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9827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11546508.6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的p‑n结自驱动日盲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器件结构包括:衬底、n型氧化镓微米线、p型有机导电聚合物纳米薄膜,以及在p、n型层上制备的金属接触电极。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p型有机导电聚合物与n型氧化镓微米线形成核壳结构,使其在零偏压下工作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深紫外选择性,该器件解决了传统p‑n结构无机半导体深紫外光电探测器中p型材料无法可控制备的难题。本发明的探测器制备工艺简单,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0720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811231209.3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G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镓微米线的制备方法,涉及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一、将氧化镓和碳粉混合,研磨,得到混合粉末;二、取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粉末放入刚玉舟中,将衬底置于刚玉舟正上方,然后放入洁净的石英管中,将石英管放入水平管式炉的生长区;向石英管中通入保护气,在常压下以恒定的升温速率加热升温到反应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在衬底上得到氧化镓微米线。本发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超长氧化镓微米线。氧化镓微米线形貌均一,长度可达1cm,可在肉眼下进行手工操作,方便了电极的引入和器件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9705856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1004873.X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鸡蛋为前驱物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方法,属于荧光碳量子点制备领域。采用天然生物物质鸡蛋作为碳源,使用蛋清分离器分离蛋黄与蛋白,分别通过微波法制得水溶性的荧光碳点。本发明原料易取,成本低廉,合成步骤简单,快速获取,操作方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绿色环保,无需添加有毒化学试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荧光碳量子点水溶性好、荧光强度高,在细胞成像、生物标记、催化工程和生物传感器、疾病监测与预防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64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85266.4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H01L21/02 , H01L21/311 , H01L29/77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硒化钨的减薄方法及硒化钨材料与场效应晶体管,硒化钨的减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初阶产品,初阶产品包括衬底以及附着于衬底表面的硒化钨,对硒化钨的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生成WOx氧化层,得到表面具有WOx氧化层的第一阶产品;采用能够与WOx反应的碱溶液去除第一阶产品中的WOx氧化层,得到目标硒化钨材料。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将待减薄的硒化钨的表面进行氧化,得到预设厚度的WOx氧化层,再用碱溶液与WOx氧化层反应,去除WOx氧化层,得到目标厚度的硒化钨,即硒化钨材料;在减薄过程中不会损伤硒化钨层,同时去除了WOx杂质,避免了在制备过程中硒化钨被氧化或晶体结构被损坏而产生的电学性能下降等问题,操作简单,可控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760360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710758451.5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绞股蓝为碳源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属于荧光碳点制备领域。将已经干燥过的绞股蓝粉末,与去离子水均匀混合,转移至反应釜中,通过水热法制得水溶性良好的荧光碳点;或者是将干燥的绞股蓝直接采用煅烧法制得水溶性好且发射波长长的荧光碳点。本发明优点是:采用天然生物质绞股蓝作为碳源,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绿色环保,无需添加有毒化学试剂,可实现简单大规模合成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好的荧光碳点,荧光强度高,发射波长长,并且激发波长在460 nm时,最强发射波长在530 nm左右,有效的避开生物体自荧光的影响,预计这种碳点在细胞成像、生物标记、生物传感器和金属离子检测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56530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05675.5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31/0272 , H01L31/101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诱导双波段响应的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探测器包括:衬底,硒化铟纳米片,金纳米阵列和两个金属电极。本发明中所用的光敏感材料为硒化铟,目前硒化铟基光电探测器的工作范围大多集中在紫外波段,其响应度从可见光波段开始严重衰减,使其在长波段无法正常工作。针对此问题,本发明中采用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诱导的方法提高了硒化铟光电探测器在可见光区的量子效率,进而实现了其在紫外-可见-近红外的宽谱范围内具有双波段的探测功能。此外,这种新型双波段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易于耦合焦平面读出电路等特点,有益于下一代多功能、多变量检测光探测器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760360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58451.5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绞股蓝为碳源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属于荧光碳点制备领域。将已经干燥过的绞股蓝粉末,与去离子水均匀混合,转移至反应釜中,通过水热法制得水溶性良好的荧光碳点;或者是将干燥的绞股蓝直接采用煅烧法制得水溶性好且发射波长长的荧光碳点。本发明优点是:采用天然生物质绞股蓝作为碳源,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绿色环保,无需添加有毒化学试剂,可实现简单大规模合成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好的荧光碳点,荧光强度高,发射波长长,并且激发波长在460 nm时,最强发射波长在530 nm左右,有效的避开生物体自荧光的影响,预计这种碳点在细胞成像、生物标记、生物传感器和金属离子检测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56530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810305675.5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31/0272 , H01L31/101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诱导双波段响应的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探测器包括:衬底,硒化铟纳米片,金纳米阵列和两个金属电极。本发明中所用的光敏感材料为硒化铟,目前硒化铟基光电探测器的工作范围大多集中在紫外波段,其响应度从可见光波段开始严重衰减,使其在长波段无法正常工作。针对此问题,本发明中采用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诱导的方法提高了硒化铟光电探测器在可见光区的量子效率,进而实现了其在紫外‑可见‑近红外的宽谱范围内具有双波段的探测功能。此外,这种新型双波段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易于耦合焦平面读出电路等特点,有益于下一代多功能、多变量检测光探测器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9698278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546508.6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的p-n结自驱动日盲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器件结构包括:衬底、n型氧化镓微米线、p型有机导电聚合物纳米薄膜,以及在p、n型层上制备的金属接触电极。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p型有机导电聚合物与n型氧化镓微米线形成核壳结构,使其在零偏压下工作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深紫外选择性,该器件解决了传统p-n结构无机半导体深紫外光电探测器中p型材料无法可控制备的难题。本发明的探测器制备工艺简单,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65084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67410.6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41/113 , H01L41/18 , H01L4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晶二维压电材料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金电极直接接触二维压电材料纳米片,聚二甲基硅氧烷柔性衬底提供支撑,银浆用于连接金电极和导线,导线作为外电路测试时的电极。制备方法为:在云母上制备出少层的单晶二维压电材料纳米片;利用聚合物辅助的方法将单晶二维压电材料纳米片转移到柔性衬底上;用碳纤维作为掩模板,利用热蒸发镀膜技术蒸镀金电极;利用银浆和导线引出电极以供测试,完成器件制备。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实施简单,避免了使用繁琐复杂的光刻技术;所制备的压电传感器具有柔性,可穿戴,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特点,在监测人体生理信号(脉搏和呼吸)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