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8340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1431716.8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G01L1/24 , C09D12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柔性荧光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PVDF‑HFP溶液配置、CQDs悬浮液配置、功能复合膜制备和传感器组装。本发明的柔性荧光压电传感器采用ITO‑PEN电极/荧光压电功能复合层/ITO‑PEN电极的三明治结构,其中荧光压电功能复合层为叠层结构的PVDF‑HFP压电层/CQDs荧光层/PVDF‑HFP压电层的功能复合膜,耦合了CQDs的颗粒诱导效应和荧光效应以及氧等离子增强的ITO‑PEN电极的衬底诱导效应,同时具有压电和荧光双重功能。本发明的柔性荧光压电传感器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成本低廉;通过借助材料的多功能进而实现器件的多功能,因此免去器件繁琐的集成工序和复杂的辅助电子系统,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48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881888.8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32/20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石墨化碳层包覆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硅颗粒的碳层包覆、杂原子掺杂以及金属离子掺杂、高温碳化、碳层多孔化以及硅球表面部分孔蚀化等步骤,得到石墨化碳层包覆的硅复合材料。本发明首先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含磷的碳层包覆硅,随后进行金属盐溶液浸泡处理;然后通过高温热解,利用金属的催化剂作用,将碳转化为磷掺杂的石墨碳,并形成少量金属‑硅化物,提升材料的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并进一步增加充放电过程中Li+的嵌入量;接着进一步用KOH进行分段造孔处理,使内层硅表面以及外层碳均形成大量微孔,保证了充放过程中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对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锂电池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693025.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湖州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拉曼探测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拉曼光谱探测样品池及拉曼光谱探测装置,该样品池包括样品池本体,样品池本体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有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固定设置在样品池本体的内壁,入射光纤和光纤的一端伸入样品池本体内部,入射光纤和光纤的另一端伸出样品池本体,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均为D形光纤。拉曼光谱探测装置包括上述样品池、激光器、光谱仪。本发明中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均直接与待测液体接触,减小了光场与待测分子之间的距离,使得光场与待测分子的相互作用更强。D形光纤的剖面面积较大,待测液体中更多的分子能够被照射到,使得产生的拉曼信号较强,从而提升拉曼信号的信噪比,提高探测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48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08198.3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H01M1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锌金属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本发明的电解液由可溶性锌盐、丁二酸和水组成,所述可溶性锌盐的浓度为1~5mol/kg,所述丁二酸的浓度为0.01~0.5mol/kg。本发明提供的水系锌金属电池电解液,首次采用丁二酸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其与电解液中的锌离子之间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和去溶剂化的双重作用,既解决了锌负极在水系电解液中存在的析氢、腐蚀、钝化以及枝晶等问题,又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电池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9671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59708.3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A01D4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果蔬无人采摘机械臂,属于农业采摘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智能果蔬无人采摘机械臂包括固定座和外定位组件,固定座连接于无人机上,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有一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杆,外定位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滑杆中部的第一圆环、固定套设于滑杆中部的第二圆环及多个三连杆抓臂,第一圆环上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各三连杆抓臂绕滑杆圆周均匀布设,以通过三连杆抓臂的张开及合拢过程中,实现果实的采摘。本发明的智能果蔬无人采摘机械臂能够降低无人机采摘果蔬时,三连杆抓臂在采摘过程中与障碍物碰撞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55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581858.0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C09D127/16 , C09D171/02 , C09D7/61 , C09D7/63 , G01L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压电‑光电功能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具有压电‑光电功能的复合薄膜,包括两层压电层和位于两层压电层中间的一层多功能层,所述压电层为聚偏二氟乙烯或聚偏二氟乙烯共聚物;所述多功能层为TiO2@光敏染料分子纳米异质结。本发明利用复合薄膜的压电效应和光电效应实现了传感器的触觉感知和光感知功能,这种借助材料的多功能进而实现器件多功能的方法,免去了器件繁琐的集成工序和复杂的辅助电子系统,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4756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48375.0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H10N30/50 , G01L1/16 , H10N30/30 , H10N30/857 , H10N30/057 , H10N3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柔性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柔性电极、第一生物粘结层、纤维素压电膜、第二生物粘结层和第二柔性电极依次堆叠设置;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生物粘结层连接,第二部分与引线连接;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生物粘结层连接,第四部分与引线连接;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错位设置。本发明的生物粘结层主要起着改善纤维素压电膜与柔性电极之间的界面结合,连同柔性电极氧等离子处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纤维素压电膜原材料外表面过于光滑导致的弱结合界面问题,从而避免了电荷在界面处的过度消耗,加速了电荷的迁移和导出,最终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399600.9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湖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碳/碳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混料环节引入高比表面积的碳微球,然后经造孔、碳化、活化等步骤,成功地将高比表面积的碳微球原位嵌入到孔隙发达的多孔碳玻璃碳骨架表面,为解决多孔碳作为电极材料应用时面临发达孔隙结构与高比表面积二者无法兼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获得了孔隙结构发达且比表面积高的多孔碳/碳微球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6931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74116.2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C03C10/00 , C03C1/00 , C03C4/02 , C03C4/12 , C03B5/16 , C03B32/02 , F24C7/00 , F24C15/10 , F24C15/04 , F24C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掺杂发光彩色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铝硅微晶玻璃技术领域。所述共掺杂发光彩色微晶玻璃为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掺杂过渡元素与稀土元素所制得共掺杂发光彩色微晶玻璃;所述过渡元素为钴;所述稀土元素为铕。本发明制备的样品呈现出鲜艳的紫色,而且能被蓝色光激发发出强烈的红光。不仅解决了微波炉玻璃面板和电磁炉面板颜色、功能单一的缺陷,还使制品自带荧光防伪功能,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59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37087.4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湖州学院
IPC: C01B32/312 , C01B32/342 , H01G11/34 , H01G11/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孔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孔隙率泡沫碳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泡沫碳。所述高孔隙率泡沫碳的制备方法包括:混料、脱泡、固化、水浴、水煮和热解等步骤。本发明采用高度商业化的PVDF作为碳质前驱体,通过融合热致相分离、非溶剂致相分离和可溶性淀粉模板溶解法三种孔隙结构调控技术,不仅实现泡沫碳的高孔隙率化,而且实现了孔隙结构的广范围且精细的调控,大大拓宽了PVDF的衍生产品及其应用领域。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合成设备简易,原材料来源广泛,其中水溶性孔形成剂可循环利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可以工业化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