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860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1237.X

    申请日:2017-04-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

    Abstract: 一种在基板上按顺序至少具有氧化物半导体层、栅绝缘膜、栅电极、源‑漏电极和保护膜,此外还含有保护层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层由以特定的原子数比含有In、Ga、Sn和O的氧化物构成,所述保护层含有SiNx,并且迁移率为35cm2/Vs以上。

    含氧化物半导体层的薄膜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878081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3390.8

    申请日:2017-02-02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是在基板上至少具有栅电极、栅绝缘膜、氧化物半导体层、源-漏电极、和至少一层保护膜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构成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层的金属元素含有In、Ga、Zn、和Sn,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层的各金属元素对于全部金属元素的合计(In+Ga+Zn+Sn)的比例为,In:20~45原子%,Ga:5~20原子%,Zn:30~60原子%,和Sn:9~25原子%。

    薄膜晶体管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89209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80035556.7

    申请日:2015-08-06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在基板上依次具有栅极电极、栅极绝缘膜、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用于保护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蚀刻阻挡层、源-漏电极、和保护膜,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氧化物构成,所述氧化物由作为金属元素的In、Ga及Sn与O构成,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具有非晶结构,且上述蚀刻阻挡层和上述保护膜的两者或一者包含SiNx。该薄膜晶体管具有约40cm2/Vs以上的极高的迁移率。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34832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261249.X

    申请日:2010-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其在薄膜晶体管中具有透明导电膜和Al合金膜直接连接的结构,或者具有透明导电膜和Al膜隔着阻障金属层而连接的结构,在其制造工序中,不设置防腐蚀用涂料的涂敷或剥离之类的工序,就能够防止针孔。本发明为在薄膜晶体管中具有透明导电膜和Al合金膜直接连接的结构、或者具有透明导电膜和Al膜隔着阻障金属层而连接的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在所述透明导电膜存在针孔的部位,在该部位的基底Al合金膜或基底Al膜的表面形成有厚度为3.5nm以上的氧化被膜。

    反射电极、显示设备和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1157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80122612.0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电极,其为构成反射电极的金属层不隔着阻障层而与构成透明电极的氧化物导电膜直接连接的反射电极,该反射电极即使实施例如约100℃~300℃以下的低热处理,也具有高反射率和低连接电阻、且不发生丘等缺陷而耐热性优异。本发明涉及形成于基板上的显示设备用的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具有含有0.1~2原子%的Ni和/或Co、以及0.1~2原子%的La等X的第一Al-(Ni/Co)-X合金层;含有Al和O(氧)的第二Al氧化物层。所述Al氧化物层与透明像素电极直接连接,所述Al氧化物层中的O原子数与Al原子数的比[O]/[Al]为0.30以下,所述Al氧化物层的最薄部分的厚度为10nm以下,所述反射电极在所述第二Al氧化物层与所述透明像素电极直接连接的区域中,形成于所述透明像素电极与所述基板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