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6316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811256784.9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32B7/12 , B32B25/00 , B32B15/00 , B32B5/02 , B32B27/00 , B32B15/14 , B32B15/06 , B32B25/04 , B32B2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可控的中低频吸隔振超颖材料结构,包括开设有孔阵列基体,以及设置在每一个孔中的控频模块和能量耗散模块,能量耗散模块的两端分别嵌入基体和控频模块中;基体由第一中间层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一中间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复合层构成,能量耗散模块由第二中间层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二中间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复合层构成,控频模块由第三中间层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三中间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三复合层构成。该超颖材料结构具(56)对比文件CN 206376390 U,2017.08.04CN 206579515 U,2017.10.24CN 209096160 U,2019.07.12FR 2950733 A1,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CN10723850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0377101.4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液压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迭代加载的正弦信号作为试验台架作动头的位移激励以模拟汽车在粗糙路面上行驶;S2、设置声压传感器;S3、利用等级评分法对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进行主观评价,并以此恒量减振器透射异响程度;S4、将采集得到的减振器近场辐射噪声频率进行分块划分,计算各子频段内的噪声信号线性声压级,并找出与主观评价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子频段,并由此确定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带范围;S5、制定减振器透射异响客观评价指标。本发明直接利用减振器自身辐射噪声进行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可较为简便、真实地反映减振器透射异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385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77101.4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1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液压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迭代加载的正弦信号作为试验台架作动头的位移激励以模拟汽车在粗糙路面上行驶;S2、设置声压传感器;S3、利用等级评分法对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进行主观评价,并以此恒量减振器透射异响程度;S4、将采集得到的减振器近场辐射噪声频率进行分块划分,计算各子频段内的噪声信号线性声压级,并找出与主观评价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子频段,并由此确定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带范围;S5、制定减振器透射异响客观评价指标。本发明直接利用减振器自身辐射噪声进行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可较为简便、真实地反映减振器透射异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811256495.9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频减振馈能式“回旋”薄板结构,包括开设有孔阵列PCB基板以及设置在每一个孔中的回旋型弹性单元和超强磁钢块,每一个孔对应的上/下框均设有导电体以及通过导线与导电体连接的电流集成枢纽,回旋型弹性单元的中心端与超强磁钢块连接,外端向上倾斜设置并与导电体相连接,所有电流集成枢纽并联连接后两端连接入能量管理系统。整体而言,本发明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好、电路安全性高、符合轻量化要求、充电电能线性变化等特点,具有消除指定频率点处振动、阻尼可变功能和多方向减振功能,应用领域广,值得在业内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89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56495.9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频减振馈能式“回旋”薄板结构,包括开设有孔阵列PCB基板以及设置在每一个孔中的回旋型弹性单元和超强磁钢块,每一个孔对应的上/下框均设有导电体以及通过导线与导电体连接的电流集成枢纽,回旋型弹性单元的中心端与超强磁钢块连接,外端向上倾斜设置并与导电体相连接,所有电流集成枢纽并联连接后两端连接入能量管理系统。整体而言,本发明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好、电路安全性高、符合轻量化要求、充电电能线性变化等特点,具有消除指定频率点处振动、阻尼可变功能和多方向减振功能,应用领域广,值得在业内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774807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377090.X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减振器冲击噪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减振器活塞杆顶端,采集活塞杆轴向运动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S2、选择减振器试验台架输入的激励信号的种类;S3、提取减振器冲击噪声特征,对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的冲击特征进行提取,从振动信号的冲击幅度大小、冲击持续程度和冲击总能量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特征分析,并分别制定客观评价指标;S4、提出一个全面反映减振器冲击噪声程度的综合客观评价指标。本发明利用振动加速度信号代替声压信号,分别从冲击幅度、冲击持续程度和冲击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振器冲击噪声综合客观评价指标,提升了冲击噪声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54510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654771.6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计目标与设计变量均为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选设计变量区间;S2、调整设计变量可行域;S3、进行试验设计;判断待分析的问题是否为有准确理论数学模型的问题,若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5;否则根据设计变量属性、设计变量数量、研究目的和仿真/试验的难易程度选择试验设计方法;S4、通过近似模型构建函数映射关系;S5、设定置信等级或冲突等级;S6、计算设计变量在给定置信等级下的最优区间。本发明的优化设计方法计算量小、速度快、精度高,能够通过寻优策略准确求解带有约束条件的线性、非线性函数区间映射问题,实现设计变量的区间求解,对进行多变量系统的误差控制和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268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811256801.9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耐久性全金属多点选频抑振结构,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方形孔的支架板以及若干组设置于支架板上的抑振组件,所述抑振组件包括质量块、弹性模块以及垫块,所述弹性模块一端位于方形孔中,该端部上粘接所述质量块,弹性模块的另一端位于支架板上表面,所述垫块设置在支架板下表面,位于弹性模块的下方,所述弹性模块包括由上至下呈阶梯状设置的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以及第三材料层。该结构为平面结构,厚度较小,尺寸可灵活设计,在各种狭小的机械设备中易于布置,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需材料均为常规材料,易于批量化加工、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48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710377090.X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17/04 , G01H17/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减振器冲击噪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减振器活塞杆顶端,采集活塞杆轴向运动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S2、选择减振器试验台架输入的激励信号的种类;S3、提取减振器冲击噪声特征,对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的冲击特征进行提取,从振动信号的冲击幅度大小、冲击持续程度和冲击总能量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特征分析,并分别制定客观评价指标;S4、提出一个全面反映减振器冲击噪声程度的综合客观评价指标。本发明利用振动加速度信号代替声压信号,分别从冲击幅度、冲击持续程度和冲击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振器冲击噪声综合客观评价指标,提升了冲击噪声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68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56801.9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耐久性全金属多点选频抑振结构,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方形孔的支架板以及若干组设置于支架板上的抑振组件,所述抑振组件包括质量块、弹性模块以及垫块,所述弹性模块一端位于方形孔中,该端部上粘接所述质量块,弹性模块的另一端位于支架板上表面,所述垫块设置在支架板下表面,位于弹性模块的下方,所述弹性模块包括由上至下呈阶梯状设置的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以及第三材料层。该结构为平面结构,厚度较小,尺寸可灵活设计,在各种狭小的机械设备中易于布置,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需材料均为常规材料,易于批量化加工、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