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42302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75960.8
申请日:2011-06-28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状三元陶瓷增强金属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充分发挥强化相的增强作用及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材料的导电性与基体强度达到良好的匹配,包括如下步骤:(1)将2wt%~45wt%的层状三元金属陶瓷粉和余量金属铜粉在球磨机中球磨混合;(2)将上述步骤(1)中所得到的混合粉通过模压成形为块体生坯;(3)在氢气或惰性气体气氛下,所述块状生坯按照升温速率20~40℃/min升温至800℃~1250℃,并保温0.5~3小时,冷却后得到层状三元陶瓷增强金属铜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173447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010612996.3
申请日:2010-12-20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由氧化钨或钼直接合成钨或钼羰基金属络合物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工艺体步骤为:将钨或钼的氧化物、四氯化碳、非极性有机溶剂以及独立封装的还原剂置于密封的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通过向反应釜中反复充放一氧化碳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置换除去,进而反应釜升温至200-250℃,保温4-8小时;待反应体系降温至30-50℃后,通入一氧化碳至5-20MPa并保压,然后开启反应釜搅拌装置,打破封装的还原剂容器,搅拌器转速为100-200转/分钟,持续1-12小时;反应完毕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取出,通过蒸馏和加热升华即得到六羰基钨或六羰基钼的无色晶体。优点在于,工艺简单、生产安全、成本较低廉、合成效率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661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41307.X
申请日:2009-12-02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1/08
Abstract: 一种蜂窝型纤维胞状结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制品及制备工艺。由两种或3-5种硬质合金通过壳、核结构制备而成的蜂窝型纤维胞状硬质合金;核为低钴脆性材料:硬质合金钴含量3%~硬质合金钴含量8%中的一种或2~5种;壳为高钴韧性较好的材料:硬质合金钴含量15%~硬质合金钴含量25%中的一种或2~5种;成形剂为热塑性塑料: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甲氧基聚乙二醇、石蜡或改性的矿物油。工艺为: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核与壳结构,然后将核、壳组合在一起,再利用多次热挤压工艺使之形成蜂窝纤维胞状结构硬质合金挤压坯,最后采用真空脱脂工艺或保护气氛脱脂及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而成。优点在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性、耐磨损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173447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612996.3
申请日:2010-12-20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由氧化钨或钼直接合成钨或钼羰基金属络合物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工艺体步骤为:将钨或钼的氧化物、四氯化碳、非极性有机溶剂以及独立封装的还原剂置于密封的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通过向反应釜中反复充放一氧化碳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置换除去,进而反应釜升温至200-250℃,保温4-8小时;待反应体系降温至30-50℃后,通入一氧化碳至5-20MPa并保压,然后开启反应釜搅拌装置,打破封装的还原剂容器,搅拌器转速为100-200转/分钟,持续1-12小时;反应完毕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将反应溶液取出,通过蒸馏和加热升华即得到六羰基钨或六羰基钼的无色晶体。优点在于,工艺简单、生产安全、成本较低廉、合成效率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661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910241307.X
申请日:2009-12-02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1/08
Abstract: 一种蜂窝型纤维胞状结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制品及制备工艺。由两种或3-5种硬质合金通过壳、核结构制备而成的蜂窝型纤维胞状硬质合金;核为低钴脆性材料:硬质合金钴含量3%~硬质合金钴含量8%中的一种或2~5种;壳为高钴韧性较好的材料:硬质合金钴含量15%~硬质合金钴含量25%中的一种或2~5种;成形剂为热塑性塑料: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甲氧基聚乙二醇、石蜡或改性的矿物油。工艺为: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核与壳结构,然后将核、壳组合在一起,再利用多次热挤压工艺使之形成蜂窝纤维胞状结构硬质合金挤压坯,最后采用真空脱脂工艺或保护气氛脱脂及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而成。优点在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性、耐磨损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775424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134252.4
申请日:2005-12-1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材料的制备工艺领域,特别涉及机械、制造等领域中耐温抗重载固体自润滑轴承、摩擦副配偶件、高级密封环等部件所用的固体自润滑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首先利用一氧化碳与金属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反应生成羰基金属化合物,然后将羰基金属化合物通过热离解工艺生成所需尺寸的金属粉末,并沉积包覆在固体润滑剂外表面,形成致密结实的固体润滑剂微球,再将此微球与一定比例的金属、合金粉末混和,配制成固体自润滑原料;最终通过冷等静压技术压制成形,再经真空-氢气烧结工艺进行烧结而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自润滑性能优异、抗重载、耐温、高致密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305952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101592.2
申请日:2004-12-24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原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层状硅酸盐预处理、层状硅酸盐有机化、有机层状硅酸盐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和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在层状硅酸盐有机化过程中以无水醇类作为分散剂,可以明显改善有机化层状硅酸盐的颗粒形态,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采用优化制备的催化剂与乙烯进行聚合时,可以得到不同含量层状硅酸盐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层状硅酸盐分散均匀,剥离成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小于100nm的片层,达到纳米级分散。制备的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不仅拉伸屈服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高,而且拉伸屈服伸长率和拉伸断裂伸长率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640925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10101592.2
申请日:2004-12-24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原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层状硅酸盐预处理、层状硅酸盐有机化、有机层状硅酸盐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和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在层状硅酸盐有机化过程中以无水醇类作为分散剂,可以明显改善有机化层状硅酸盐的颗粒形态,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采用优化制备的催化剂与乙烯进行聚合时,可以得到不同含量层状硅酸盐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层状硅酸盐分散均匀,剥离成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小于100nm的片层,达到纳米级分散。制备的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不仅拉伸屈服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高,而且拉伸屈服伸长率和拉伸断裂伸长率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563554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29750.8
申请日:2004-03-2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D06M13/338 , D06M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适用于螯合纤维的制取。本发明为四步合成法:以含丙烯腈单元的合成纤维为原料,通过大分子反应,在原料纤维骨架上引入酰肼基、乙烯氨基、硫代酰氨基、膦酸基等目标基团,得到对金属离子尤其是贵金属离子具有还原功能的螯合纤维。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对贵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选择性,同时对贵金属具有还原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废水净化、贵重金属的提纯与回收、抗菌除臭、催化剂载体等众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903546Y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520141929.2
申请日:2005-11-2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面调心无油自润滑轴承,由内套和外套组成,外套为内外圈结构,外圈3为轴承钢,内圈2为合金与外表面包覆金属粉末的固体润滑剂微球复合加工而成。外圈3的内缘为凹面,内圈2的内外缘为凹凸面,内外圈为过盈配合,轴承的内套1与外圈3材质相同,并同为球面设计,通过槽口4完成装卸。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高温、重载、多尘等恶劣工况条件下使用的耐磨损轴承,具有强度高、结构简单、运行噪声低、工作寿命长等优点,此外,运行中不需加油、不需水冷,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机械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