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及船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0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05753.6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动力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及船舶。上述的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包括:蒸汽管路、直混冷凝器、第一管路、蒸汽发生器和第二管路,直混冷凝器和蒸汽发生器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组成循环回路,蒸汽管路的入口与蒸汽发生器连接,蒸汽管路的出口与直混冷凝器连接,直混冷凝器内设有第一混合工质,第一混合工质的等效比热容大于水的等效比热容。上述的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利用第一混合工质的等效比热容大于水的等效比热容的特性,第一混合工质与水发生水合反应时,大量吸收热量,提高了船舶蒸汽动力系统的传热效率,减小了换热端差,且直混冷凝器的真空度易于控制,保证了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安全运行。

    冷却系统及船舶蒸汽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3631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92004.9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蒸汽动力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及船舶蒸汽动力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冷凝器设有蒸汽入口,蒸汽入口用于连通于蒸汽管道;冷却舱,冷却舱设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及自循环管路,自循环管路包括首尾依次连通以形成封闭回路的第一管道段、第二管道段、第三管道段和第四管道段;第一管道段安装于冷凝器内,第三管道段安装于冷却舱内,第二管道段和第四管道段安装于冷凝器和冷却舱外部;自循环管路中容置有低沸点介质,低沸点介质能够在第一管道段内与蒸汽管道通入的待冷却蒸汽发生热交换而汽化,和在第三管道段内与冷却水发生热交换而液化。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及船舶蒸汽动力系统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动力效率和稳定性。

    一种船舶低压蒸汽系统及船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9999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90437.4

    申请日:2022-07-05

    Inventor: 侯兴斌 蔡乾亚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舶低压蒸汽系统及船舶,包括第一蒸汽发生器、第二蒸汽发生器以及用户机构。第一蒸汽发生器用于将船舶动力系统产生的高参数蒸汽的多余部分进行回收。第二蒸汽发生器用于接收船舶淡水后,将船舶淡水制成初级蒸汽,初级蒸汽通过与高参数蒸汽热交换,并达到预定温度后从出汽口输出。本申请通过利用第一蒸汽发生器将船舶动力系统产生的高参数蒸汽的多余部分进行回收,并输送至第二蒸汽发生器内,对第二蒸汽发生器内的初级蒸汽进行加热后输送至用户机构处,以对船舶上的温度参数较高的能源进行再次利用,获取低压蒸汽输送至用户机构处,以供船舶上各蒸汽用户使用,避免能源的浪费,环保并利于推广使用。

    一种船舶动力室海水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832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21689.3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动力室海水冷却装置,包括海水入口和海水出口,在海水入口与海水出口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室,热交换室用于实现热交换,以对船舶动力室散热。海水入口通过入水管道内设置有过滤室,入水泵通过过滤室向热交换室内供入海水,热交换室通过出水管道将完成热交换后的海水排出。出水管道包括混合室,冷却泵向混合室供入海水,在混合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冷却泵向混合室供水,该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控制冷却泵,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合室内的海水温度,从而可以保证海水出口排出的海水的水温符合要求,优化了船舶动力室海水冷却装置的性能。

    冷凝系统的控制方法、冷凝系统以及具备该冷凝系统的船舶

    公开(公告)号:CN1120416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80013928.4

    申请日:2019-01-31

    Inventor: 田村卓也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即使在冷凝器内的真空状态有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维持冷凝器内的冷凝水水位。冷凝系统(1)的控制方法中,具有:冷凝器(10),使从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冷凝而成为冷凝水;汽封冷凝器(12),加热来自冷凝器(10)的冷凝水;箱(14),积存来自汽封冷凝器(12)的冷凝水的一部分;冷凝水泵(16),设置于冷凝器(10)与汽封冷凝器(12)的冷凝水流入侧之间;冷凝水水位控制阀(18),设置于汽封冷凝器(12)的冷凝水排出侧与冷凝器(10)之间;冷凝器内压力检测部,能检测冷凝器(10)内的压力,包含根据由冷凝器内压力检测部得到的冷凝器(10)内的压力调节冷凝水泵16)的最低转速的转速切换工序。

    外燃机系统和交通工具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800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16674.2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孙诚刚

    Inventor: 孙诚刚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外燃机系统和交通工具。该外燃机系统中,再热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蒸发式冷凝器形成流体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燃烧所得尾气用于对再热器的工质加热,再热器的加热后的工质与第一热泵的压缩后的工质共同在第二蒸发式冷凝器对第一气动机的输入压力工质进行加热。采用该外燃机系统,热效率较高,节省燃料,较为环保。

    一种疏水系统及船舶汽水循环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4553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46983.7

    申请日:2017-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系统,其包括疏水产生装置疏水管路和冷凝器,所述疏水产生装置疏水管路用于输出待降温减压的疏水;所述冷凝器疏水管路进水口与所述疏水产生装置疏水管路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疏水管路疏水管路;所述疏水管路疏水管路上沿管内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疏水冷却器疏水管路和减压阀疏水管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船舶汽水循环动力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疏水系统,从疏水冷却器出来的疏水温度较低,不会对冷凝器造成热冲击,同时,进入冷凝器中的疏水压力与冷凝器工作压力相匹配,疏水在冷凝器内不会出现闪蒸现象,也不会出现流速过高,从而避免了对冷凝器传热管束造成的冲刷和损坏,提高了冷凝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