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系统和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8341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170263.1

    申请日:2022-02-23

    Inventor: 许兴发 吴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和车辆,车载充电系统包括PFC电路模块和浪涌防护电路模块;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母线电容,母线电容为薄膜电容;浪涌防护电路模块的第一端用于与交流端连接,浪涌防护电路模块的第二端与PFC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浪涌防护电路模块用于对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的浪涌电压进行抑制;其中,浪涌防护电路模块包括第一差模浪涌防护电路,第一差模浪涌防护电路用于对PF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的差模浪涌电压进行第一级抑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系统,能提升对PFC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的差模浪涌电压的抑制效果,保护母线电容不被击穿。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8309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936721.6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两路谐振电路模块、选通电路模块、两路整流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分别对输入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选通电路模块选通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第一整流电路模块和第二整流电路模块对输入电信号进行整流,两路谐振电路模块复用三桥臂电路转换单元;控制模块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高压电池包对低压电池包充电时控制三桥臂电路转换单元、第一整流电路模块、第二整流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8309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10936705.7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选通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一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二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一谐振电路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包括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共用同一磁芯;选通电路模块用于选通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第二谐振电路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7219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936704.2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一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二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一谐振电路模块与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共用同一磁芯,且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共用同一磁芯;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串联导通,并根据供电第一半周期的时序信号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根据供电第二半周期的时序信号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7218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935230.X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选通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一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二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选通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与电单元接通或者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与电单元接通;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的第一变压器与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的第二变压器分别连接三桥臂电路转换单元,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提高功率密度。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7218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910935261.5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选通电路模块、第一整流电路模块、第二整流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和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且复用第二转换单元;选通电路模块用于选通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第一整流电路模块和第二整流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电信号进行整流;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或,在高压对低压充电时,控制第二转换单元、第一整流电路模块、第二整流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83089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35249.4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一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二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共用同一磁芯;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串联导通,并根据供电第一半周期的时序信号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根据供电第二半周期的时序信号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提高变压器功率密度。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83061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36706.1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第一整流电路模块、第二整流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一整流电路模块和第二整流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电信号进行整流;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或者,根据高压电池包对低压电池包充电的控制时序分别控制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所述第一整流电路模块和以及所述第四转换单元、所述第二整流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72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35228.2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该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一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第二谐振电路模块用于对供电第二半周期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处理;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电信号进行直流‑直流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第一半周期时选通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并根据供电第一半周期的时序信号控制第一谐振电路模块,或者,在供电第二半周期时选通第二谐振电路模块,并根据供电第二半周期的时序信号控制第二谐振电路模块。该系统和车辆,采用无电解电容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半导体器件、车载充电机及交通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97893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377856.0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车载充电机及交通工具,其中,半导体器件包括:基板、功率电路、功率引脚(102)和信号引脚(101);功率电路设置在基板上;功率引脚(102)和信号引脚(101)连接功率电路;设置在基板的相同侧边的信号引脚(101)分组设置,且不同组的信号引脚(101)之间的间距大于功率引脚(102)之间的间距。本公开实施例将半导体器件中的功率走线与信号走线分开,避免功率走线和信号走线的交叉走线,互相干扰;且避免信号引脚(101)侧因引脚较多而难以布线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