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20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061706.8

    申请日:2019-11-01

    Inventor: 赤尾真哉

    Abstract: 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半导体装置,即,通过不在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部产生导电性膜的残渣,从而提高了制造成品率。半导体装置具有: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第2导电型扩散层,其设置于半导体层的上层部;多晶硅附加构造,其隔着第1氧化硅膜而设置在扩散层之上,由多晶硅形成;第2氧化硅膜,其设置为与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面接触,从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面起具有平缓的向下的倾斜度;以及第3氧化硅膜,其在扩散层之上与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面分离开一定距离地设置,由第1氧化硅膜覆盖,第1氧化硅膜在覆盖第3氧化硅膜的部分隆起,由该隆起和具有平缓的向下的倾斜度的第2氧化硅膜构成具有平缓的阶梯状的表层的氧化硅膜。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94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976646.2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提供能够降低电荷不平衡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a),在n型的碳化硅半导体基板之上通过外延生长形成n型的漂移层;工序(b),对漂移层的杂质浓度进行测定;工序(c),在漂移层之上形成具有周期性地设置的多个第1开口部的离子注入掩模;工序(d),经由多个第1开口部对p型的杂质离子进行注入,在漂移层中形成多个p型的第2支柱区域,将第2支柱区域间的漂移层作为n型的第1支柱区域;工序(e),在漂移层之上通过外延生长形成n型的外延层;以及工序(f),在外延层中形成多个晶体管的单位单元,工序(d)包含以与工序(b)中的测定结果具有正相关关系的方式对离子注入量进行前馈控制的工序。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820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780082643.7

    申请日:2017-01-13

    Abstract: 半导体衬底(1)具有彼此相对的表面以及背面。栅极配线(2)以及第1及第2表面电极(3、4)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第1及第2表面电极(3、4)通过栅极配线(2)而彼此分割开。绝缘膜(7)覆盖栅极配线(2)。电极层(8)跨过栅极配线(2)而形成于绝缘膜(7)以及第1及第2表面电极(3、4)之上。背面电极(9)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第1镀敷电极(10)形成于电极层(8)之上。第2镀敷电极(11)形成于背面电极(9)之上。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820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780082643.7

    申请日:2017-01-13

    Abstract: 半导体衬底(1)具有彼此相对的表面以及背面。栅极配线(2)以及第1及第2表面电极(3、4)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第1及第2表面电极(3、4)通过栅极配线(2)而彼此分割开。绝缘膜(7)覆盖栅极配线(2)。电极层(8)跨过栅极配线(2)而形成于绝缘膜(7)以及第1及第2表面电极(3、4)之上。背面电极(9)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第1镀敷电极(10)形成于电极层(8)之上。第2镀敷电极(11)形成于背面电极(9)之上。

    半导体制造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9032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74267.5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保持了晶片的一方的面的状态下磨削所保持的面的半导体制造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具备:第1主面保持部(1),在俯视观察时,与晶片(10)的第1主面(10a)的中央部抵接,而保持晶片(10);和第1磨削部(3),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晶片(10)的中心重叠并沿与第1主面(10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9)为中心旋转,与第1主面(10a)的包围中央部的区域亦即外周部抵接而磨削第1主面(10a)的外周部。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200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911061706.8

    申请日:2019-11-01

    Inventor: 赤尾真哉

    Abstract: 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半导体装置,即,通过不在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部产生导电性膜的残渣,从而提高了制造成品率。半导体装置具有: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第2导电型扩散层,其设置于半导体层的上层部;多晶硅附加构造,其隔着第1氧化硅膜而设置在扩散层之上,由多晶硅形成;第2氧化硅膜,其设置为与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面接触,从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面起具有平缓的向下的倾斜度;以及第3氧化硅膜,其在扩散层之上与多晶硅附加构造的端面分离开一定距离地设置,由第1氧化硅膜覆盖,第1氧化硅膜在覆盖第3氧化硅膜的部分隆起,由该隆起和具有平缓的向下的倾斜度的第2氧化硅膜构成具有平缓的阶梯状的表层的氧化硅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