的波纹翅片(6)包含多个板部(6A)及多个折回部(6B)。在各板部(6A)处沿着第一方向实质连续地形成有通过切开而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的多个天窗(7)。另外,各板部(6A)具有从折回部(6B)与扁平管(5)接合的接合区域(8)在第一方向上向上风侧伸出的延长部(60)。天窗(7)中最靠上风侧的最前列天窗(7a)全部配置在延长部(60)内。各板部(6A)在比最前列天窗(7a)靠上风侧的位置具有前端平面部(61)。前端平面部(61)的面积超过延长部(60)的面积的一半。
-
公开(公告)号:CN105452027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80044118.2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60H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1/125 , B60H1/00328 , B60H1/00785 , B60H1/00921 , B60H1/321 , F25B5/04 , F25B6/04 , F25B13/00 , F25B41/04 , F25B47/022 , F25B2313/02322 , F25B2341/0662 , F25B2347/02 , F25B2347/023 , F25B2400/0409 , F25B2400/0411 , F25D21/004 , F25D21/02
Abstract: 当热泵装置(20)的运转模式处于使用两个车厢内热交换器(31、32)的第一制热运转模式时,在检测出车厢外热交换器(33)已结霜的情况下,将热泵装置(20)的运转模式切换为使用一个车厢内热交换器(31)的第二制热运转模式,然后再切换为除霜运转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45202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80044115.9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8 , B60H1/00921 , B60H1/321 , B60H1/3213 , B60H2001/326 , B60H2001/3277 , F25B13/00 , F25B47/02
Abstract: 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设置有通路(P1~P4)。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通路(P4)通过的来自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相比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通路(P1)通过的来自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多。在处于除霜运转模式时,空调控制装置(22)使冷却风扇(37a、38a)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779039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0980000590.5
申请日:2009-04-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1/004 , F04B39/0207 , F04B39/023 , F04B41/06 , F04C18/0215 , F04C18/356 , F04C23/006 , F25B1/04 , F25B2309/06 , F25B2400/075 , F25B2400/14 , F25B2500/01 , F25B2500/16
Abstract: 仅由均油管连结第一压缩机(膨胀机一体型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可能会在不能充分进行第一压缩机的润滑的情况下导致可靠性的减低。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机械及制冷循环装置,其中,使第一压缩机(101)的第一有效油空间(130)的容积(V1)大于第二压缩机(102)的第二有效油空间(140)的容积(V2)。由此,直至转移到稳定运转状态的期间,即使第一储油部(13)的油面(S1)下降,也能够充分确保第一压缩机(101)内的油,从而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流体机械。
-
公开(公告)号:CN102763496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80000422.8
申请日:2012-01-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H01L23/36 , H01L23/4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67 , H01L23/36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结构,其中,在电路基板(2)的一面安装有发热部件(3),在该电路基板(2)的一面与框体(1)的对置壁(12)之间配置有散热构件(4),该散热构件(4)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且与发热部件(3)接触的板(41)以及从板(41)朝向对置壁(12)突出的散热片(42)。在框体的对置壁(12)的与散热构件(4)重合的区域以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吸气口(1c)。散热构件(4)在所述规定方向的两端部经由导热性的间隔件(9)与对置壁(12)接触,在散热片(42)与对置壁(12)之间形成有间隙(8)。
-
公开(公告)号:CN105452026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44117.8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1/125 , B60H1/00328 , B60H1/00921 , B60H1/3213 , B60H2001/3282 , F25B13/00 , F25D21/004 , F25D21/02
Abstract: 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设置有通路(P1~P4)。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通路(P1)通过的来自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相比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通路(P4)通过的来自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多。
-
公开(公告)号:CN105102249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80018053.4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5 , B60H1/00007 , B60H1/00921
Abstract: 在包括第一除湿制热运转模式和第二除湿制热运转模式的多个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来使热泵装置(20)工作,在所述第一除湿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第一减压阀(52)、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和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流通来将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用作散热器并将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用作吸热器,在所述第二除湿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第二减压阀(53)、车厢外热交换器(33)和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中流通来将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用作吸热器。(31)用作散热器并将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