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17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107709.2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壳体、电动机及变速机构。电动机具有输出轴。变速机构具有与输出轴同轴地旋转的正齿轮。壳体具备隔壁、收容电动机的第一收容室及收容第二从动齿轮的第二收容室。隔壁是划分第一收容室及第二收容室的隔壁。隔壁具备将第一收容室及第二收容室相连的连通孔。连通孔相对于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位于一个方向侧。连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与正齿轮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4520128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280074051.8
申请日:2012-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17/3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23/0808 , B60K17/35
Abstract: 在车辆的转弯过程中,求出侧偏阻力的影响导致的车体减速度,以该车体减速度越高,对后轮(73L、73R)赋予越大的预转矩的方式,控制电子控制联轴器(6)。另外,通过前后轮差动旋转速度越小被设定为越低的预转矩上限值来限制该预转矩。通过对后轮(73L、73R)赋予该预转矩,在之后向四轮驱动状态的转移条件成立了的情况下,能够与提高电子控制联轴器(6)的夹紧力大致同时地使得后轮(73L、73R)中发生驱动力,并立即完成向四轮驱动状态的转移。由此,在车辆的转弯过程中的向四轮驱动状态的转移时不会产生响应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04520128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80074051.8
申请日:2012-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17/3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23/0808 , B60K17/35
Abstract: 在车辆的转弯过程中,求出侧偏阻力的影响导致的车体减速度,以该车体减速度越高,对后轮(73L、73R)赋予越大的预转矩的方式,控制电子控制联轴器(6)。另外,通过前后轮差动旋转速度越小被设定为越低的预转矩上限值来限制该预转矩。通过对后轮(73L、73R)赋予该预转矩,在之后向四轮驱动状态的转移条件成立了的情况下,能够与提高电子控制联轴器(6)的夹紧力大致同时地使得后轮(73L、73R)中发生驱动力,并立即完成向四轮驱动状态的转移。由此,在车辆的转弯过程中的向四轮驱动状态的转移时不会产生响应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0356198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180071294.1
申请日:2011-05-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长谷川弘一
IPC: B60K17/3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K1/02 , B60K6/445 , B60K17/35 , B60K23/0808 , B60K2023/0833 , B60K2023/0858 , B60L7/14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11/1861 , B60L15/20 , B60L15/2009 , B60L15/2054 , B60L2210/40 , B60L2240/12 , B60L2240/36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40/429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3 , B60L2240/445 , B60L2240/461 , B60L2240/485 , B60L2240/486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B60L2250/26 , B60L2260/26 , B60L2260/28 , B60L2270/145 , B60W10/06 , B60W10/14 , B60W30/192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265 , Y02T10/645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7 , Y02T10/7241 , Y02T10/7275 , Y10S903/903
Abstract: 在能够由电子控制联轴器(10)切换两轮驱动状态和四轮驱动状态的以FF方式为基本的四轮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在从EV-4WD行驶状态开始的发动机(1)起动时,通过向释放侧控制电子控制联轴器(10),而降低向后轮(8L、8R)侧的驱动系统传递的发动机转矩的传递量,抑制伴随着所述后轮(8L、8R)侧的驱动系统中的共振现象的振动的产生。而且,作为电子控制联轴器(10)的向释放侧的控制量,前轮实际转速(Nf)与后轮实际转速(Nr)的差即实际差转速(dNcur)与预先设定的目标差转速(dNref)的偏差即差转速偏差ΔdN越大,则将电子控制联轴器(10)的目标传递转矩(Tcpfb)设定得越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