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带有热量回收蒸汽发生器和二氧化碳捕集的气体涡轮的发电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57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80015833.2

    申请日:2023-01-20

    Abstract: 一种气体涡轮系统(1),该气体涡轮系统包括气体涡轮引擎(3)、被适配为将燃料进料到该气体涡轮引擎(3)的第一燃料管线(4)、被适配为接收从该气体涡轮引擎(3)排出的烟道气的热量回收蒸汽发生器(11)、和被适配为将燃料进料到该热量回收蒸汽发生器(11)的后燃烧器(37)的第二燃料管线(39)。二氧化碳捕集单元(31)与该热量回收蒸汽发生器(11)的烟囱(25)流体耦接。再循环管线(33)将烟道气从该热量回收蒸汽发生器(11)的该烟囱(25)再循环到该热量回收蒸汽发生器(11)中的该后燃烧器(37)。二氧化碳回流管线(51;61)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态料流从该二氧化碳捕集单元(31)朝该气体涡轮引擎(3)或该后燃烧器(37)再循环。本文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的二氧化碳捕集的发电方法。

    一种冷、热、电联供然气发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42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43685.0

    申请日:2024-04-13

    Inventor: 郭东 赖志雄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供然气发电设备,包括燃气轮机和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进气架,所述设备外壳、连接架和进气架的内壁均开设有收集口,所述设备外壳、连接架和进气架的内壁均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安装有输气装置。通过收集口对刚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挡板移动到输送口的位置时挡板发生转动,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开口与进气口位置对应,滑动板发生移动将刚收集到的气体通过输送口和输送管道排入到输气口内进行二次利用,避免了天然气燃烧不充分造成能源浪费的情况。

    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80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257359.2

    申请日:2023-09-23

    Applicant: 李华玉

    Inventor: 李华玉 李鸿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空气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空气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空气通道经核反应堆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回热器和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燃料携同核能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593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257233.5

    申请日:2023-09-23

    Applicant: 李华玉

    Inventor: 李华玉 李鸿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携同核能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联合循环热动技术领域。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核反应堆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第二蒸发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经核反应堆和燃烧室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第二蒸发器和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核能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一种耦合碳捕集的开式混合工质发电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62446.9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碳捕集的开式混合工质发电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燃气发电模块,用于将燃料LNG放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并将燃烧后的第一烟气输入燃气透平,通过所述第一烟气驱动所述燃气透平做功发电;余热发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燃气透平做功后输出的第二烟气输入余热锅炉,通过所述余热锅炉对所述第二烟气进行分配,将所述第二烟气分为循环烟气和待分离烟气;碳分离模块,用于通过分离单元分离所述待分离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脱碳后的烟气排出。本发明中的余热发电模块和碳分离模块互为耦合关系,余热发电模块能够吸收利用碳分离模块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构建CO2+H2O混合工质,提高了碳捕集系统的发电效率。

    与Allam循环形式电站相结合的联合循环系统及低温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5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00353.5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肖刚 武祎 王征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Allam循环形式电站相结合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低温循环方法,系统包括:Allam半闭式循环回路,含碳燃料的燃烧产物依次经过透平做功、回热、除水、冷凝后得到纯净的液态CO2循环介质,部分液态CO2气化后进入Allam半闭式循环回路中燃烧室,部分液态CO2气化作为冷却流股通入透平,部分CO2进入碳捕集;开式回路,第二循环介质在开式回路中流动,第二循环介质为超低温流体,第二循环介质作为外部冷源冷却燃烧产物并吸收燃烧产物的热量升温气化,升温气化后的第二循环介质采取吸热直接膨胀做功,膨胀后的部分第二循环介质再进入Allam循环燃烧室。本发明中超低温流体能帮助半闭式循环中工作介质更有效冷凝的同时,还能使系统做功能力更大,系统效率更高。

    一种微型对转式燃气涡轮发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0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80074.7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对转式燃气涡轮发电机,启动电机和压气机叶轮安装于转轴前端,第一级涡轮安装于转轴的后端;第一级导叶设于第一级涡轮前方,环形燃烧室设于压气机叶轮和第一级导叶之间;可调导叶设于第一级涡轮和单级双列复速级涡轮之间;发电机轴的前端安装单级双列复速级涡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发电机的工作方法,外部空气在压气机叶轮旋转作用下进入环形燃烧室,环形燃烧室产生的燃气驱动第一级涡轮旋转,进而带动压气机叶轮旋转,外部空气在压气机叶轮旋转作用下不断进入环形燃烧室,环形燃烧室不断产生燃气;经可调导叶排出后的燃气驱动发电机轴旋转输出交流电能。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振动耦合,实现最佳效率匹配。

    一种带有阴阳极再循环的燃料电池无涡轮喷气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298364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75156.X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阴阳极再循环的燃料电池无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压气机经过第一分流器与燃烧室连通,压气机依次经过第一分流器、第四分流器、第二引射器和第二分流器与燃烧室连通,压气机依次经过第一分流器、第四分流器、第三引射器、第一引射器和重整器与燃料电池阳极连通,燃料电池阳极经过第三分流器与与燃烧室连通,燃料电池阴极经过第二分流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与尾喷管连通;燃料电池阳极与第一引射器连通,燃料电池阴极与第二引射器连通,燃料电池经过电动机与压气机连接。解决了未来长航时无人机对动力系统的高功率密度,体积小,重量轻,运行稳定,高效率的需求问题,结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无涡轮喷气发动机优势互补。

    地热能系统以及使用其产生电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72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80079386.6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周康

    Abstract: 一种地热能系统(10)利用围绕轮轴(52)旋转的凯瑟琳轮(50)来产生电力。所述凯瑟琳轮(50)具有多个从轮轴(52)径向向外延伸的轮臂(60)。翅片部分(70)以偏置角度从径向部分(61)延伸到排放端(74)。第一工作流体,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流过轮臂(60)内的臂导管(66),第二工作流体,例如,简单的碳氢化合物,与第一工作流体混合,并且这两个工作流体都流过涡轮机(90)。涡轮机(90)配置在轮臂导管(66)内,随着组合工作流体的蒸发而转动。流体被排出后,第二工作流体可以冷凝和再循环,而第一工作流体可以排回到地热储层(14)中。所述地热能系统(10)通过使用地热能蒸发碳氢化合物,来高效和有效地产生电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