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体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409A

    公开(公告)日:1996-03-13

    申请号:CN95104220.3

    申请日:1995-04-20

    Abstract: 在铸铁气缸筒部Sc外表面上进行喷砂处理、在气缸筒部Sc上形成由含有Si、Cu之类的铝基材料制成的第一中间层31后用浇合法把气缸筒部Sc嵌入铝合金的气缸套1u中,从而制成气缸体。第一中间层31因降低了气缸筒部Sc与气缸套1u之间的电位差而提高了抗电解腐蚀性并由于此两者之间的相互扩散作用而提高了粘合度。在改型中,在气缸筒部Sc的以浇合法嵌入气缸套1u中的部位在第一中间层31下形成镍-铝基材料的第二中间层32,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粘合度。

    车辆用副车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0778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80039905.3

    申请日:2013-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08 B62D21/02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利地引导熔融金属而良好地保持流动性的车辆用副车架。车辆用副车架(14)具备后部副车架(22)。后部副车架(22)的后横梁(32)、左侧梁(23)的后部(24)以及右侧梁(26)的后上部(27)通过铝合金一体地成形为俯视下大致U字形。后横梁(32)具有呈放射状地延伸出的放射肋组(41)和与放射肋组(41)交叉的平行肋组(51)。放射肋组(41)设定为越向车宽方向外侧设置而倾斜角越大。

    铝部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9479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410724730.6

    申请日:2014-12-0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便是大型且薄壁的构件,也能够进行兼顾高强度和高刚性的铝铸造物化的技术。本发明中,使砂型芯(17)介于固定模具(13)和移动模具(15)之间。砂芯发挥着不使熔液急冷而使之温和地冷却、良好地维持流动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利用使用了砂芯的中空结构,制成薄壁轻量且提高了构件刚性的结构。本发明提供即便是大型且薄壁的构件,也能够进行闭合剖面结构的铝铸造物化的技术。

    气缸体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939C

    公开(公告)日:2001-03-07

    申请号:CN95104220.3

    申请日:1995-04-20

    Abstract: 在铸铁气缸套部Sc外表面上进行喷砂处理、在气缸套部Sc上形成由含有Si、Cu等的铝基材料制成的第一中间层31后把气缸套部Sc嵌入铝合金的气缸筒1U中,从而制成气缸体。第一中间层31因降低气缸套部SC与气缸筒1U之间的电位差而提高抗电解腐蚀性并由于此两者之间的相互扩散作用而提高了粘合度。在改型中,在气缸套部Sc的嵌入气缸筒1U中的部位在第一中间层31下形成镍-铝基材料的第二中间层32,从而进一步提高粘合度。

    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49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90719.0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与以往相比,其能够实现铁制部件的轻量化、摩擦搅拌接合成本降低、耐腐蚀可靠性提高。副车架构造体(10)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车架前部(12)和车架后部(14)连结构成,车架前部(12)具有比车架后部(14)高的强度,使副车架的强度局部改变,车架前部(12)由实施了电镀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构成,车架后部(14)的后横向板(24)由实施了电镀的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构成,压铸铝的后横梁(22)与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的后横向板24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为一体。

    车辆用副车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0778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80039905.3

    申请日:2013-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08 B62D21/02 B62D21/11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利地引导熔融金属而良好地保持流动性的车辆用副车架。车辆用副车架(14)具备后部副车架(22)。后部副车架(22)的后横梁(32)、左侧梁(23)的后部(24)以及右侧梁(26)的后上部(27)通过铝合金一体地成形为俯视下大致U字形。后横梁(32)具有呈放射状地延伸出的放射肋组(41)和与放射肋组(41)交叉的平行肋组(51)。放射肋组(41)设定为越向车宽方向外侧设置而倾斜角越大。

    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49493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1190719.0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与以往相比,其能够实现铁制部件的轻量化、摩擦搅拌接合成本降低、耐腐蚀可靠性提高。副车架构造体(10)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车架前部(12)和车架后部(14)连结构成,车架前部(12)具有比车架后部(14)高的强度,使副车架的强度局部改变,车架前部(12)由实施了电镀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构成,车架后部(14)的后横向板(24)由实施了电镀的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构成,压铸铝的后横梁(22)与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的后横向板24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为一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