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际任务中减轻船载燃料重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24096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151250.4

    申请日:2009-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星际任务中减轻船载燃料重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轨道飞行器宇宙飞船(1)从地球发射(10a)到通向待探测的目标行星的第一星际轨道(31,33)上,将第二轨道飞行器宇宙飞船(2)从地球发射(10b)到通向交会点(38)的第二星际轨道(32,34)上,该第二星际轨道不包括任何位于绕所述目标行星的轨道中的阶段,回收待运输的负载并将其装载到所述第一轨道飞行器宇宙飞船(1)上,所述第一轨道飞行器宇宙飞船(1)和负载从所述目标行星返回到所述交会点(38),启动所述两个轨道飞行器宇宙飞船(1,2)的对接(14),至少所述第二轨道飞行器宇宙飞船(2)和负载从所述交会点(38)返回到地球轨道(41)。

    把人造卫星安置到对地静止轨道上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9458A

    公开(公告)日:1999-12-22

    申请号:CN98801328.2

    申请日:1998-09-10

    Inventor: A·瓦格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42 B64G1/007 B64G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把用空间发射运载装置发射到对地静止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安置到该轨道上的方法。按照本发明所述,此方法的特征在于:首先把由发射运载装置末级(L)和待进入对地静止轨道(G)的卫星一起组成的组合体,直接送往称之为墓地轨道的圆形轨道(C)上,此轨道靠近对地静止轨道(G),但是又离此轨道足够远,以避免对位于对地静止轨道(G)上的空间物体造成可能的干扰,把此卫星(S)与该末级(L)分离开来,此末级就保留在该墓地轨道(C)上,以及此卫星(S)从该墓地轨道(C)重返对地静止轨道(G)。

    利用高比冲量推进器将航天器送入轨道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8333A

    公开(公告)日:1997-12-24

    申请号:CN97110020.9

    申请日:1997-0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002 B64G1/007 B64G1/242 B64G1/405

    Abstract: 用于将航天器从一椭圆初始轨道送入目标轨道上的方法,使航天器描绘出一螺旋形轨道,它是由许多中间轨道形成,中间轨道由一组高比冲推进器一次连续点火形成,至少在其第一机动阶段近地点高度增加,远地点高度变向希望的方向,中间轨道与目标轨道间的倾角差别减小,至少在第二机动阶段近地点高度和远地点高度的变化分别被控制在预定的方向上,而中间轨道与目标轨道间的倾角差别继续减小,直到远地点高度、近地点高度,航天器中间轨道的倾角基本达到目标轨道的值。

    内置轨道的模拟平流层低风阻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705468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55000.2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秦赵修

    Inventor: 秦赵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F1/10 B64G1/002 B64G1/007

    Abstract: 内置轨道的模拟平流层低风阻管道由路基、轨道、固定框、风管、空气加热装置、左侧平衡轨道、右侧平衡轨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路基沿地形铺设,轨道铺设在路基上,分为下滑增速段、水平加速段、上升加速段、模拟平流层段和制动段,下滑增速段和平行加速段铺设在低海拔的平坦地面,上升加速段沿山体缓坡向上延伸至山顶,模拟平流层段和制动段沿山脊延伸。固定框两下端横跨轨道固定在路基上,固定框两侧立面沿框等距设置风管接口,风管连接在两相邻固定框的风管接口上,所有的固定框和风管均依次连接,形成笼状结构的管道,覆盖在轨道的上升加速段末段和模拟平流层段上,管道内置空气加热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