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工拖船海马形球鼻艏式的船艏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12901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20977.8

    申请日:2015-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工拖船海马形球鼻艏式的船艏结构,船艏结构的球鼻艏前部位于船艏的下方,且球鼻艏前部的前端位于甲板首端的后部,球鼻艏呈海马形状;船艏结构的球鼻艏后部安装至少一个侧推,每个侧推水平横向贯穿球鼻艏后部。本发明充分考虑船舶的阻力、航行、布置、侧推安装和使用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相对于斜直式船艏,提高了船舶的航行经济性;能增加首侧推安装处的宽度,有利于大直径首侧推的安装,可便于将首侧推尽可能向前布置,有效加大侧推作用力矩;相对于常规的球鼻艏式船艏,在靠近FPSO、海洋平台等海洋结构物进行顶推作业时,船舶在任何纵倾浮态下都不会发生球鼻首与被顶推船舶或平台碰撞,确保了船体首部结构安全性。

    顶推组合体驳船与推轮的对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9595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27101.1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推组合体驳船与推轮的对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推轮首部甲板上设置第一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和第二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在驳船尾部凹槽的壳体上设置第一反射部件和第二反射部件;步骤2、完成推轮与驳船在船宽方向上的对中;步骤3、在推轮首部甲板上设置第三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和第四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在驳船尾部凹槽的左侧耦合口内设置第三反射部件,在驳船尾部凹槽的右侧耦合口内设置第四反射部件;步骤4、完成推轮和驳船在船长方向上对中。本发明的对中方法,提高了驳船与推轮在铰接连接时匹配的精确性,减轻推轮操船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船舱空调冷凝水排放处理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6136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62286.8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舱空调冷凝水排放处理装置,第N层船舱的舱室外壁与舱室里子板之间的底部设有一排水口,排水口与通往N‑1层舱室的冷凝水泄放管连通;各舱室内的空调器内机的内机冷凝水泄放管穿过本层甲板,并汇聚至位于N层甲板与N‑1层的舱室天花板之间的冷凝水泄放总管,冷凝水泄放总管与N‑1层舱室的冷凝水泄放管的侧向汇接连通;N‑1层舱室的冷凝水泄放管穿过本层甲板,并与N‑2层的冷凝水泄放管的侧向汇接连通;最底层的冷凝水泄放管将所有冷凝水汇聚至冷凝水泄放收集舱。本发明将空调冷凝水管和房间舱室凝水管合并为一个系统;减少管路布置,利于船体甲板面的清洁;可利用空调冷凝水作为舱室卫生水,变废为宝。

    一种船舶
    4.
    发明公开
    一种船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29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514049.4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该船舶包括主船体和安全通道,所述主船体包括主甲板,所述安全通道一端延伸至所述主甲板的位于船尾的一端,所述安全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甲板的位于船首的一端,至少部分所述安全通道位于所述主船体内。至少部分安全通道设置在主船体内,使船员即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够舒适安全地进入船首,同时,安全通道的下方可以兼做管弄和电缆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相比直接在主甲板上方设置安全通道,能够节约建造材料,降低建造成本,降低船舶的空船重量,增加船舶的载重量;还能够降低船舶的重心高度,增加船舶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运输船
    5.
    发明公开
    一种运输船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843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01350.4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河运输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运输船。运输船包括船体、甲板、甲板室和集装箱电池单元,船体包括船艏、船舯和船艉,船艏的船艏甲板高度高于船艉的船艉甲板高度,船艉处设有甲板室或架空层,集装箱电池单元为船体运行的动力单元,集装箱电池单元的更换和充电更加便捷,集装箱电池单元设置于甲板室的顶部,既充分利用了船艉的空间,又在船舶宽度方向上设置足够多的集装箱电池单元,实现绿色航行以及延长续航能力,船艏甲板高于船艉甲板,使船艏的位置高于船艉的位置,重心前移,解决了船艉处集装箱电池单元过重造成的浮态不平衡的问题。

    一种用于组合体驳船的尾部减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29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64132.5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体驳船的尾部减阻结构。本发明的用于组合体驳船的尾部减阻结构,包括:推轮、铰接装置和驳船;所述驳船的尾部设有嵌入槽,所述推轮上设有嵌入端,所述铰接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嵌入槽和所述嵌入端,用于将所述推轮与所述驳船组合在一起;所述嵌入槽的下端设有减阻槽,所述减阻槽用于减少所述推轮自所述驳船尾部水流受到的阻力。本发明的用于组合体驳船的尾部减阻结构,通过在驳船尾部底端设置减阻槽,可以降低衔接区域的流场紊乱程度,降低对推轮的影响,提高推轮的推进效率;通过在对推轮和驳船底部高度差的主动调整,可以是推进效率保持在更高的水平,降低对船员经验的依赖。

    顶推组合体驳船与推轮的对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959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327101.1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推组合体驳船与推轮的对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推轮首部甲板上设置第一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和第二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在驳船尾部凹槽的壳体上设置第一反射部件和第二反射部件;步骤2、完成推轮与驳船在船宽方向上的对中;步骤3、在推轮首部甲板上设置第三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和第四激光发射接收装置;在驳船尾部凹槽的左侧耦合口内设置第三反射部件,在驳船尾部凹槽的右侧耦合口内设置第四反射部件;步骤4、完成推轮和驳船在船长方向上对中。本发明的对中方法,提高了驳船与推轮在铰接连接时匹配的精确性,减轻推轮操船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一种甲板驳敞口货船积水排放处理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815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965722.0

    申请日:2021-08-23

    Inventor: 邰宜峰 蒋建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板驳敞口货船积水排放处理系统,在货舱底部设置数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通过一组管路与集水舱连通,将积水引至集水舱中;所述集水舱通过另一组管路连通至舷外,在所述另一组管路上设置排水泵。本发明解决了货舱内的水无法及时排除,造成船舶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避免货舱内的积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甲板上,造成排放的随意性的问题;避免积水最终通过甲板落水孔直接排出舷外,造成船舶停泊水域的污染的问题。

    一种运输船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68367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2886480.3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河运输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运输船。运输船包括船体、甲板、甲板室和集装箱电池单元,船体包括船艏、船舯和船艉,船艏的船艏甲板高度高于船艉的船艉甲板高度,船艉处设有甲板室或架空层,集装箱电池单元为船体运行的动力单元,集装箱电池单元的更换和充电更加便捷,集装箱电池单元设置于甲板室的顶部,既充分利用了船艉的空间,又在船舶宽度方向上设置足够多的集装箱电池单元,实现绿色航行以及延长续航能力,船艏甲板高于船艉甲板,使船艏的位置高于船艉的位置,重心前移,解决了船艉处集装箱电池单元过重造成的浮态不平衡的问题。

    一种船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924435U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23071763.9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该船舶包括主船体和安全通道,所述主船体包括主甲板,所述安全通道一端延伸至所述主甲板的位于船尾的一端,所述安全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甲板的位于船首的一端,至少部分所述安全通道位于所述主船体内。至少部分安全通道设置在主船体内,使船员即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够舒适安全地进入船首,同时,安全通道的下方可以兼做管弄和电缆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相比直接在主甲板上方设置安全通道,能够节约建造材料,降低建造成本,降低船舶的空船重量,增加船舶的载重量;还能够降低船舶的重心高度,增加船舶稳定性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