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2495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157672.2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测定异氰酸酯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填料为C18;流动相为超临界CO2和有机改性剂的混合物;柱温为30~60℃;流速为0.8~1.5mL/min;系统背压为1800~2200psi;检测波长为200~300nm;进样量为1~10μL。本发明可在2min内同时对7种异氰酸酯进行快速分离检测。7种异氰酸酯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85以上,加标回收率为84.2%~115.6%,精密度为0.2~3.9%。本发明所述方法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稳定性好,且溶剂消耗量小,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61249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57672.2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测定异氰酸酯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填料为C18;流动相为超临界CO2和有机改性剂的混合物;柱温为30~60℃;流速为0.8~1.5mL/min;系统背压为1800~2200psi;检测波长为200~300nm;进样量为1~10μL。本发明可在2min内同时对7种异氰酸酯进行快速分离检测。7种异氰酸酯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85以上,加标回收率为84.2%~115.6%,精密度为0.2~3.9%。本发明所述方法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稳定性好,且溶剂消耗量小,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32675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457180.1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塑料制品中7种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方法,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法通过特定的梯度洗脱方式,可在3 min内同时对7种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快速分离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时间短,有机溶剂消耗量小。本发明开发了针对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单体的高效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节省检测时间和实验试剂,对塑料制品中该类有害物质的快速识别与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40962.5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药用输液袋中9种亚硝胺的方法,包括:称取N‑亚硝基二甲胺、N‑亚硝基二乙基胺、N‑亚硝基二丙胺、N‑亚硝基二丁胺、N‑亚硝基哌啶、N‑亚硝基吡咯烷、N‑亚硝基吗啉、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乙基异丙基胺的标准品,然后用有机溶剂配制成标准溶液;称取N‑亚硝基二甲胺‑d6、N‑亚硝基二丙胺‑d14、N‑亚硝基二乙胺‑d10、N‑亚硝基吡咯烷‑d4和N‑亚硝基吗啉‑d8这五种内标物质的标准品,然后用有机溶剂配制成内标溶液;对药用输液袋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经提取得到提取液,再与内标溶液混合,然后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后浓缩,最后用有机滤膜过滤后即得样品溶液;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312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47806.8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药用橡胶塞中64种可提取关注物质的方法,先配制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再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别对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进行检测,然后计算得到样品中各待测物质的含量;检测条件:色谱柱为TG‑17Sil MS,规格为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300~320℃;进样体积:1μL;气体流速:1mL/min;柱箱温度:60℃保持5min,以40℃/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以10℃/min升温至320℃,保持10min;电子电离,离子源温度300~320℃,传输线温度300~320℃,采集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本发明能有效降低背景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检测精度,并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1214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00892.4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测量农药助剂残留量的方法,具体涉及农药助剂残留量检测领域,具体检测步骤如下:S1、试样制备;S2、试样提取;S3、试样净化;S4、测定前期准备;S5、测定;S6、平行试验;S7、空白试验;S8、分析结果计算。本发明通过将试样用乙腈匀浆提取,盐析离心后,取上清液,经PSA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采用特征选择离子监测扫描模式(SIM),以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碎片的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从而对于农药助剂残留量的测量更加的精准,相对于传统气相色谱法检测的精度更高,检测更加的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629060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93983.3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IPC: G01N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先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仪进行洗脱,洗脱条件为进样量为0.5~5 μL,色谱柱的固定相选用C18填料,流动相A相为超临界CO2,B相为乙腈,检测过程中使色谱柱柱温保持在45~65℃,柱流速为1.0~2.0mL/min;再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检测器或串联质谱检测器对洗脱出的组分进行检测,二极管阵列检测波长为220~250 nm,所述质谱检测器和串联质谱检测器的检测质量数为40~500 au。本发明方法可在10min内实现多种邻苯二甲酸酯分离检测,检测效率高,结果误差率小于10%,且大大降低了有机试剂的使用,更加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77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010412920.X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所述引物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的引物组和试剂盒的灵敏性高,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到5.37×10‑7ng/μL;并且引物组与李斯特菌属的其它菌以及其它常见致病菌均无特异性扩增条带,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性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靶标基因及其引物组,同时也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159599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0664071.7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12种抗氧剂和游离硫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得到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色谱图,然后将样品溶液色谱图中各色谱峰与标准溶液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对比,对样品溶液中的游离硫和12种抗氧剂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各色谱峰的峰面积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游离硫和12种抗氧剂的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为: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HP C18,规格为150 mm×2.1 mm×3μm;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磷酸水溶液;柱温为35~45℃,进样体积为5~7μL,检测波长为230 nm。该检测方法能够在26min内实现游离硫和12种抗氧剂的有效分离和同时检测,检测准确性好,溶剂用量少,分析检测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613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43488.7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IPC: G01N30/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8 , G01N2030/8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超高效合相色谱同时检测双酚A和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方法,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的规格为150 mm×30 mm,1.7μm的ACQUITY UPC2 CSHBEH;流动相A为超临界CO2,流动相B为有机改性剂;柱温为50~70℃;流速为0.8~1.5 ml/min;系统背压为1700~2000 psi;检测波长为200~300 nm;进样量为1~10μL。本发明可在5.5 min内对双酚A和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可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日常检测需求,也为双酚A和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同时检测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