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打印头、热敏打印机和热敏打印头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799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80025898.6

    申请日:2021-03-26

    Inventor: 木本智士

    Abstract: 热敏打印头包括基板、电阻体层和配线层。所述基板由结晶半导体构成,且具有朝向厚度方向的主面。所述电阻体层由所述基板支承,且具有在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发热部。所述配线层由所述基板支承,且构成向所述多个发热部通电的通电路径。所述配线层对于所述多个发热部的每一个包括:导电部,其副扫描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比所述发热部小;和副发热部,其副扫描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为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导电部之间的值。所述基板具有从所述主面突出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凸部。所述发热部、所述副发热部和所述导电部形成在所述凸部之上。所述副发热部在副扫描方向上被夹在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导电部之间。

    热敏头以及热敏打印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9737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22594.X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公开的热敏头(X1)具有:基板(7)、多个发热部(9)、多个第1电极(12)和第2电极(14)。多个发热部(9)位于基板(7)上。多个第1电极(12)位于基板(7)上,分别与多个发热部(9)连结。第2电极(14)位于基板(7)上,跨越多个第1电极(12)而设置。第2电极(14)具有突出部(16),该突出部(16)在从第2电极(14)朝向第1电极(12)的第1方向(D1)突出,并与第1电极(12)相接。

    耗散加热元件的热量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89707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680088716.9

    申请日:2016-10-20

    Abstract: 在一些示例中,用于图案形成系统的加热器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被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加热元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响应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激活而产生朝向目标被引导的热量,以在所述目标上形成图案。散热器被热连接到所述加热元件并且包括热量耗散表面的图案,所述热量耗散表面的图案包括通道,以耗散由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

    热敏头以及热敏式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0802555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80054356.0

    申请日:2016-09-26

    Abstract: 热敏头(X1)具备:基板(7);发热部(9),设置在基板(7)上;多个驱动IC(11),设置在基板(7)上,用于控制发热部(9)的驱动;以及被覆构件(29),被覆多个驱动IC(11)。被覆构件(29)具有:第一部位(29a),将设置在相邻的驱动IC(11)间的IC间区域(18)向上下拉伸而成;第二部位(29b),设置在驱动IC(11)之下;以及第三部位(29c),设置在驱动IC(11)之上。第一部位(29a)具有第一空隙(16a)。

    热敏打印头、热敏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0641408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580005194.7

    申请日:2015-01-16

    Inventor: 西宏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3351 B41J2/33515 B41J2/3354 B41J2/33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敏打印头,包括:基材、形成于基材的电极层和形成于基材的电阻体层。电极层包括共用电极和多个单独电极。电阻体层包括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发热部。多个发热部分别具有相互离开的第一发热要素和第二发热要素。第一发热要素和第二发热要素分别与共用电极和多个单独电极中的某单独电极导通。

    热敏头以及热敏式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05916691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80004753.2

    申请日:2015-01-28

    Inventor: 米田将史

    Abstract: 提供降低连接构件从基板或外部基板剥落的可能性的热敏头。热敏头(X1)具备:基板(7)、设置在基板(7)上的发热部(9)、与发热部(9)电连接的第1电极(19)、控制发热部(9)的驱动的驱动(IC11)、覆盖驱动(IC11)的第1覆盖构件(29)、设置在基板(7)上且具有与第2电极(21)电连接的连接部(31a)的连接构件(31)、以及覆盖连接部(31a)且朝向第1覆盖构件(29)延伸的第2覆盖构件(12),第2覆盖构件(12)具有第1部位(12a)和厚度比第1部位(12a)薄的第2部位(12b),第1部位(12a)被配置为与连接构件(31)相邻,第2部位(12b)配置在比第1部位(12a)离连接构件(31)更远的一侧,且具有与第1覆盖构件(29)重叠的重叠部(12b1),由此能降低连接构件(31)从基板(7)或外部基板剥落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