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形与波形结合的混合微通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39977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1212273.4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形和波形相结合的混合微通道散热器,包括金属铜质壳体,所述金属铜质壳体两侧设有射流出口,所述金属铜质壳体上部设有射流入口,所述金属铜质壳体下部为电子元件贴合面,所述金属铜质壳体内部设有贯通金属铜质壳体两侧和上部的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由射流入口通道、射流出口通道组成,所述射流入口通道的位于内部通道中部,所述射流出口通道位于内部通道两侧,本发明通过改变微型通道的结构形状,采用梯形和波形结合的混合微通道,结合了微通道流动和射流冲击的优点,提供了非常高的散热能力的同时大大增强对流换热,使冷却表面上保持了高度的温度均匀性。

    一种可精确控温的液滴式温控器

    公开(公告)号:CN107643776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711037164.1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精确控温的液滴式温控器。包括金属板、位于金属板下方用于支撑金属板的金属支撑,所述金属支撑下方设置有金属底座,所述金属支撑为n字形内凹金属支架,所述金属底座为u字形凹槽金属底座,所述金属支撑设置在金属底座凹槽内,所述金属支撑与金属底座凹槽形成空腔;所述金属板上表面为温度选择端,所述金属支撑与金属底座之间的空腔为蒸发端,所述金属底座下表面为吸热端,所述液滴滴落在金属板上表面。本发明通过此温度选择和液滴蒸发的机制,能够使温控器在不需要任何电子元件的条件下,控制温度使其保持恒定。同时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不会造成污染。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散热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3517490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506511.0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散热模组,包括电池组上盖板、散热铝板、柱形锂电池组、电池组下承板和多根热管,所述电池组上盖板设置于柱形锂电池组顶部,所述电池组下承板设置于柱形锂电池组底部,所述柱形锂电池组由若干锂电池呈矩形排列而成,中间通过两块散热铝板分隔为三个散热区域,所述散热铝板内设有两条冷却流道,两条冷却流道间留有可供热管穿过的空隙,所述热管为“L”型扁状热管,所述热管一端穿过电池组下承板插入到散热铝板两冷却流道的空隙内,另一端与电池组下承板底部平贴。本发明具有泵功耗小、占用空间小,冷却性能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保障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一种具有涡产生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1478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46965.0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涡产生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涡产生器液冷装置及其上方的锂电池组,所述涡产生器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盒、涡产生器、隔板和液冷盒顶盖,所述液冷盒两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液冷盒内部的中心轴线上,隔板两侧设有相同数量的涡产生器,所述液冷盒顶盖上开有多排电池显位孔,每个电池显位孔内对应安放有一个锂电池。本发明装置利用冷却液经过涡产生器上的冲孔产生的中心射流,冲散涡产生器矩形翼背后的回流区域,大幅减弱冷却液回流强度,不仅可以增强散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冷却液流动阻力,在实现高效散热的同时,确保了电池组内各锂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一种CPU散热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477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50939.0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块、散热翅片、散热风扇和固定底座,所述散热块两端通过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管路上套设有多块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固定底座有两个,分别套设在散热块两端,所述散热块通过固定底座安装在CPU上,对CPU进行散热。本发明利用散热块平行网状流道的特殊结构,具有启动温度低和启动时间短的特点,进一步地,分支流道所产生的毛细管力将会给循环管路带来更大的压差,促进工质循环,同时网状散热块还具有散热均匀、换热面积大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散热装置整体的换热效率。

    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363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95216.0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包括锂电池和设置在锂电池电芯空隙内的热管,该锂电池由电池外壳、电池外壳内部的电芯以及电池外壳顶部的电池顶盖组成,所述电芯由带状的正负极和隔膜材料卷绕而成,所述热管设置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内,热管与电池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垫片构成所述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本发明充分利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在其中放置热管,既能起到传统电芯设置空心针的固定作用,又能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两端,进而散发到电池外部,在不改变电池模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提升了电池的散热性能。

    一种基于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手机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6732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47379.0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手机散热装置,包括金属壳体、焊接固定在金属壳体上的箱体和嵌套于金属壳体内的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充电口、进风口、开关、楔形卡扣,箱体内还设有风扇、蓄电池。所述分离式微通道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绝热段连通,所述蒸发段的首端和尾端之间形成若干树叶枝径状的分歧管路。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活动卡板,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机。手机通过卡扣夹持在金属壳体上,手机工作产生热量驱动分离式微通道热管工作,实现手机降温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方便携带应用范围广、散热性能良好等特点。

    一种采用往复式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821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8781.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往复式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组、风机、逻辑开关以及充电器,所述逻辑开关包括逻辑电路、温度传感器、温度开关、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分压电路、基准电压源、晶振以及电子开关,所述分压电路分别与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分别与充电器和基准电压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与逻辑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开关连接于逻辑电路,所述晶振与逻辑电路连接,所述逻辑电路连接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设有A、B、C、D端分别连接充电器、电池组、风扇、逻辑电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