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28742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10112467.6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双向仿真疲劳试验方法,用于获取电机悬吊板弹簧双向疲劳寿命数据,采用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固定电机悬吊板弹簧的平板端,在悬吊板弹簧的耳孔端施加轴向交变载荷与垂直方向的位移;所述轴向载荷为上载荷量与下载荷量区间的拉-拉交变载荷,下载荷=5-10KN,上载荷为20-35KN;所述垂直方向的载荷为恒定载荷量状态下的交变位移,位移幅度正负2-5mm。施载处的轴向载荷为机车运行时垂直方向,横向为机车运行时的横向。本发明方法完全模拟了电机悬吊板弹簧实际使用状态运行工况,实现了对电机悬吊板弹簧进行仿真疲劳试验。适用于CRH3高速机车转向架电机悬吊板弹簧实物疲劳寿命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782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112488.8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PC: G01N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悬吊板弹簧仿真疲劳试验装置,由构架14,联接在构架横梁上的垂直加载机构、固定在基座上的水平加载机构、传力单元4及板弹簧夹持机构20组成。本发明装置模拟了实际运行工况对电机悬吊板弹簧进行疲劳试验,电机悬吊板弹簧受到垂向交变载荷的同时,在横向有一定的位移。水平加载机构和垂直加载机构分别是两个液压油缸,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加载时,实现互不干扰。适用于高速机车转向架悬挂装置用电机悬吊板弹簧实物疲劳性能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51534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951730.4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祖孝
IPC: B60G11/46 , B60G17/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46 , B60G17/0182 , B60G2300/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车架的下方设有数个车轴,所述的数个车轴分为前后二组,后组车轴通过机械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与空气悬挂装置相互独立;车架设置有用于确定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的悬挂高度监测装置;本发明将多片板簧悬挂改为三片式等截面簧悬挂;解决了因板簧片数较多所造成的板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而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问题,在保证可靠性、不降低板簧寿命(即不提高设计应力)的前提下,利用等截面簧等应力分布,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降低板簧重量。减少自重,有利于减少燃油的消耗;舒适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78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12488.8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PC: G01N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悬电机悬吊板弹簧仿真疲劳试验装置,由构架14,联接在构架横梁上的垂直加载机构、固定在基座上的水平加载机构、传力单元4及板弹簧夹持机构20组成。本发明装置模拟了实际运行工况对电机悬吊板弹簧进行疲劳试验,电机悬吊板弹簧受到垂向交变载荷的同时,在横向有一定的位移。水平加载机构和垂直加载机构分别是两个液压油缸,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加载时,实现互不干扰。适用于高速机车转向架悬挂装置用电机悬电机悬吊板弹簧实物疲劳性能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54179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951836.4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祖孝
IPC: B60G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04 , B60G2202/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挂车机械悬挂,包括第一板簧组件、第二板簧组件、第一固定箍座、第二固定箍座和第三固定箍座;所述第一固定箍座、第二固定箍座和第三固定箍座固定于挂车支架上;所述第一板簧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箍座和第二固定箍座之间;所述第二板簧组件设置于第三固定箍座和第二固定箍座之间。本发明将多片板簧悬挂改为单片式挂车机械悬挂;节材60%以上,承载能力增强,提高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51533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962804.4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祖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10 , B60G11/02 , B60G2300/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悬挂系统的半挂车,包括悬挂系统,悬挂系统依次包括有前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及后支架,两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等截面板簧组件支撑在车桥上;前支架和第一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左,所述第二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右;本发明将多片板簧悬挂改为三片式等截面簧悬挂;解决了因板簧片数较多所造成的板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而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问题,在保证可靠性、不降低板簧寿命(即不提高设计应力)的前提下,利用等截面簧等应力分布,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降低板簧重量。减少自重,有利于减少燃油的消耗;舒适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744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113192.8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真疲劳试验装置的双向加载传力单元,用于存在双向加载位移的机械疲劳试验装置,由构架(14),联接在构架横梁上的垂直加载机构、固定在基座上的水平加载机构、传力单元(4)及试件夹持机构组成。本发明双向加载传力单元可以为机械疲劳试验装置多向的位移加载提供良好的力矩耦合,可良好地模拟试件的实际工作环境,可用于多种仿真疲劳试验装置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634751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13092.5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井式多元共渗专用炉,保温外壳(37)及套置在保温外壳内的内罐(33)之间设置有分段的加热电阻丝;内罐(33)中部设置有用于悬挂被处理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35)的支架(34),支架外侧设置有导风筒(31);炉盖(4)支撑在炉盖升降机构(36)上;炉盖上设置有离心式循环风机(1)和多元共渗进气管(38)。本发明可方便地对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进行多元共渗处理,且造价低廉,组装简单方便易于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9228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954111.0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祖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悬挂系统,包括车架、变截面簧悬挂、制动系统和电气系统;其中变截面簧悬挂包括板簧组件、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第三螺栓夹箍;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分别设置于板簧组件两端用于分别与两端轮轴固定连接;第三螺栓夹箍设置于板簧组件中部用于与中轴固定连接。本发明将多片板簧悬挂改为三片式变截面簧悬挂;解决了因板簧片数较多所造成的板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而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问题,在保证可靠性、不降低板簧寿命(即不提高设计应力)的前提下,利用变截面簧等应力分布,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降低板簧重量。减少自重,有利于减少燃油的消耗;舒适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51534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951876.9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nventor: 欧祖孝
IPC: B60G1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5/06 , B60G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挂车悬挂结构,包括车架,车架的下方设有数个车轴,所述的数个车轴分为前后二组,后组车轴通过机械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与空气悬挂装置相互独立;本发明将多片板簧悬挂改为三片式等截面簧悬挂;解决了因板簧片数较多所造成的板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而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问题,在保证可靠性、不降低板簧寿命(即不提高设计应力)的前提下,利用等截面簧等应力分布,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降低板簧重量。减少自重,有利于减少燃油的消耗;舒适性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