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2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86961.1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并行多流体同步泵送的微蠕动泵,包括:流道层设置有若干组流体驱动输送结构和稳流结构,流体驱动输送结构中入口储液腔与环形驱动流道之间以及出口储液腔与环形驱动流道之间连接输送直流道,稳流结构包括连接于出口储液腔与环形驱动流道之间输送直流道上若干连通的稳流腔室,稳流腔室下底部与基材层密封连接,上顶部与薄膜层密封连接;驱动结构循环挤压环形驱动流道使得环形驱动流道内部产生负压,工作流体从入口储液腔进入,经过输送直流道、环形驱动流道和稳流结构,从出口储液腔稳定输出无脉冲工作流体;控制模块向驱动结构提供动能。本发明实现微蠕动泵多流量精确泵送。
-
公开(公告)号:CN1116319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66123.X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穿戴式手掌康复外骨骼,包括底座,底座上连有可调高托举架,可调高托举架上部背面固定连有大拇指支架,大拇指支架上以及可调高托举架背面设置动力装置,大拇指支架的前端以及可调高托举架的前端铰接连有第一截手指穿戴套环,第一截手指穿戴套环的前端铰接连有第二截手指穿戴套环,第一截推动杆一端铰接连接在第一截手指穿戴套环背面,第一截推动杆上固定连有手指旋转角度调节杆的一端,手指旋转角度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截推动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截推动杆的另一端铰接连在第二截手指穿戴套环背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穿戴式手掌康复外骨骼,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外骨骼的转动幅度,达到对特定角度训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662279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502408.7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nventor: 张鑫杰
IPC: F16K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薄膜微流控被动流量调节阀及流量调控方法,包括阀体、流体入口、控制流道、旁通孔、薄膜、流体主流道和流体出口。控制流道的左端通过旁通孔与流体入口相连通,右端与流体主流道之间由薄膜隔开;薄膜为环形弹性薄膜,在流体压力作用下可以产生轴向变形;流体主流道的左端与流体入口相连通,右端与流体出口相连通。本发明提出的环形薄膜微流控被动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调控原理为利用薄膜在控制流道内微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弹性变形,挤压流体主流道内的微流体,改变阀的流阻并实时补偿流体压强的变化,以实现微流体流量的恒定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0935136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67111.6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nventor: 张鑫杰
IPC: B01L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3 , B01L2400/04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驱动精密微泵,包括气压模块,包括气囊;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入口通向外界大气,出口通向气囊,第二单向阀的入口通向气囊,出口通向蓄液模块;蓄液模块,包括空腔和蓄液池,空腔与蓄液池之间通过第一弹性膜片间隔,空腔为封闭腔体,蓄液池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气囊连接;调流模块,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连通蓄液池,第一流道出口封闭,第二流道出口通向调流模块外,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过第二弹性膜片间隔。该微泵具有启动压力低、流体输运稳定、体积小巧易集成等优势,满足微流体的稳定驱动与控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93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126193.4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分离微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装置及其操控方法,该装置包括盖板、微流控芯片和底板,微流控芯片分别与盖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磁铁;盖板上设有贯穿盖板两板面的入孔和出孔,盖板靠近底板的板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微流控芯片上半部的上芯片槽,上芯片槽的槽底设有用于安装磁铁的上磁铁槽;微流控芯片内设有惯性流道,惯性流道的一端设有与入孔相连通的进液孔,另一端设有与出孔相连通的出液孔;底板靠近盖板的板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微流控芯片下半部的下芯片槽,下芯片槽的槽底设有用于安装磁铁的下磁铁槽。本发明操控微纳米颗粒时利用颗粒同时受惯性力、二次流曳力和磁场力作用而实现高通量、精准分离,具有操控精度高、操作便捷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3061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119078.0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F15B13/02 , F16K3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施流体回路快速转换的软体阀,包括阀体、顶部通道、上隔板、平衡腔、隔膜、控制腔、下隔板和底部通道。顶部通道与平衡腔通过上隔板分开,平衡腔与控制腔通过隔膜分开,底部通道与控制腔通过下隔板分开;隔膜为双稳态柔性膜,具有两个稳定位置,常态时下凹,利用下凸柱挤压下隔板使底部通道常闭,顶部通道常通;隔膜受外力激发时迅速上凸,利用上凸柱挤压上隔板使顶部通道封闭,底部通道导通。本发明提出的软体阀可实现不同流体回路的快速转换导通与截止控制,软体阀由柔性材料制成,具有柔顺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智能仿生器械与软体机器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96715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334273.2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nventor: 张鑫杰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控微纳米颗粒的惯性微流控芯片,惯性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基片和下层基片;上层基片上有进液孔、上半入口蓄液池、上半惯性流道、上半出口蓄液池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外界相连通;下层基片上设有下半入口蓄液池、下半惯性流道和下半出口蓄液池;上半入口蓄液池与下半入口蓄液池叠加装配形成入口蓄液池,上半惯性流道与下半惯性流道叠加装配形成惯性流道,上半出口蓄液池及下半出口蓄液池叠加装配形成出口蓄液池;进液孔依次与入口蓄液池、惯性流道、出口蓄液池、出液孔相连通;惯性流道的流道宽度大于流道高度;惯性流道空间结构为阶梯型横截面的弯流道。本芯片体积小、操控精度好、通量高且制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97580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651310.5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B25J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控软体仿生机械手指,包括手指和基板。手指表面设有若干组呈人字形分布的左气室和右气室,内部设有左气腔、左通道、右气腔、右通道和旁通道,所有左气腔通过左通道相连通,所有右气腔通过右通道相连通,所有左气腔和右气腔通过旁通道相连通。基板设于手指底部,用于密封所有气腔。当外部气体接通软体机械手指时,所有气腔受气压膨胀使所有气室同时产生周向和轴向的张力,最终使基板产生周向和轴向的弹性弯曲变形。本发明的软体机械手指在周向和轴向可产生无限自由度的弹性变形,通过控制气体大小可实现对不同形状物体的精确抓取,且抓取力强、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23207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19036.7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体机器人驱动器,包括阀体、主通道、上隔板、平衡腔、旁通道、隔膜、控制腔、下隔板和副通道。主通道与副通道通过旁通道连接在一起,主通道与平衡腔通过上隔板分开,平衡腔与控制腔通过隔膜分开,副通道与控制腔通过下隔板分开;隔膜为双稳态柔性膜,具有两个稳定位置,常态时下凹,利用隔膜上的下凸柱挤压下隔板使副通道常闭,主通道常通;隔膜受外力激发时迅速上凸,利用隔膜上的上凸柱挤压上隔板使主通道封闭,副通道导通。利用隔膜的双稳态特性,可以使驱动器实现自动充气和放气功能,即产生周期性气压脉冲效果。本发明提出的软体机器人驱动器由柔性材料制成,具有柔顺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6715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34273.2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nventor: 张鑫杰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控微纳米颗粒的惯性微流控芯片,惯性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基片和下层基片;上层基片上有进液孔、上半入口蓄液池、上半惯性流道、上半出口蓄液池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外界相连通;下层基片上设有下半入口蓄液池、下半惯性流道和下半出口蓄液池;上半入口蓄液池与下半入口蓄液池叠加装配形成入口蓄液池,上半惯性流道与下半惯性流道叠加装配形成惯性流道,上半出口蓄液池及下半出口蓄液池叠加装配形成出口蓄液池;进液孔依次与入口蓄液池、惯性流道、出口蓄液池、出液孔相连通;惯性流道的流道宽度大于流道高度;惯性流道空间结构为阶梯型横截面的弯流道。本芯片体积小、操控精度好、通量高且制作简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