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3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1472943.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速轮轨接触边界元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速轮轨接触边界元计算的预估方法及装置,能够确定合适的潜在接触区域,既保证计算精度,也避免冗余的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方案包括:确定潜在接触区域、轮轨接触点几何间隙分布以及轮轨接触点的蠕滑率与自旋;根据轮轨接触点几何间隙分布获取对应的压应力纵向分布;根据几何间隙分布与压应力纵向分布通过余能表达式求解法向精确解;通过法向精确解获取轮轨切向接触初始解;通过初始解利用切向边界元模型求解精确解。本发明适用于加速轮轨接触边界元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726951.1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测轮轨蠕滑曲线模拟方法。本发明引入四个修正参数μs、A、B和f,对FaStrip算法进行修正,使其可考虑实测蠕滑曲线;提出拟合参数初值的计算方法,利用遗传算法获得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的拟合参数,使拟合蠕滑曲线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降到最小,得到的拟合曲线能达到很好的拟合效果,能输出较为准确的切向接触解,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拟合稳定性,减小了拟合参数的误差,且通用性强。另外,此方法与原FaStrip算法对比,局部接触解更准确,更能反应出实测线路的黏着‑蠕滑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494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449154.0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轮多边形磨耗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收集轨道交通车辆多边形磨耗车轮信息,进行车轮多边形磨耗跟踪测试,获取车轮多边形磨耗数据;二、基于车轮磨耗速率和车轮踏面淬火强化处理材料磨耗特性,匹配设计波谷位置车轮选区强化参数;三、根据强化参数,通过车轮踏面选区淬火强化技术,对车轮多边形磨耗波谷位置进行选区强化处理,增大多边形磨耗车轮波峰与波谷位置磨耗相对速率比值;四、待到多边形磨耗车轮波峰与波谷之间幅值减小到一定值,且波谷位置强化材料磨损消失,在车轮踏面进行均匀选区强度处理。本发明能够较佳地控制多边形磨耗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5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726951.1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测轮轨蠕滑曲线模拟方法。本发明引入四个修正参数μs、A、B和f,对FaStrip算法进行修正,使其可考虑实测蠕滑曲线;提出拟合参数初值的计算方法,利用遗传算法获得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的拟合参数,使拟合蠕滑曲线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降到最小,得到的拟合曲线能达到很好的拟合效果,能输出较为准确的切向接触解,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拟合稳定性,减小了拟合参数的误差,且通用性强。另外,此方法与原FaStrip算法对比,局部接触解更准确,更能反应出实测线路的黏着‑蠕滑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472943.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速轮轨接触边界元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速轮轨接触边界元计算的预估方法及装置,能够确定合适的潜在接触区域,既保证计算精度,也避免冗余的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方案包括:确定潜在接触区域、轮轨接触点几何间隙分布以及轮轨接触点的蠕滑率与自旋;根据轮轨接触点几何间隙分布获取对应的压应力纵向分布;根据几何间隙分布与压应力纵向分布通过余能表达式求解法向精确解;通过法向精确解获取轮轨切向接触初始解;通过初始解利用切向边界元模型求解精确解。本发明适用于加速轮轨接触边界元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2749441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1449154.0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轮多边形磨耗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收集轨道交通车辆多边形磨耗车轮信息,进行车轮多边形磨耗跟踪测试,获取车轮多边形磨耗数据;二、基于车轮磨耗速率和车轮踏面淬火强化处理材料磨耗特性,匹配设计波谷位置车轮选区强化参数;三、根据强化参数,通过车轮踏面选区淬火强化技术,对车轮多边形磨耗波谷位置进行选区强化处理,增大多边形磨耗车轮波峰与波谷位置磨耗相对速率比值;四、待到多边形磨耗车轮波峰与波谷之间幅值减小到一定值,且波谷位置强化材料磨损消失,在车轮踏面进行均匀选区强度处理。本发明能够较佳地控制多边形磨耗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4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60250.9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分开式扣件系统铁垫板下组合刚度的设计方法,涉及轨道设计技术领域。该弹性分开式扣件系统铁垫板下组合刚度的设计方法包括:对钢轨施加载荷,以使载荷通过铁垫板传递至板下垫层,其中,铁垫板、板下垫层和轨枕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钢轨设置于铁垫板上;获取板下垫层的位移数据和加载于钢轨的载荷的载荷数据,以依据位移数据和载荷数据得到非线性荷载-位移曲线;建立铁垫板-板下垫层-轨枕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将非线性荷载-位移曲线导入铁垫板-板下垫层-轨枕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中,以计算得到铁垫板下组合刚度。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分开式扣件系统铁垫板下组合刚度的设计方法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78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72172.4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计算大跨度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动力响应的模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大跨度桥梁有限元模型;步骤2、获取大跨度桥梁主梁节点里程及移动荷载作用下轨枕对应处节点动位移;步骤3:获取大跨度桥梁轨枕对应处节点动刚度;步骤4: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步骤5:大跨度桥梁等效动刚度以弹簧元件耦合至轨道子系统下部;步骤6:进行耦合桥梁等效刚度的大跨度桥上车轨‑桥动力学仿真。本发明在开展高铁大跨桥上车轨桥动力学研究时,充分考虑轨道结构,以桥梁等效刚度替代规模庞大的大跨桥梁有限元模型,能快速高效地完成高铁大跨桥上车‑轨‑桥耦合动力学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7088.6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R3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浮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磁场强度测量方法与装置,方法包括:确定永磁轨上表面为磁场强度参考基准;构建多点弦测量系统,包括系统采样间隔、系统阶数和弦测配置;计算中间弦测值;结合最小二乘法构建反演模型,并根据反演模型获得参考弦基准的上下位移量;确定间隙传感器布置位置,并沿测量磁场强度方向布置霍尔传感器阵列;修正参考基准位置;根据霍尔传感器阵列测量结果,利用插值方法计算参考基准上方的磁场强度分布。本发明首次提出结合多点弦测原理对高温超导磁浮交通永磁轨磁场强度分布不平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用于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永磁轨磁场强度不平顺评估和永磁轨姿态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8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3076.7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涉及铁路系统领域。该装置主要由环境模拟箱、承载模块、加载模块和加载小车四部分构成。所述环境模拟箱主要由箱体和填充材料构成;所述承载模块主要包括三座承载塔及设置于各承载塔上的滑轮组;所述加载模块主要由加载台、设置于所述加载台台面上的空心立柱、由电机和传动轴驱动的牵引轮、运载钢丝绳及加载架构成,所述加载架通过搭接滑槽连接在所述加载台前侧面,所述加载架两侧各设有一导向滑轮;所述加载小车由抱索器、吊杆、吊厢、固定于所述吊厢内的加速度传感器及设置于所述吊厢底部的挂钩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索道交通模型的快速准确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