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87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6803.7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Q50/08 , G06F30/13 , G06F40/103 , G06Q10/04 , G06Q10/10 , G06T13/00 , G06T17/00 , G06V3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碳排放和成本测算及优化平台、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碳排放和成本测算及优化平台,包括模型建立模块、全生命周期模拟模块、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块、碳排放‑成本优化模块、动态信息模型生成模块、报告书模块,各模块数据正向传输且实时联动,桥梁信息高度集成,便于各环节数据管理。基于此发明,可实现桥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预测模拟及优化,实现对桥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和管理,包括桥梁生命周期各阶段施工进度管理、人机料及资源调度管理、碳排放‑成本管理,实现桥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发展,属于专门适用于管理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34449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710550721.3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括第一第二输入轴、第一第二离合器、制动器、第二电机、发动机、一二档齿轮副等。通过第一第二输入轴、第一第二离合器、制动器、一档和二档齿轮副等组成双输入单输出动力传输路线,通过有序控制离合器、制动器的结合、松开,将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动力,单独或汇合输送到输出轴上,完成纯电动驱动或混合动力驱动。在纯电动驱动模式下,第一电机具有两个速比向外输出动力;在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可平滑地在力矩耦合方式和转速耦合方式之间进行无动力中断切换,克服了传统纯力矩耦合方式下动力性不足、纯转速耦合方式下发动机工作效率较低的缺点,在动力性与经济性之间达成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5001233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200637.X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495/04 , C07D495/14 , C08G61/12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聚合物。所述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中双砜基的存在更加有利于提高分子的电子亲和势,在五元环上引入烷基链可以显著改善单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烷基链的位置对聚合反应带来的位阻影响。较大的共轭平面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空穴和电子传输性能。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单体通过Suzuki、Stille、Yamamoto聚合反应可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该系列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适合于溶液加工。在有机发光显示、有机光伏电池以及有机场效应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34449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550721.3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括第一第二输入轴、第一第二离合器、制动器、第二电机、发动机、一二档齿轮副等。通过第一第二输入轴、第一第二离合器、制动器、一档和二档齿轮副等组成双输入单输出动力传输路线,通过有序控制离合器、制动器的结合、松开,将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动力,单独或汇合输送到输出轴上,完成纯电动驱动或混合动力驱动。在纯电动驱动模式下,第一电机具有两个速比向外输出动力;在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可平滑地在力矩耦合方式和转速耦合方式之间进行无动力中断切换,克服了传统纯力矩耦合方式下动力性不足、纯转速耦合方式下发动机工作效率较低的缺点,在动力性与经济性之间达成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0988448.8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变刚度TMD减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传感器子模块、振动模态识别及位置优化子模块、直线导轨子模块、变刚度TMD子模块;传感器子模块布置在受控结构上实时监测受控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将监测结果传输至振动模态识别及位置优化子模块;振动模态识别及位置优化子模块根据受控结构的主振动模态选择变刚度TMD子模块的布置位置并生成TMD控制参数;直线导轨子模块带动变刚度TMD子模块沿着直线导轨移动至布置位置;变刚度TMD子模块根据受控结构的主振动模态调节刚度参数和阻尼参数,以适应该主振动模态的振动控制。本发明适用性强,减振效果更好,控制效率更高,属于柔性结构振动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01730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510200636.5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F7/08 , C07D495/04 , C07F7/22 , C07F9/6568 , C07D495/14 , C07D517/14 , C07F5/02 , C07F7/30 , C09K11/06 , H01L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中双砜基的存在更加有利于提高分子的电子亲和势。在五元环上引入烷基链可以显著改善单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化合物的平面共轭性较好,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化合物分子内存在较强的D‑A相互作用赋予材料较好的荧光性。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化合物通过取代反应、Suzuki偶联、闭环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常用有机化学反应合成得到。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适合于溶液加工。在有机发光显示、有机光伏电池以及有机场效应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06146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04626.0
申请日:2015-08-1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495/22 , C07D495/04 , C07F7/08 , H01L5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5/04 , C07D495/22 , C07F7/08 , H01L51/05 , C07F7/0816 , C07F7/0827 , H01L51/0071 , H01L51/0074 , H01L51/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九元稠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五元环单元偶联亚砜基苯单元,并且进行并环反应,获得一类具有九元大环结构的芳香化合物。此类九元稠环化合物具有高热稳定性和高空穴迁移率,能作为活性层应用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中,获得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4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549382.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2136 , G06F18/27 , G06F18/23213 , G06F18/10
Abstract: 基于改进稀疏分量分析的欠定模态参数识别方法,(1)输入;(2)将响应数据转换至时频域;(3)自回归谱分析,通过峰值检测识别峰值点位置和模态阶次;(4)对时频系数进行模运算,剔除低能量点,再利用余弦距离判定法求解各阶模态响应对应的单源点;(5)由单源点检测结果生成模态响应的时频掩码,重构各阶模态响应;对各阶模态响应点作归一化处理,采用K‑means聚类求解各聚类方向,构造模态振型矩阵;(6)将模态响应转换到时域,应用基于单自由度拟合技术的单模态识别方法,求解模态固有频率和阻尼比;(7)输出:模态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本发明使得该方法识别精度较高,改善了其鲁棒性和适用性,属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49382.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2136 , G06F18/27 , G06F18/23213 , G06F18/10
Abstract: 基于改进稀疏分量分析的欠定模态参数识别方法,(1)输入;(2)将响应数据转换至时频域;(3)自回归谱分析,通过峰值检测识别峰值点位置和模态阶次;(4)对时频系数进行模运算,剔除低能量点,再利用余弦距离判定法求解各阶模态响应对应的单源点;(5)由单源点检测结果生成模态响应的时频掩码,重构各阶模态响应;对各阶模态响应点作归一化处理,采用K‑means聚类求解各聚类方向,构造模态振型矩阵;(6)将模态响应转换到时域,应用基于单自由度拟合技术的单模态识别方法,求解模态固有频率和阻尼比;(7)输出:模态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本发明使得该方法识别精度较高,改善了其鲁棒性和适用性,属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37995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710481721.2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电池组、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齿轮副、第二齿轮副、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三输入轴、第一啮合套和第二啮合套等。通过有序地连接及控制第一啮合套和第二啮合套的结合与退出,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纯电动驱动模式、两个并联驱动模式、混联驱动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克服了纯转矩耦合方式下发动机工作效率较低、纯转速耦合方式下动力性不足的缺点,在保证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兼顾动力性。本系统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啮合套,与采用摩擦离合器相比,混合动力系统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时可以避免摩擦离合器带来的滑摩能量损失,有利于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