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70375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16586.4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氨氮原位增强硝化与反硝化集成系统及方法,该集成系统包括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和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其中,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包括与包气带内的垃圾体紧邻的第一操作井以及布水管,布水管延伸至垃圾体下方,以湿润包气带位于垃圾体下方的部分。原位硝氮增强反硝化系统包括抽水井、静态混合器以及注水井,抽水井和注水井均设置于垃圾体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区内。地下水和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内混合均匀后注入注水井。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包括泵以及布置在包气带内的至少一根溶液采集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非常好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37830.8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贴式防水结构,包括覆盖于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并与该混凝土结构可拆卸地连接的止水带,其中,止水带包括覆盖于变形缝顶部的第一止水带和连接于第一止水带并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的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设置为能够随变形缝宽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形,避免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变形导致止水带被撕裂破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固定结构将止水带可拆卸地连接于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并覆盖于变形缝的顶部,安装时无需凿除现有的混凝土结构,避免破坏受力钢筋,并且在止水带达到使用年限后,可直接通过拆卸固定结构快速拆卸止水带,无需凿开混凝土结构,节省材料,节材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24956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7059.8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江苏厚水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布置的厌氧区Ⅰ、缺氧区Ⅱ、好氧区Ⅲ、泥水分离区Ⅳ以及污泥区Ⅴ,其中,所述好氧区Ⅲ设置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区Ⅴ设置有第二曝气装置,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连接有输气主管路(1)及所述输气主管路(1)上连接的风机,所述输气主管路(1)上连接有输气支管路(2),所述输气支管路(2)连接有向所述第二曝气设备输送气体的曝气输送管(8);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缺氧区Ⅱ、所述好氧区Ⅲ和/或所述泥水分离区Ⅳ中的污水回流的气提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污水,充分消耗污泥,而且设备简单、节能,并能够实现无人值守。
-
公开(公告)号:CN10494980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510292539.3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伸缩缝密封性检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隧道伸缩缝的密封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内机架(1);多个外拱架(2),该多个外拱架(2)的端部在靠近所述内机架(1)的一侧依次首尾铰接以形成封闭环形外拱架,每个外拱架(2)的内侧通过各自的距离调节件(3)而连接于所述内机架(1);弹性密封垫(4),该弹性密封垫(4)设置于各个所述外拱架(2)的外侧且沿其延伸方向(A)形成有径向向外开放的凹槽;和注液加压装置,该注液加压装置能够与所述凹槽的空腔连通并向所述凹槽的空腔注入加压的测试流体。本发明的用于检测隧道伸缩缝的密封性的装置具有易于转移、结构牢靠、操作方便、密封性良好且试验周期短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199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416883.9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传输流体的隧洞及其施工方法,该隧洞包括被围岩(9)包围的外衬(1)、设于该外衬(1)的内表面上的内衬(2)以及用于对外衬(1)与内衬(2)之间的间隙进行回填的注浆构件,其中,所述注浆构件包括伸出于内衬(2)内表面的入浆口(41)和邻近所述外衬(1)与所述内衬(2)之间的区域且与所述入浆口(41)相通的多个出浆口(32),所述出浆口(32)一部分分布在所述隧洞的顶部,另一部分分布在所述隧洞的中部和/或底部。本发明通过注浆构件对外衬与内衬之间存在的间隙进行全断面压力注浆回填挤密,优化复合衬砌结构的协同受力状态,内衬结构获得预压应力,提高衬砌结构的抗渗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36003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410635529.0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1N33/18 , C02F3/02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与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及方法,该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包括泵以及布置在包气带内的至少一根溶液溶液采集管(8),所述溶液采集管(8)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导向部(13)和采集部(12),该采集部(12)具有中空空腔且所述采集部(12)的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泵与所述采集部(12)的中空空腔连通。包气带原位氨氮增强硝化系统包括与包气带内的垃圾体(6)紧邻的第一操作井(1)和包气带原位溶液监测装置,从所述第一操作井(1)的井壁向所述垃圾体(6)方向设有至少一根布水管(3)。通过对包气带溶液进行原位监测,能够在不破坏包气带结构的情况下,更精确地监测包气带内的氨氮硝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5629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810142297.3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02F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物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装置以及污泥干化方法,所述污泥干化装置包括传动机构(1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个支撑辊(12),每个所述支撑辊能够围绕该支撑辊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传送带(20),所述传送带的至少一面能够贴覆污泥,所述传送带绕置于多个所述支撑辊并形成封闭的传送路径。该污泥干化装置能够增加污泥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使得污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干燥,大大提高了污泥的干燥效果和干燥速率。本发明提供的污泥干化方法,增加了污泥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且使得污泥层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干燥,由此大大提高了污泥的干燥效果和干燥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0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300457.9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水隧洞复合衬砌无伸缩缝设计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隧洞工程资料;确定内衬混凝土应力阈值;采用外掺MgO混凝土,计算不同掺量MgO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与应力阈值比较,确定设计方案;若此方案最大应力大于应力阈值,则继续采用骨料拌制混凝土,计算不同类型骨料拌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与应力阈值比较,确定设计方案;若此方案最大应力大于应力阈值,则继续采用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计算温度应力并与应力阈值比较,确定设计方案。本发明从衬砌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出发,计算、预测复合衬砌的温度应力,进行材料优化等温控措施研究,提出适合输水隧洞的衬砌不分缝的材料性能标准和运行条件确定方法,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794593.9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溯源冲刷水毁的防护结构体系,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跌水防冲槽、缓冲防护结构以及垂直防护结构,其中,跌水防冲槽的上游槽与现有防护结构的外侧贴合,底面与溯源冲刷后于现有防护结构后形成的现状冲坑相适配;缓冲防护结构连接于跌水防冲槽的下游槽且沿河道溯源冲刷线的方向延伸;垂直防护结构连接于缓冲防护结构的下游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在贴合于现有防护结构的外侧设置与该其相适配的跌水防冲槽,使得水流跌入槽中,避免水流继续冲击现有防护结构,造成破坏;并利用缓冲防护结构对进行缓冲,同时在缓冲防护结构的末端连接有垂直防护结构,利用垂直防护结构阻挡溯源冲刷,保障穿河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88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47975.9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张国新 , 沈来新 , 刘勋楠 , 付云升 , 李松辉 , 冯克义 , 雒翔宇 , 冯雁 , 刘玉 , 丁艳辉 , 张龑 , 张弢 , 张红霞 , 毕然 , 张春雨 , 冯巧 , 王惠萍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水隧洞内衬伸缩缝并缝工艺设计方法,具体包括,确定混凝土冷却至稳定温度的时间及稳定温度的数值,混凝土的应力大小与变化规律以及伸缩缝的开闭情况。本发明从衬砌变形特性出发,限制衬砌收缩变形、降低衬砌温度应力,通过调整伸缩缝并缝时的环境温度、通风冷却降温风速以及并缝材料的强度参数等,降低灌浆后伸缩缝再度张开的风险,避免了隧洞在伸缩缝处产生内外水渗漏等工程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