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冷却的过渡件尾部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0201165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010287134.8

    申请日:2010-0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002 F01D9/023 F23R2900/03043 F23R2900/03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冲击冷却的过渡件尾部框架。涡轮发动机过渡件主体的尾部框架包括环形主体,其布置在限定在冲击套筒和压缩机排出罩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内,位于限定在过渡件主体和冲击套筒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的尾部,并且包括具有面对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表面和面对前环形空间的第二表面的主要部分。主要部分具有穿过其从环形主体的第一表面处的进口延伸到环形主体的第二表面处的出口的冲击孔,以限定第一环形空间和第二环形空间沿着其彼此连通的流体通路。

    用于调节穿过喷嘴的空气流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052681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010539518.4

    申请日:2010-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14 F23R3/10 F23R3/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节穿过喷嘴的空气流的设备。具体而言,喷嘴(48)包括限定通路(56)的护罩(52)。与护罩(52)的端部(60)分离的弓式环形引导件(58)从护罩(52)的端部(60)的径向内侧的点(62)延伸至护罩(52)的端部(60)的径向外侧的点(64)。弓式环形引导件(58)限定弓式环形引导件(58)与护罩(52)的端部(60)之间的第一空气流(66),以及弓式环形引导件(58)的径向内侧的第二空气流(68)。

    用于生产富氢燃料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0787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283589.7

    申请日:2011-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6/00 F02C3/28 F02C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富氢燃料的系统和方法。用于提供富氢燃料的系统(10)包括第一和第二燃气涡轮(12,14)。该第二燃气涡轮(14)接收来自第一燃气涡轮(12)的压缩工作流体(30)的部分(34)并且生产重整燃料(42),并且燃料滑道(20)提供在第二燃气涡轮(14)中的涡轮(44)和第一燃气涡轮(12)中的燃烧器(24)之间的流体连通。用于提供富氢燃料的方法包括从第一压缩器(22)转移第一压缩工作流体(30)的部分(34)到第二压缩器(36)并且从第二压缩器(36)提供第二压缩工作流体(38)。该方法还包括将燃料(18)与第二压缩工作流体(38)在重整器(40)中混合以生产重整燃料(42),使重整燃料(42)流过第二涡轮(44)以冷却该重整燃料(42),并且连接第二涡轮(44)到第二压缩器(36)使得第二涡轮(44)驱动第二压缩器(36)。

    用于IGCC燃烧器的内部歧管抽气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6421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178793.0

    申请日:2008-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IGCC燃烧器的内部歧管抽气系统和方法,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器衬套;包围燃烧室衬套的第一导流套筒,在其间具有第一导流环形空间,第一导流套筒具有绕其圆周形成的至少一个冷却孔口,用于将压缩机排出空气作为冷却空气引导至第一导流环形空间内;包围第一导流套筒的外壳,在其间具有第二导流环形空间,第一导流套筒具有绕其圆周形成的至少一个抽气开口,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导流环形空间的压缩机排出空气作为抽出空气引导至第二导流环形空间内;以及抽出端口,其可操作地联接到外壳上,用于从第二导流环形空间抽出该抽出空气。

    互锁式保持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39155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10118826.X

    申请日:2010-0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互锁式保持条。一种用于涡轮的冲击护罩组件包括第一冲击护罩部分(100)和联结到第一冲击护罩部分上的第二冲击护罩部分(101)。该组件还包括形成于第一冲击护罩部分上的第一连接部分(102,103)、形成于第二冲击护罩部分上的第二连接部分(102,103),以及与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匹配且以相对于彼此固定的关系保持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一楔式焊接部分和第二楔式焊接部分(10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