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3940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611263208.8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02 , F16H57/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箱控制油路,将高压油从阀板输送至变速箱内各离合器、制动器,包括,支撑座控制油路,包括开设在支撑座上的支撑座控制油孔,所述支撑座与轴安装座安装在一起,所述轴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座控制油孔,所述安装座控制油孔与所述支撑座控制油孔相连通,高压油经支撑座控制油孔被继续导流;中间隔板控制油路,连接板控制油路,包括设在连接板上的连接板导油结构。支撑座、中间隔板以及连接板上分别设有控制油路,简化了变速箱的结构,从而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88897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232565.8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用冷却系统,自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主壳体、油冷器,变速器主壳体包括输出轴壳体和传动轴壳体,油冷器设置在输出轴壳体的后侧上方,靠近传动轴壳体的位置;变速器主壳体内设有金属进油管;金属进油管的进油端连通阀板,金属进油管的出油口连通油冷器,变速器主壳体内还设有金属出油管;金属出油管的进油口连通油冷器,金属出油管的出油口连通中间隔板总润滑进油口,避免了变速器因油路外置导致漏油及外接金属管热胀冷缩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整车布置方面油冷器及整车风扇空间不足的问题,缩小了整个变速器的外型尺寸,方便匹配布置。在变速器的包装运输过程中,新的布置方案设计也会更利于变速器的运输,防止运输途中产生的磕碰导致油冷器的变形,或者油管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01597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2164.2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路布置结构及变速箱,涉及变速箱的技术领域,油路布置结构包括壳体和输入轴;壳体上设置有制动器油路、离合器油路、液力变矩器油路和润滑油油路;通过制动器油路和离合器油路不同方式的输入高压油,更加细化了每个油路的作用,可以针对制动器进行高压油输送的基础上,再通过离合器控制制动器的不同档位的启闭,可以通过液力变矩器油路更好的控制液力变矩器的分离和闭锁;通过润滑油油路向多个润滑油出口输入润滑油,可以更好润滑壳体内多个传动部件,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的油路无法满足现在复杂多档变速器的需求,以及现有技术中的油路溶于出现故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多油路的设计,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17354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44419.9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3/62 , F16H57/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结构及汽车。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中的输入轴、C1离合器、C2离合器、B3、B4一体组件、P1行星排、P2行星排、P3行星排、B1制动器和输出轴;输入轴和输出轴通过分动器连接,P1行星排、P2行星排和P3行星排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P3行星排和所述P2行星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C1离合器和C2离合器设置在所述所述P3行星排和所述P2行星排之间,所述B3、B4一体组件设在所述P3行星排和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输出轴一端之间,所述B1制动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的后端,且所述B1制动器与所述P1行星排连接。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自动变速箱的轴向尺寸较大,不利于整车的布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39404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1263208.8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02 , F16H57/0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 , F16H57/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箱控制油路,将高压油从阀板输送至变速箱内各离合器、制动器,包括,支撑座控制油路,包括开设在支撑座上的支撑座控制油孔,所述支撑座与轴安装座安装在一起,所述轴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座控制油孔,所述安装座控制油孔与所述支撑座控制油孔相连通,高压油经支撑座控制油孔被继续导流;中间隔板控制油路,连接板控制油路,包括设在连接板上的连接板导油结构。支撑座、中间隔板以及连接板上分别设有控制油路,简化了变速箱的结构,从而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04565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611260564.4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箱主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动作的第一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动作的第二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三离合器动作的第三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四离合器动作的第四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动作的第一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一制动器动作的第五控制油路;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润滑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三离合器的第三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四离合器的第搜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一制动器的第五润滑油路;各个润滑油路和控制油路被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无需铺设油管,有效简化变速箱的结构,减少故障发生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93995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88372.3
申请日:2017-12-30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031 , F16H57/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31 , F16H57/029 , F16H2057/02026 , F16H2057/02043 , F16H2057/020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器端盖。变速器端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第一侧与变速器壳体配合,所述盖体的第二侧与发动机壳体配合,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向靠近发动机壳体的一端鼓起,以使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远离所述盖体第二侧边沿的凸起用于安装旋转编码器定子,以减小使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的轴向的间距。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时占有的轴向的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045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60564.4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4 , F16H5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箱主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动作的第一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动作的第二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三离合器动作的第三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四离合器动作的第四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动作的第一控制油路控制所述第一制动器动作的第五控制油路;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润滑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三离合器的第三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四离合器的第搜润滑油路;润滑所述第一制动器的第五润滑油路;各个润滑油路和控制油路被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无需铺设油管,有效简化变速箱的结构,减少故障发生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207864471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927402.1
申请日:2017-12-30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子输入轴焊接组件。转子输入轴焊接组件,包括:转子输入轴、活塞底座和外毂;所述活塞底座焊接在转子输入轴上,且所述活塞底座焊接在所述转子输入轴的中心,所述外毂焊接在所述转子输入轴上,且所述外毂和所述活塞底座均设置在所述转子输入轴的同侧。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离合器内部的零件不便加工和强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2055783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420799.0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用冷却系统,自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主壳体、油冷器,变速器主壳体包括输出轴壳体和传动轴壳体,油冷器设置在输出轴壳体的后侧上方,靠近传动轴壳体的位置;变速器主壳体内设有金属进油管;金属进油管的进油端连通阀板,金属进油管的出油口连通油冷器,变速器主壳体内还设有金属出油管;金属出油管的进油口连通油冷器,金属出油管的出油口连通中间隔板总润滑进油口,避免了变速器因油路外置导致漏油及外接金属管热胀冷缩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整车布置方面油冷器及整车风扇空间不足的问题,缩小了整个变速器的外型尺寸,方便匹配布置。在变速器的包装运输过程中,新的布置方案设计也会更利于变速器的运输,防止运输途中产生的磕碰导致油冷器的变形,或者油管的变形。(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