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28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0390.2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轨道多模态振动波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交通轨道测试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操作挠度形状测量法测量出铁路轨道结构在频率波数域内的位移响应曲线;对位移响应曲线进行同步多加速小波变换处理,得到铁路轨道结构的频散曲线;基于所述频散曲线识别出铁路轨道结构的多模态振动波。本申请提高了轨道结构振动波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422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50392.1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轨道系统的多向振动能量采集器,涉及轨道交通的能量采集领域,包括机械耦合传输模块、发电机以及能量储存模块;所述轨道板振动传递模块安装在轨道系统的轨道板上,所述机械耦合传输模块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能量储存模块连接;所述机械耦合传输模块,用于在列车通过轨道系统的轨道板时,将列车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振动能量转化为驱动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单向旋转的运动能量;其中所述多个方向包括垂直位移方向和水平位移方向;所述发电机,用于利用输入轴的单向旋转运动来切割磁场产生电压;所述能量储存模块,用于对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稳压,储存整流稳压后的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8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54203.4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才友 , 张鑫浩 , 惠庆敏 , 耿明婧 , 王平 , 陈四来 , 段翔远 , 汪叶舟 , 余奇 , 未娜超 , 师多佳 , 赵炎南 , 高鑫 , 郑钧元 , 雷佳鑫 , 王宇轩
IPC: G01N29/44 , G06F30/23 , G06T17/20 , G01N29/07 , G01N29/04 , G01P15/00 , G06F119/14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叠加原理的高速铁路轨道带隙试验测试方法,包括:利用利用叠加原理和Bloch边界条件,找到确定周期结构能带结构所需的求解方程组;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元胞周期轨道结构模型,验证波叠加法在三维结构中的适应性并且对现场试验采用人力单边力锤锤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室内和现场试验验证;本发明可以用于具有任意边界条件的有限结构,弥补了许多无限周期结构的验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20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4206.8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1/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低频宽带隙的减振型超材料地屏障,所述地屏障包括多个周期性排布的单胞结构,每一个所述单胞结构包括环形橡胶和设于所述环形橡胶内部的内部钢片以及设于所述环形橡胶外部的外部钢片,所述内部钢片内设有内部钢振子,所述外部钢片内设有外部钢振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低频宽带隙的减振型超材料地屏障的带隙特性的分析方法;本发明特别针对抑制20Hz以下的弹性波,不仅具有低频带隙和带隙宽度大的特性而且结构稳定;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地屏障的能带结构和频率响应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94898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055357.X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轨道声振性能和服役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所述综合评价方法包括:根据对应减振轨道的轨道结构形式建立包括钢轨、轨下垫板和轨道板参数在内的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模型计算速度导纳及位移导纳、钢轨振动衰减率、钢轨振动的声功率级、轮轨相互作用参数和钢轨波磨增长率;对比分析普通轨道和减振轨道的形式声功率级和波磨增长率频谱图,根据评价标准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评判该种减振轨道形式除了减振性能外,提前预测其在声振性能及钢轨服役性能上是否存在严重问题,并可通过在仿真模型中改变轨道各部件参数重复试算来对其声振性能及钢轨服役性能进行改进及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0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90783.0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支承浮轨式减振扣件系统,包括扣压在轨腰处的橡胶楔块,所述橡胶楔块内部设置有多个质量棒,所述质量棒平行于橡胶楔块横向载荷下的主应力方向,并垂直于橡胶楔块垂向载荷下的主应力方向,所述质量棒内部填充有颗粒。该扣件系统基于颗粒阻尼技术和硫化质量棒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可以减小钢轨的振动,降低噪声对轨道沿线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增加横向刚度,抑制钢轨波磨的产生,同时颗粒阻尼可在较宽频段内发挥能量吸收的作用,在传统浮轨扣件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87669.2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赵才友 , 罗信伟 , 刘文武 , 王平 , 吴嘉 , 郑钧元 , 胡思安 , 潘鹏 , 涂勤明 , 赖晨翔 , 韦安祺 , 木东升 , 赵炎南 , 高鑫 , 张鑫洁 , 师多佳 , 雷佳鑫 , 惠庆敏 , 耿明婧
IPC: G06F30/17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置板轨道剪力铰优化设计方法,属于轨道交通减振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车辆‑悬浮板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S2、计算不同剪力铰布置形式下的关键动力学响应,包括车体加速度、隧道壁加速度、板端位移、垂向轮轨力和钢轨加速度;S3、根据S2中的布置方案,确定剪力铰刚度;S4、建立剪力铰精细化模型,进行剪力铰应力分析。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剪力铰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改善剪力铰的力学性能,使得列车在荷载激励下剪力铰结构受力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剪力铰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2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87667.3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罗信伟 , 刘文武 , 赵才友 , 王平 , 郑钧元 , 贺利工 , 胡思安 , 吴嘉 , 陈帅 , 钱鼎玮 , 张新亚 , 赵晨 , 赵炎南 , 高鑫 , 张鑫洁 , 师多佳 , 雷佳鑫 , 惠庆敏 , 耿明婧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F18/25 ,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浮置板轨道精细化设计方法,属于轨道交通减振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提出浮置板轨道评价的关键指标;得到浮置板轨道结构多目标协同的综合评估多指标融合评价体系;对不同的浮置板轨道进行同档分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轨道同档分级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噪声、磨损、寿命多目标协调的分析模型,创建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噪声、磨损、寿命多目标协同的评价体系,提出浮置板轨道同档分级设计方法,优化了地铁浮置板轨道的设计流程,提升了浮置板轨道的设计品质,增强了减振效果的长期保持能力和浮置板的稳定性,能够极大地降低浮置板轨道结构产生病害的严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22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87666.9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刘文武 , 赵才友 , 贺利工 , 郑钧元 , 罗信伟 , 胡思安 , 潘鹏 , 尹华拓 , 陈帅 , 孙魁 , 王明昃 , 赵炎南 , 高鑫 , 张鑫浩 , 师多佳 , 雷佳鑫 , 惠庆敏 , 耿明婧
IPC: E0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的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属于轨道交通减振技术领域,该隔振器包括钢骨架,作为隔振器的主体,用于提供支承刚度;旋转质量块,用于吸收隔振器受到的垂直方向荷载的振子;橡胶连接件,用于控制旋转质量块作旋转运动,钢骨架为镂空式的笼状结构,旋转质量块放置于钢骨架的内部,旋转质量块通过橡胶连接件与钢骨架连接,当列车运行引起的垂向荷载施加到隔振器时,钢骨架产生扭转变形,同时橡胶连接件带动旋转质量块旋转,将一部分能量转移至旋转质量块中,以此实现隔振。本发明提供的隔振器,由于其具有额外的压扭耦合性能,进而使其具有额外的隔振能力,且结构简单,通过提高支承部件的横截面积,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673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57612.3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降噪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声学黑洞陷波机理的声子晶体隔振器。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组隔振组件,隔振组件包括连接器、内环橡胶层、中环橡胶层、钢振子外壳和外环橡胶层;连接器、内环橡胶层、中环橡胶层、钢振子外壳和外环橡胶层均为回转形结构;同一隔振组件中,连接器具有供内环橡胶层卡入的通道,中环橡胶层同轴设置在连接器外周面上,钢振子外壳同轴设置在中环橡胶层外周面上,外环橡胶层同轴设置在钢振子外壳外周面上;相邻两组隔振组件通过其中的两个连接器连接。本发明隔振能力强且降低了带隙隔振频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