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见光增强的汽车制动器温度红外检测与预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765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311938.4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增强的汽车制动器温度红外检测与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一侧轮毂的红外热成像图和车辆图片,识别图片,输出轮毂温度;S2、对轮毂温度进行判定,若高于阈值识别车牌信息,输出车牌和提示信息提醒驾驶员减速行驶,反之,不进行反馈。本发明运用可见光增强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系统识别到的温度为发动机温度,提高了温度识别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减少了驾驶员因错误提示产生操作的次数;此外,轮毂温度监测子模块安装在路侧,也提高了系统的普适性,不用对路面或车辆再进行改造。

    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及交通标识牌的协同布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1174.1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及交通标识牌的协同布设方法。该系统包括:云处理中心平台和多个设置于公路路侧的交通流监测设备;每个交通流监测设备包含交通事件检测器、网络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本发明在事故高频发路段已经设置了限速类静态标识牌的基础上,在该路段设置限速类动态标识牌,力求限速类静态标识牌和限速类动态标识牌能够做到协调布设,对事故高频发路段存在的潜在运行风险进行动态化的提醒,有效防控了道路的运行风险,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的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957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568153.6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运行风险实时监测与主动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的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路侧的交通监测设备、云计算平台、可变信息板;交通流监测设备包含雷达、交通检测器、视觉传感器。本发明在风险防控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个子路段上的可变限速板上的限速值与上游子路段上的限速值的大小,当各个子路段上的可变限速板上的限速值与上游子路段上的限速值相等时,关闭该子路段上的可变限速板t秒,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兼顾交通流和个体的道路运行风险主动防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441172.2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兼顾交通流和个体的道路运行风险主动防控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云处理中心平台、可变信息板和多个交通流监测设备;每个交通流监测设备设置于公路路侧的龙门架上,每个交通流监测设备包含交通事件检测器、网络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本发明针对双向两车道的公路安全等级的防控问题,从速度诱导和信息提醒的角度对道路的运行风险进行防控,具体采用了视觉获取的方式得到当前交通的变化情况,通过评估抓拍到的交通情况,确定当前道路风险等级,对上游交通流的车辆速度进行控制,避免上游车辆的大量汇入造成事故多发点的交通拥堵,有效规避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种级联式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和单点故障隔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441163.3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级联式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和单点故障隔离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云处理中心平台、可变信息板和多个道路运行风险防控设备;其中,每个道路运行风险防控设备设置在公路路侧,包含交通事件检测器、网络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本发明中当某一子路段的交通流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该路段的预警功能丧失,云处理中心平台与每个子路段上的交通流监测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云处理中心平台对发生故障的子路段的上游子路段和下游子路段上的交通流监测设备分别进行控制,通过上下游的协同作用,对发生故障子路段的防控功能进行补偿,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道路运输的安全性。

    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的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957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68153.6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运行风险实时监测与主动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的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路侧的交通监测设备、云计算平台、可变信息板;交通流监测设备包含雷达、交通检测器、视觉传感器。本发明在风险防控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个子路段上的可变限速板上的限速值与上游子路段上的限速值的大小,当各个子路段上的可变限速板上的限速值与上游子路段上的限速值相等时,关闭该子路段上的可变限速板t秒,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一种电动公交车能耗预测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565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32273.1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公交车能耗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采集的实车运行数据划分行驶片段,计算每个行驶片段的真实累计能耗,进而基于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建立不同工况下电动公交车能耗模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建立的电动公交车能耗模型进行在线辨识,根据公交车的运行数据,实时更新能耗模型参数,预测公交车瞬时能耗,进而预测形成片段的累计能耗,实现对电动公交车累计能耗较高精度的预测,预测精度高,适用于各种场景,可解释性能强。

    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及交通标识牌的协同布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441174.1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及交通标识牌的协同布设方法。该系统包括:云处理中心平台和多个设置于公路路侧的交通流监测设备;每个交通流监测设备包含交通事件检测器、网络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本发明在事故高频发路段已经设置了限速类静态标识牌的基础上,在该路段设置限速类动态标识牌,力求限速类静态标识牌和限速类动态标识牌能够做到协调布设,对事故高频发路段存在的潜在运行风险进行动态化的提醒,有效防控了道路的运行风险,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一种级联式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和单点故障隔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6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1163.3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级联式道路运行风险防控系统和单点故障隔离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云处理中心平台、可变信息板和多个道路运行风险防控设备;其中,每个道路运行风险防控设备设置在公路路侧,包含交通事件检测器、网络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本发明中当某一子路段的交通流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该路段的预警功能丧失,云处理中心平台与每个子路段上的交通流监测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云处理中心平台对发生故障的子路段的上游子路段和下游子路段上的交通流监测设备分别进行控制,通过上下游的协同作用,对发生故障子路段的防控功能进行补偿,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道路运输的安全性。

    兼顾交通流和个体的道路运行风险主动防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1172.2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兼顾交通流和个体的道路运行风险主动防控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云处理中心平台、可变信息板和多个交通流监测设备;每个交通流监测设备设置于公路路侧的龙门架上,每个交通流监测设备包含交通事件检测器、网络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本发明针对双向两车道的公路安全等级的防控问题,从速度诱导和信息提醒的角度对道路的运行风险进行防控,具体采用了视觉获取的方式得到当前交通的变化情况,通过评估抓拍到的交通情况,确定当前道路风险等级,对上游交通流的车辆速度进行控制,避免上游车辆的大量汇入造成事故多发点的交通拥堵,有效规避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