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上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8881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144004.2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确保车身刚性并提高抑制向风挡的振动传递的效果的车身上部结构。车身上部结构具备:成对的第1结构体(前立柱)(2),其构成车身(1)上部的该车身(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分;第2结构体(前窗楣)(3),其在宽度方向W延伸,且分别与成对的第1结构体(2)接合以与成对的第1结构体(2)协同划定能够安装风挡(5)的车窗开口部(4)的至少一部分。第2结构体(3)具备:分别与成对的第1结构体(2)接合的低刚性部(11)、配置于远离上述接合部位的位置且刚性高于低刚性部(11)的高刚性部(12)。低刚性部(11)介由作为阻尼构件的阻尼粘合部(bond)(21、23)与第1结构体(11)接合。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913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086972.2

    申请日:2020-02-11

    Abstract: 为了抑制后门楣和上边梁的相对位移,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在车身后部沿朝向车辆后方开口的尾门开口(1)的上缘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门楣(2)的车宽方向外端和在车身侧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6)的后端所汇合的汇合部C设具备跨上边梁(6)延伸的梁延长部(44)和跨后门楣(2)延伸的门楣延长部(42)并一体形成的加强构件(40),在后门楣(2)具备的后门楣外件即后门楣加强件(22)及铰链加强件(23)与加强构件(40)的至少门楣延长部(42)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数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口截面(2s,23s)相邻构成,并且在门楣延长部(42)和梁延长部(44)之间设抑制后门楣(2)和上边梁(6)相对位移的相对位移抑制部(45)。

    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929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0150130.9

    申请日:2020-03-06

    Inventor: 清下大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能够通过抑制侧面碰撞时的顶棚侧轨的位移来抑制立柱朝车厢内侵入。具备与顶棚面板(3)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连结且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顶棚侧轨(10)、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将这一对顶棚侧轨(10)的中途部进行连结的顶棚加强件(30),顶棚侧轨(10)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顶棚加强件(3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顶棚侧轨(10)的凹凸状端部与顶棚加强件(30)的凹凸状端部配设成在侧面观察时交叉。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79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0442086.3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室内舒适性和上部车身刚性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具备:车顶开闭单元(20),其具有能够对开口部(2a)进行开闭的玻璃面板(21);及车身骨架部件(F1),其围绕开口部(2a)的外缘部并形成有角部,车顶开闭单元(20)具有形成有角部的单元骨架部件(F2),车身骨架部件(F1)包含:左右一对车顶侧梁(1)、将这一对车顶侧梁(1)的前端部连结的前顶梁(6)、及将一对车顶侧梁(1)的后侧中途部连结的第二车顶加强件(9),单元骨架部件(F2)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15)和左右一对后侧托架(16)而与车身骨架部件(F1)连结,前侧托架(15)由左右排列的(h1、h2)相对于前顶梁(6)紧固。

    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502020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052345.X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抑制悬架外壳加强件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后轮罩的上下方向的刚性。其具备:后框(46)、顶棚侧轨(2)、后轮罩(20)、在与其前侧邻接的车门开口部(10)的后缘部从顶棚侧轨(2)向下方延伸的C立柱(4)、将C立柱(4)和后轮罩(2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的悬架外壳加强件(70),悬架外壳加强件(70)具有:前部悬架外壳加强件(71),从C立柱(4)的下端部沿着其延伸方向向下方延伸而与后轮罩(20)的上部连接;以及后部悬架外壳加强件(72),位于其后方,从C立柱(4)及/或前部悬架外壳加强件(71)的后部向其后方下方延伸,与后轮罩(20)的上部连接。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1967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108960.5

    申请日:2020-02-21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在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撑部的前后形成环状结构部来切实提高车辆后部的车身刚性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该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设有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撑部,并具备:在车宽方向上呈环状的第1环状结构部(Z1)和在车宽方向上呈环状的第2环状结构部(Z2),所述第1环状结构部(Z1)配设于所述减震器支撑部前方,使得车身下壁部(H)、左右两侧壁部(I)、上壁部(J)连续,所述第2环状结构部(Z2)配设于所述减震器支撑部后方,使得车身下壁部(K)、左右两侧壁部(L)、上壁部(M)连续,所述第1和第2环状结构部分别通过加强构件形成的闭口截面部或者由板厚大于车身板的厚板部形成。

    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502021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0052346.4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抑制后部立柱的后侧的乘车空间的减少,并且减轻向后部立柱传递的碰撞载荷。具备:后框(46)、顶棚侧轨(2)、后轮罩(20)、在与后轮罩(20)的前侧邻接的车门开口部(10)的后缘部从顶棚侧轨(2)向下方延伸的C立柱(4)、将C立柱(4)和后轮罩(20)之间连接的后部悬架外壳加强件(72),在后部悬架外壳加强件(72)的后下端部形成有切缺部(79),该切缺部(79)在朝向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的方向上切缺,切缺部(79)不与后轮罩(20)连接。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91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086972.2

    申请日:2020-02-11

    Abstract: 为了抑制后门楣和上边梁的相对位移,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在车身后部沿朝向车辆后方开口的尾门开口(1)的上缘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门楣(2)的车宽方向外端和在车身侧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6)的后端所汇合的汇合部C设具备跨上边梁(6)延伸的梁延长部(44)和跨后门楣(2)延伸的门楣延长部(42)并一体形成的加强构件(40),在后门楣(2)具备的后门楣外件即后门楣加强件(22)及铰链加强件(23)与加强构件(40)的至少门楣延长部(42)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数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口截面(2s,23s)相邻构成,并且在门楣延长部(42)和梁延长部(44)之间设抑制后门楣(2)和上边梁(6)相对位移的相对位移抑制部(45)。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38268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498351.4

    申请日:2015-0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25 B62D25/04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铰链柱(10)、经由上下一对门铰链(8a、8b)而关闭自如地安装于所述铰链柱(10)的前门。铰链柱(10)包括外板(11)、与外板(11)一起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C)的内板(12)、设置在闭合剖面(C)内的铰链柱加强件(13)、以及设置在与前轮(9)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位置而且用于将下侧的门铰链(8b)安装于铰链柱加强件(13)的铰链支架(15),铰链支架(15)的强度低于铰链柱加强件(13)中的铰链支架近傍部的强度。由此,能够实现铰链柱的轻型化并且能够抑制铰链柱的因与前轮干涉而变形的变形量。

    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01578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210440935.2

    申请日:2012-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B62D25/04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使车顶加强部件与支柱相比向车身前后方向偏移配置,并且能够确保气囊对于前后座双方的乘客的展开稳定性。该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具备:左右1对的中间支柱(2);左右1对的上边梁(7);以及充气机(32),设置在上边梁(7)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且能够对气囊(31)供给气压;以跨左右1对的中间支柱的上端附近部后方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车顶加强件(10),以充气机的至少一部分与车顶加强件(10)重叠的方式配设有充气机,车顶加强件具备向下方凹入的前侧凹入部(11)和后侧凹入部(12),与充气机重叠的后侧凹入部的凹入深度形成为浅于中间支柱侧的前侧凹入部的凹入深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