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070935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780091588.8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臭氧产生装置具有逆变器、臭氧产生器及电抗器。逆变器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使开关元件接通或断开,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在臭氧产生器中,电介质电极被施加从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力的电压,在流入该电介质电极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原料气体中产生放电,通过该放电产生臭氧。电抗器与电介质电极串联连接,用于在通过逆变器中的PWM控制将开关元件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时降低流过电介质电极的冲击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011430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80079051.X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发生器具备第1端板、第2端板、金属电极、电介质部、导电膜和供电部件。第2端板与所述第1端板相对配置。金属电极为两端部保持在所述第1端板和所述第2端板上的管状。电介质部为与所述金属电极之间隔开放电间隙配置在所述金属电极的内部、所述第1端板一侧开口、所述第2端板一侧闭口的管状。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电介质部的内表面上。供电部件与所述导电膜电气连接。在所述电介质部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导电膜和所述供电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端板为相同的位置。在所述电介质部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导电膜和所述供电部件的所述电介质部开口一侧的端部延伸到比所述第1端板靠所述电介质部的开口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539273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80040672.3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Abstract: 在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第一电极部设置于圆筒状的放电管的内表面。第二电极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放电管的外侧,与第一电极部对置。熔丝具有直径比放电管的内表面小的外表面,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电管的内侧,构成为圆筒状。熔丝保持件介于放电管与熔丝之间,具有沿着放电管的内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内表面接触的外周部、以及沿着熔丝的外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外表面接触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开口部,位于内周部的轴心侧,供熔丝进入;以及第二开口部,使该第一开口部朝向轴心的径向的外侧开放,该熔丝保持件构成为大致C字状且板状。
-
公开(公告)号:CN10539273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480040672.3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H01H85/042 , H01H85/175 , H01H85/20 , H01T19/00
Abstract: 在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中,第一电极部设置于圆筒状的放电管的内表面。第二电极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放电管的外侧,与第一电极部对置。熔丝具有直径比放电管的内表面小的外表面,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电管的内侧,构成为圆筒状。熔丝保持件介于放电管与熔丝之间,具有沿着放电管的内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内表面接触的外周部、以及沿着熔丝的外表面以圆弧状延伸并与该外表面接触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开口部,位于内周部的轴心侧,供熔丝进入;以及第二开口部,使该第一开口部朝向轴心的径向的外侧开放,该熔丝保持件构成为大致C字状且板状。
-
公开(公告)号:CN10253087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32342.7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具备筒状气密容器,该筒状气密容器具备含有氧的原料气体的入口和臭氧化气体的出口。在气密容器内配置包含有电介质管和设于所述电介质管内部的第一电极的放电管。第二电极与所述放电管隔开间隔且包围第一电极地配置于气密容器内,以便在该第二电极与放电管之间形成放电间隙。臭氧发生装置还具备:放电电压源,构成为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放电电压;以及冷却水套管,包围第二电极。电介质管具有大于等于12mm且小于等于19mm的外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