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1676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480069763.X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阿克北极科技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063 , B63B35/083 , Y02T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冰船舶,其包括带有船底(2)、船艏(3)和船尾(4)的船体。其中船艏(3)包括前倾的上船艏部(31)、下球艏部(33)和中间艏部(32)。该船舶设计带有结构水线(W1)、上破冰水线(W3)和下破冰水线(W2)。为了提高船舶的破冰能力,当船舶在船舶的结构水线(W1)处操作时,下球艏部(33)的上部表面布置成位于水面处或附近。当船舶在船舶的下破冰水线(W2)处操作时,下球艏部(33)的下部表面布置成穿透水面。当船舶在船舶的上破冰水线(W3)处操作时,前倾的上船艏部(31)布置成穿透水面。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操作该破冰船舶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54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65438.6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
IPC: B63B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6 , B63B1/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鼻艏,所述球鼻艏第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球鼻艏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球鼻艏的上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从所述球鼻艏第一端下凹至所述球鼻艏的第二端,使得所述球鼻艏的第二端与船体的首垂线相连;如此,因所述球鼻艏上表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从所述球鼻艏第一端下凹至所述球鼻艏的第二端,这样所述球鼻艏的第一端即为上翘型,在球鼻艏的表面就可以形成一个导流面,使得流向船体首柱的水量具有向下的分量,更有利于降低船体首部的兴波阻力,降低船舶的推进功率,从而降低船体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99833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280063333.8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18 , B63B1/063 , B63B1/08 , B63B3/16 , B63B9/06 , Y02T70/126 , Y02T70/128
Abstract: 通过带状板部件(21~27、31~35、41~50)形成占主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所述带状板部件(21~27、31~35、41~50)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且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而且,通过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比满载吃水线靠下的外板表面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由此,避免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推进性能的下降,同时显著减少在钢船的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
-
公开(公告)号:CN10518927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80017876.5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Inventor: 横田浩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40 , B63B1/063 , B63B2001/387 , Y02T70/122 , Y02T70/125 , Y02T70/126
Abstract: 在具备从设在船体(2)上的气泡供给孔(10)供给气泡或气液混合流体、将气泡向船底部引导来降低船体(2)的摩擦阻力的气泡型阻力降低装置的船舶(1)中,将设在船首部的船首壳(3)用提高了将船首部分处的水流的流动向船底部引导的效果的下降流促进型的船首壳构成。此外,形成为,将船底平坦部(2f)的前端位置(Pb)设置在比船首垂线(F.P.)靠后方的距离为垂线间长(Lpp)的0.7%以上(位置X2)且为垂线间长(Lpp)的5%以下(位置X1)的范围中。由此,将从气泡供给孔(10)供给的气泡效率良好地向船底平坦部(2f)引导,减少用来减小船体阻力的气泡供给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17109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0880131236.1
申请日:2008-09-19
Applicant: 斯坦纳·雷德里公司
Inventor: S·比施泰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063 , B63B1/38 , Y02T70/122 , Y02T70/126
Abstract: 用于船舶的船型,其给出大平面底部面积,并适用于且可利用空气腔原理。该船型减小船体的湿表面,减少海上运动,并产生具有减少的动力需求和燃料消耗、以及适于远洋交通的船舶。
-
公开(公告)号:CN10314473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76788.X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韩通(上海)新能源船舶设计研发有限公司
IPC: B63B9/06 , B23K35/24 , B23K35/362 , C22C38/48 , C22C38/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06 , B63B1/063 , Y02T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分离型球鼻艏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选择材料:选择高强度材料;B、材料成型:根据球鼻艏与主船体连接部位的尺寸和形状,将上述高强度材料加工成相匹配的尺寸和形状;C、安装:在球鼻艏与主船体连接部位,采用焊接、粘接、或镶嵌工艺安装上述高强度材料,用于连接球鼻艏与主船体;D、打磨处理:打磨上述连接部位,使球鼻艏与主船体之间有着平滑的过渡连接;E、防锈处理:采用喷砂涂底漆;F、无损水密检查:对球鼻艏与主船体连接部位无损水密检查。所述高强度材料是低合金高强度金属材料,其屈服强度值不小于390Mpa,本发明可降低船舶发生碰撞时球鼻艏对对方船体造成的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782620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022043.X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6 , B63B1/063 , B63B3/14 , B63B3/46 , B63B200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艏岛式半潜船船型,属于船舶设计的技术领域。一种艏岛式半潜船船型包括通过弧形舭部连接于船底的倾斜舷侧型线,船艏的上部设有艏岛,船底包括设于船艏的短球鼻艏和船尾的尾部升高船底,并且短球鼻艏自船艏向船尾方向左右舷为逐渐变宽的平滑曲线过渡,艏岛与船艏线型光滑过渡并逐渐放大至船宽宽;本发明实现了球艏与主船体的有利干扰,减小了船舶兴波阻力,解决了半潜船多种吃水状态的营运需求,兼顾了较大吃水范围的航行性能,提高了轻载吃水的耐波性能,同时,艏岛满足下潜作业过程中的稳性要求,提高了抗艏部砰击能力,还可放置浮箱,增大后甲板的载货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减少了尾部压载水的装载量,降低了建造和营运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05455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89635.1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5 , B63B1/063 , B63B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气泡隐形球首一体化设计的科考船型,属于船舶设计制造的技术领域。一种防气泡隐形球首一体化设计的科考船型包括一设置于船首底部且与球首一体式设置的隐形球首,声学设备内嵌于隐形球首内,且于隐形球首的侧面设置倾斜的气泡引导槽,同时将隐形球首平滑过渡至与船壳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横截面呈水滴型设置的隐形球首,且减小隐形球首的半进流角,降低破波碎波的产生概率,同时,在隐形球首内嵌设声学设备,既便于声学设备工作,又能减少航行阻力;在隐形球首侧面设置倾斜的气泡引导槽,且气泡引导槽距船底的高度在船首处达到最大,既能有效防止产生气泡,还能改善气泡沿船体下泄的趋势,有效避免了气泡对声学设备测量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05455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206866.3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3B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6 , B63B1/063 , B63B224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波浪中阻力增加的新型球首,适用多种航行工况的船舶,其中,所述球首的内部呈镂空结构,且所述球首的外表面的两侧上在沿水线方向上对称的设有导水孔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显著降低波浪中阻力增加的同时,保持静水中的阻力性能基本不变。既适用于油船、散货船、液化气体船等肥大型船,也可适用于像集装箱船这种比较瘦削的中速船。
-
公开(公告)号:CN10608095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8297.4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6 , B63B1/063 , B63B1/18 , B63B2001/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水翼的新型双球鼻复合船艏,包括近水面球艏及下潜艏,近水面球艏位于设计水线的下部,下潜艏位于近水面球艏的下部,下潜艏带有一对后掠水翼,下潜艏与船舶基线相接近。通过将近水球艏布置于设计水线附近,相当于增加了船舶船体的水线长,能有效减小船体阻力。近水面球艏与下潜艏在船艏可以形成有利的兴波干扰,相比传统球艏可以有效减少船舶在高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下潜艏与后掠水翼可使船舶在高速航行时产生一定的动升力,有效抵抗船舶在波浪中承受的扰动力矩,此外相比传统球艏可以产生更大的附加质量及阻尼,可以有效减小船舶波浪中纵向运动,尤其是船艏的垂向加速度,极大地提高了船舶海上航行的舒适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