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产生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14124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80008738.9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臭氧产生装置具备容器、第1金属电极、电介质电极、热管、散热器和电源部。容器流入有原料气体。第1金属电极为设置于容器内、以第1方向作为轴向的圆筒状的电极,并且向外周面供给冷却介质。电介质电极为与第1金属电极的内周面相对地设置并且与第1金属电极同轴的圆筒状的电极。热管与电介质电极的内周面相对地设置并且具有导电性。散热器设置于第1金属电极与热管之间的空间的外面的空间即外部并且与热管连接。电源部对热管施加电压,在第1金属电极与电介质电极之间原料气体流入的第1间隙及在电介质电极与热管之间原料气体流入的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者的原料气体中放电,通过该放电而产生臭氧。

    水处理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4947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80048840.1

    申请日:2018-10-04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水处理系统具备:水处理装置、向水处理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给水泵、生成含有臭氧气体及氧气的含臭氧气体的臭氧生成装置、和供给直流电的直流电源;水处理装置具备喷射部和电解部,所述喷射部具有导入被处理水的导入侧扩径部、与导入侧扩径部连接且导入含臭氧气体的导入开口设在侧壁上的喷嘴部、及与所述喷嘴部连接且导出混合了所述含臭氧气体的所述被处理水的导出侧扩径部,所述电解部设在喷射部的下游侧,为了对导出的混合了所述含臭氧气体的被处理水进行电解而配置了供给直流电的电解用电极,因此,可在不需要作为试剂的过氧化氢的情况下,生成氧化力强的OH自由基,氧化分解水中的难分解性物质。

    臭氧发生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1430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80079051.X

    申请日:2017-09-19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发生器具备第1端板、第2端板、金属电极、电介质部、导电膜和供电部件。第2端板与所述第1端板相对配置。金属电极为两端部保持在所述第1端板和所述第2端板上的管状。电介质部为与所述金属电极之间隔开放电间隙配置在所述金属电极的内部、所述第1端板一侧开口、所述第2端板一侧闭口的管状。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电介质部的内表面上。供电部件与所述导电膜电气连接。在所述电介质部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导电膜和所述供电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端板为相同的位置。在所述电介质部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导电膜和所述供电部件的所述电介质部开口一侧的端部延伸到比所述第1端板靠所述电介质部的开口一侧。

    臭氧发生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58583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580030278.6

    申请日:2015-03-13

    Abstract: 包括:圆筒形的罐状容器;多个电极管和放电管,所述多个电极管以长度方向沿着罐状容器的轴向的状态,并排配置在该罐状容器内,所述放电管设置在这些电极管内,分别形成放电间隙;一对端板,分别以贯通状态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管的两端部;冷却空间,由该一对端板和在该一对端板之间划分而成的所述罐状容器的内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该冷却空间的一端侧的下部;冷却介质出口,形成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另一端侧的上部;原料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端部侧,导入原料气体,使所述原料气体从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侧送气到所述放电间隙;以及臭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相反一侧,是通过所述放电间隙中的无声放电而从原料气体生成的臭氧气体的出口,在所述多个电极管中的、因所述无声放电而周围的冷却介质会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电极管内不配置所述放电管。

    臭氧发生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5858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30278.6

    申请日:2015-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C01B2201/14 C01B2201/70

    Abstract: 包括:圆筒形的罐状容器;多个电极管和放电管,所述多个电极管以长度方向沿着罐状容器的轴向的状态,并排配置在该罐状容器内,所述放电管设置在这些电极管内,分别形成放电间隙;一对端板,分别以贯通状态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管的两端部;冷却空间,由该一对端板和在该一对端板之间划分而成的所述罐状容器的内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该冷却空间的一端侧的下部;冷却介质出口,形成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另一端侧的上部;原料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端部侧,导入原料气体,使所述原料气体从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侧送气到所述放电间隙;以及臭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相反一侧,是通过所述放电间隙中的无声放电而从原料气体生成的臭氧气体的出口,在所述多个电极管中的、因所述无声放电而周围的冷却介质会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电极管内不配置所述放电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