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直流链式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785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111642408.5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提供一种混合直流链式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混合直流链式储能变换器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主电路电感;至少一个高频子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一电容;多个低频子模块,分别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开关电路和储能元件,主电路电感、至少一个高频子模块以及多个低频子模块串联连接形成串联支路,串联支路分别与正直流母线和负直流母线连接;控制器,与至少一个高频子模块的第一开关电路和多个低频子模块的第二开关电路分别耦接,用于根据主电路电感的电流控制至少一个高频子模块的第一开关电路动作,以及根据至少一个高频子模块的第一电容的电压以及多个储能元件的电压控制多个低频子模块的第二开关电路动作。

    充电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569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0905428.0

    申请日:2021-08-06

    Inventor: 大贯泰道

    Abstract: 充电系统具备交流电力源、由多个整流电路及多个开闭电路构成的多个开闭整流部、以及控制装置。多个整流电路与将蓄电池分割为多个而形成的多个模块分别连接。多个整流电路将对从交流电力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力向多个模块供给。多个开闭电路切换交流电力源与多个模块各自之间的连接及切断。控制装置根据交流电力源的输出电压及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状态量或与输出电压及输入电压中的至少任一方关联的状态量,来控制多个开闭电路的连接及切断。

    单级电源升降压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33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990780.8

    申请日:2023-08-08

    Inventor: 张义成

    Abstract: 一种单级电源升降压装置,包括交直流转换器以及输入/输出电路。交直流转换器具有单级返驰式架构,且用于接收第一交流电流并将第一交流电流转换为第一直流电流,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器的二次侧是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同步整流架构。输入/输出电路电性连接于交直流转换器,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流。

    充电电路、充电设备以及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48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46790.1

    申请日:2023-07-28

    Inventor: 郭兴宽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充电设备以及充电系统,充电电路包括:移相变压器,移相变压器具有多组次级绕组,每组次级绕组包括多个移相副边绕组,每个移相副边绕组用于输出交流电压信号,以使得每组次级绕组输出多个交流电压信号;多个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每组次级绕组与多个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的至少一个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电连接,每个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移相变压器中的一组次级绕组的多个移相副边绕组电连接。本申请通过移相变压器使得充电电路的充电枪头间满足电气隔离要求,无需设置直流隔离电路以及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减少充电电路元器件并提高充电电路功率转换效率。

    电源提供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243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10665065.3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源提供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电源提供装置包括:第一供电模块,用于将接收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串联,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以及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电压值为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电压值之和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由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确定。

    附件、电源管理IC和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4128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80035204.2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本通信系统包括:外壳,能够供应电力;附件,可经由用于发送并接收充电信号的充电线和GND线连接到外壳,该GND线被设置为参考电压。附件设置有请求操作确定电路,以用于根据充电信号的电压电平和该电压电平的持续时间来确定被附件请求的一个操作。此外,通信系统设置有外壳、附件以及电源管理IC,该电源管理IC被设置在附件中并且经由充电线和GND线连接到外壳。电源管理IC设置有请求操作确定电路,以用于根据充电信号的电压电平和该电压电平的持续时间来确定被附件请求的一个操作。

    集群式快速充电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2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736478.0

    申请日:2024-11-29

    Inventor: 徐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群式快速充电装置,包括:大功率AC/DC电路、多个充电电路、多个充电控制电路和中心控制模块,大功率A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每个充电电路均包括DC/DC变换电路、功率检测电路和充电端口,DC/DC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大功率AC/DC电路,输出端依次连接功率检测电路和充电端口;每个充电控制电路一一连接对应的一路充电电路;中心控制模块内预设有功率调度策略,能够在监测到功率调度事件时,通过充电控制电路对各充电端口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调配。本申请中心控制模块在计算出在充电设备功率已达到充电装置的供电电源功率而又有新的设备插入充电装置时,能够对各充电端口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调配,以保障各充电端口都能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集成电源系统及车辆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114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00217.X

    申请日:2024-08-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电源系统及车辆,涉及电源系统技术领域。集成电源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双向转换电路和第二双向转换电路。第一双向转换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双向转换电路可以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若集成电源系统工作在第一模式下,第二端与直流充放电口连接,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第四端与电池连接。若集成电源系统工作在第二模式下,第一端与交流充放电口连接,第二端与电池连接,第三端与交流充放电口连接,第四端与电池连接。第一双向转换电路与第二双向转换电路可以作为逆变电路及整流电路,还可以组合使用作为直流变压电路,集成电源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DC/DC模块来调节输出电压,较大程度的节省了电路资源,降低成本。

    一种无线充电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75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14966.8

    申请日:2023-07-04

    Inventor: 张贵臣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包括发射端、ASK解调模块、FSK调制模块和控制模块,ASK解调模块包括输入端、半波整流模块、低通滤波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电压信号;半波整流模块与输入端连接,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半波整流;低通滤波模块与半波整流模块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电压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输出低通调制信号;电流调节模块与低通滤波模块连接,其中无线充电器通过电流调节模块进行自适应调节。通过电流调节模块保持电流调节模块两端的电流的恒定,提高无线充电器中的低通滤波模块电容的纹波电压的稳定性,增强了无线充电器的一致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了误码率和损耗。

    一种带有烟雾报警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897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0908.1

    申请日:2024-11-27

    Inventor: 李高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烟雾报警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涉及电瓶车充电技术领域,包括电源处理模块,用于多路稳压供电;第一储能模块,用于储能;第二储能模块,用于储能并控制与第一储能模块的连接;第三储能模块,用于储能并控制与第一储能模块或第二电能模块的连接;储能检测模块,用于电压检测和过压判断,并在过压时,控制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或第三储能模块的充电状态和连接状态;保护控制模块,用于烟雾检测并在检测到烟雾时,进行断电保护并控制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和第三储能模块断连;智能控制模块,用于信号接收和模块控制。本发明带有烟雾报警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由电源处理模块可提高充电效率和电瓶车的充电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