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件后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90417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210441360.6

    申请日:2012-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3 F01D25/24 F02C3/30 F02K3/08 F02K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渡件后架。所述过渡件后架包括:歧管,所述歧管具有容纳燃料并且形成设定燃料喷射孔的内部,所述燃料喷射孔经配置以使容纳的燃料从歧管内部朝流经所述歧管的燃烧产物的主流喷射。所述歧管包括具有向内表面的主体,所述向内表面面向所述燃烧产物的所述主流,并且所述燃料喷射孔沿所述向内表面设定。

    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过渡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3512046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261586.2

    申请日:2013-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3 F01D25/28 F23R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过渡管道,所述过渡管道大体上包括在所述过渡管道的后端处具有框架的过渡管道。所述框架大体上包括下游端、径向外部部分、与所述径向外部部分相对的径向内部部分、在所述径向外部部分与所述径向内部部分之间的第一侧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部分相对的第二侧部分。在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分中的槽可具有与所述框架的所述下游端相邻的下游表面。具有内表面、外表面以及多个隔离件的防热护罩可从防热护罩内表面大体上向外延伸,以使所述内表面与槽下游表面和框架下游端相邻。

    燃烧器和减小燃烧器中的热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763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7999.5

    申请日:2013-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和减小燃烧器中的热应力的方法。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室和外壳,该外壳周向地围绕燃烧室以至少部分地在外壳与燃烧室之间限定环形通路。燃料压室径向地延伸穿过外壳以提供经外壳至环形通路的流体连通,并且衬套在燃料压室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延伸以防止燃料直接冲击在燃料压室的至少一部分上。一种减小在燃烧器中的热应力的方法包括:使燃料在径向地延伸穿过外壳的燃料压室内流动;将燃料压室的至少一部分与由外壳的径向内侧的燃料的直接冲击屏蔽;以及使燃料从燃料压室流入在外壳与燃烧室之间的环形通路。

    过渡件后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041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41360.6

    申请日:2012-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3 F01D25/24 F02C3/30 F02K3/08 F02K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渡件后架。所述过渡件后架包括:歧管,所述歧管具有容纳燃料并且形成设定燃料喷射孔的内部,所述燃料喷射孔经配置以使容纳的燃料从歧管内部朝流经所述歧管的燃烧产物的主流喷射。所述歧管包括具有向内表面的主体,所述向内表面面向所述燃烧产物的所述主流,并且所述燃料喷射孔沿所述向内表面设定。

    燃烧器后框架冷却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1743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710936187.X

    申请日:2017-10-10

    Abstract: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管道的后框架包括导轨或径向突起,所述导轨或径向突起围绕后框架周向地延伸且限定后框架的外表面。具有内表面的预成型的盖板附接到后框架的外表面。多个微冷却通道形成于预成型的盖板的内表面和后框架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内。预成型的盖板延伸横跨所述多个微冷却通道。

    燃料喷射器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465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70766.0

    申请日:2017-02-09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喷射器(204)。燃料喷射器包括歧管(220)和联接到歧管的壳体(212)。壳体在其中限定内部腔室(254)。燃料喷射器还包括定位在内部腔室内的喷嘴(210)。喷嘴包括成阵列(230,300)的混合管(232,302,400),其各自具有近侧端(234)、远侧端(236)和延伸在其之间的穿孔本体(238)。近侧端以流连通的方式与歧管联接,使得各个本体的穿孔(246,314,402)与内部腔室处于流连通,以促进燃料和压缩气体的混合物从远侧端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