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9260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216208.2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块链存储数据被非法篡改的识别方法,其采用分布式NTP网络授时的方式来识别区块链中的哪些存储数据被非法篡改,具体通过轮询对比区块链网络各节点存储的授时哈希值是否与分布式网络对应存储的各节点授时哈希值相同来识别数据是否被篡改。其可以及时识别出区块链中哪些数据被非法篡改,从而保障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4965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217306.8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结构数据多元时空融合与演化特征提取方法,包括:S1.获取历史基坑结构多元时空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对同一时间的数据根据空间特征进行整合,获得具有空间特征的整合数据;S2.将整合数据按时间跨度进行分类获得不同尺度的分类数据,分别输入多元时空残差神经网络提取基坑结构数据的演化特征,演化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并进行模型训练,获得训练好的多元时空残差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3.将实时测量的基坑结构数据输入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相关安全标准比对,得到近期建筑基坑的安全状况;本发明实现了建筑基坑结构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安全状态预警,为建筑施工、建筑安全管理和基坑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建筑安全稳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92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216208.2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块链存储数据被非法篡改的识别方法,其采用分布式NTP网络授时的方式来识别区块链中的哪些存储数据被非法篡改,具体通过轮询对比区块链网络各节点存储的授时哈希值是否与分布式网络对应存储的各节点授时哈希值相同来识别数据是否被篡改。其可以及时识别出区块链中哪些数据被非法篡改,从而保障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8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17110.2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V10/82 , G06V10/8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环境内的潜在危险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基坑内的图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将图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输入至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融合,并根据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特征识别,输出危险类别;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坑内的图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后,根据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特征识别,输出危险类别;本发明将基坑内的图像和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后进行危险识别,能够识别人员、机器和环境三者交互影响下的危险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78460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16733.8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周期基坑结构分布式监测与预警方法,包括:基坑建造完成后,构建分布式基坑结构数据传感器网络,采集基坑结构的实时数据;对所述基坑结构数据传感器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安装点位配备传感器通信模块,建立传感器通信传输机制;综合计算服务单元对所述基坑结构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基坑结构的分类监测和整体监测结果,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该技术方案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采用直接通信和间接通信的通信传输机制,能够确保传感器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准确性,减少数据传输时延和数据传输错误的可能性。此外,多种监测结果的获取可以更好的了解基坑结构的状态和变化,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349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17306.8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结构数据多元时空融合与演化特征提取方法,包括:S1.获取历史基坑结构多元时空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对同一时间的数据根据空间特征进行整合,获得具有空间特征的整合数据;S2.将整合数据按时间跨度进行分类获得不同尺度的分类数据,分别输入多元时空残差神经网络提取基坑结构数据的演化特征,演化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并进行模型训练,获得训练好的多元时空残差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3.将实时测量的基坑结构数据输入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相关安全标准比对,得到近期建筑基坑的安全状况;本发明实现了建筑基坑结构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安全状态预警,为建筑施工、建筑安全管理和基坑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建筑安全稳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0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81768.7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固协同引导的低照度密闭空间结构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密闭空间结构病害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移固协同引导的低照度密闭空间结构检测方法由移固协同系统中的固定传感器节点网络以及无人机检测系统实现,该方法包括:固定传感器节点网络采集低照度密闭空间的图像数据,生成基础病害数据地图,将基础病害数据地图传输至无人机检测系统,通过双模式自适应密闭空间病害检测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生成精准检测路径和补充检测路径;无人机检测系统根据精准检测路径和补充检测路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低照度密闭空间的病害进行检测,获得病害地图结果。采用本发明可提高对低照度密闭空间结构病害检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59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85306.X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5D1/46 , G05D1/695 , G05D1/43 , G05D1/247 , G05D1/648 , G05D109/20 , G05D1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地异构机器人的未知空间协同探索系统,包括无人车以及装载在无人车上的多架无人机,无人车上配备有用于对环境构建精细化地图的第一感知模块和第一算力平台,无人机上配备有用于对环境构建轻量化地图的第二感知模块和第二算力平台;无人车和无人机中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采用半集中式自组织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进行协同作业探索未知空间时,无人机以无人车为中心向四周未知区域探索,基于自身的第二感知模块和第二算力平台构建轻量化地图并回传给无人车,无人车对无人机传送的轻量化地图以及自身通过第一感知模块和第一算力平台构建的精细化地图进行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环境自适应强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56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7576.2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语言大模型的多机器人协同导航方法及系统,方法步骤包括:根据用户输入的任务指令,结合每个机器人构建的语义地图,大语言模型进行解析后将子任务指令分配给机器人;每个机器人实时获取环境图像,根据被分配的子任务指令,利用视觉语言导航大模型进行解析预测下一步动作,机器人执行相应动作并进行状态更新;操作员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监控机器人状态、查看任务进度,并在需要时调整任务或处理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机器人根据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执行策略,优化任务完成导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多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赋予机器人更强的环境感知与任务理解能力,提高了多机器人系统协作效率和增强动态环境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83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74147.3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4U6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无人机自适应停歇的多级双稳态机构,包括片状快速双稳态抓手、滑动端抓手固定短块、伸缩装置挡板、滑动端抓手固定长块、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固定端抓手固定块,伸缩装置挡板上设有两端贯通的横槽,固定端抓手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横槽的一端,滑动端抓手固定短块位于横槽中,滑动端抓手固定长块位于滑动端抓手固定短块和固定端抓手固定块之间,固定块之间均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连接;片状快速双稳态抓手为类半球形板,并在根部与滑动端抓手固定长块或固定端抓手固定块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较小的重量与体积限制下实现对不同直径管道的快速稳定的栖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