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64882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480009836.2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C01B2201/12 , C01B2201/32 , C01B2201/34 , C01B2201/6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80 , C01B2201/82 , C01B2201/90
Abstract: 利用不添加氮气的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能够不生成NOx副产物,高效地获得高浓度的臭氧的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方法。向臭氧发生器(300)内供给不含氮气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25,施加交流电压,产生至少具有428nm~620nm的光波长的放电光,在放电区域的电极(301)或电介质(302)上设置含有带隙为2.0eV~2.9eV的光催化物质303的催化物质,将气压保持在0.1MPa~0.4MPa,生成臭氧。
-
公开(公告)号:CN1774394A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480009836.2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C01B2201/12 , C01B2201/32 , C01B2201/34 , C01B2201/6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80 , C01B2201/82 , C01B2201/90
Abstract: 利用不添加氮气的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能够不生成NOx副产物,高效高地获得高浓度的臭氧的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方法。向臭氧发生器300内供给不含氮气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25,施加交流电压,产生至少具有428nm~620nm的光波长的放电光,在放电区域的电极或电介质上设置含有带隙为2.0eV~2.9eV的光催化物质303的催化物质,将气压保持在0.1MPa~0.4MPa,生成臭氧。
-
公开(公告)号:CN1038576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180073951.6
申请日:2011-10-04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87 , B01J2219/0803 , B01J2219/0892 , C01B13/11 , C01B2201/20 , C01B2201/32 , C01B2201/70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更多地输出臭氧气体的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单元。并且,在本发明中,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单元(7)将包含冷却为低温的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臭氧电源(2)、MFC(3)、APC(4)、隔热冷却水输入用配管(31I)、及隔热冷却水输出用配管(31O)的多个功能机构汇集而构成1单位的封装单元。并且,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将由绝缘物等隔热材料构成的隔热层(8)覆盖臭氧产生器外框(1x)的大致整面而形成。而且,冷却水系统(30)经由隔热冷却水输入用配管(31I)向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供给的冷却水(33)的温度设定为5℃以下,从而使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本身成为低温化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10565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80069495.2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B01J35/02 , C01B2201/10 , C01B2201/2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9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副产品的产生且低成本的臭氧生成系统。在本发明中,具备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原料气体的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具备多个流量调整部(71、72、73、75),并将由从第一氧流量调整器(71)输出的氧气和从混合气体流量调整器(75)输出的第一混合气体构成的第二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体而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在此,在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中生成的原料气体由氧气和氮气构成,氮相对于氧气的添加率比0ppm大且为100pp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85762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180073951.6
申请日:2011-10-04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87 , B01J2219/0803 , B01J2219/0892 , C01B13/11 , C01B2201/20 , C01B2201/32 , C01B2201/70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更多地输出臭氧气体的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单元。并且,在本发明中,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单元(7)将包含冷却为低温的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臭氧电源(2)、MFC(3)、APC(4)、隔热冷却水输入用配管(31I)、及隔热冷却水输出用配管(31O)的多个功能机构汇集而构成1单位的封装单元。并且,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将由绝缘物等隔热材料构成的隔热层(8)覆盖臭氧产生器外框(1x)的大致整面而形成。而且,冷却水系统(30)经由隔热冷却水输入用配管(31I)向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供给的冷却水(33)的温度设定为5℃以下,从而使未添加氮的臭氧产生器(1)本身成为低温化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250448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01812891.2
申请日:2001-06-15
Applicant: 奥佐纳特生产股份公司
Inventor: 扬·博里斯特伦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40 , C01B2201/70
Abstract: 一种臭氧发生系统(1),其中多个板型臭氧发生器(2)彼此靠近地设置在一块(3)中。每个臭氧发生器包括一腔室,用于通过电晕放电而将氧气转化成臭氧,每个腔室设有一个用于氧气或富氧气体的进入口和一个用于臭氧的排出口。上述臭氧发生器设在一模块(26)中,它们由一块架(4)固定在其中。上述块架包括一用于引入氧气的入口(5),和一用于排出由发生器转化生成的臭氧的出口(6)。在上述块架中设有多个在上述入口与一个腔室进入口之间延伸的第一导管(7),及多个在上述出口与一个腔室排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二导管(8)。上述导管设置成使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具有相等长度,而不论引入的气体经过哪个发生器,从而通过发生器的并联实现了均匀的气流和均匀的气压。
-
公开(公告)号:CN108291503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69587.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12 , C01B13/11 , C01B13/115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2 , C01B2201/70 , F02B51/04 , F02D9/02 , F02D2009/0283 , F02M25/00 , F02M26/05 , F02M27/04 , Y02T10/121 , Y02T10/126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进气管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吸入空气整体的臭氧添加率的臭氧产生装置以及带臭氧产生装置的内燃机。带臭氧产生装置的内燃机包括:筒状的进气管(2),供空气在内侧区域流动;臭氧产生装置,具有用于产生臭氧的电极板(82),电极板(82)配置于内侧区域或进气管(2);以及限制体(85),所述限制体(85)限制进气管(2)的内侧区域的空气的流动,电极板(82)具有板状的电介质和紧密接触地固定于电介质的高电压侧电极以及低电压侧电极,并且电极板(82)形成为沿空气流动的方向(F)延伸的板状。
-
公开(公告)号:CN102602896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051932.X
申请日:2003-05-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7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为了得到无损臭氧发生性能下使放电领域增大的臭氧发生器,对平板状的第1电极(7)、与第1电极(7)的主面对向的平板状的第2电极(3)、以及具有设置于第1电极(7)与第2电极(3)间的平板状的感应体板(5)及形成放电领域的撑挡(13)的电极组件(102)进行多层积层,在第1电极(7)与第2电极(3)间迭加交流电压、在注入氧气的放电领域产生放电使臭氧气体发生,第1电极(7),在与放电领域对向的电极面与侧部间形成将发生在放电领域的臭氧气体取出的臭氧气体通路(8),将多个的臭氧气体通路分散地配置于第1电极的放电领域内,多个的臭氧气体通路(8),经第1电极(7)的内部、使在各放电领域的各放电区间发生的臭氧气体集中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491884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03140937.7
申请日:2003-05-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7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为了得到无损臭氧发生性能下使放电领域增大的臭氧发生器,对平板状的第1电极(7)、与第1电极(7)的主面对向的平板状的第2电极(3)、以及具有设置于第1电极(7)与第2电极(3)间的平板状的感应体板(5)及形成放电领域的撑挡(13)的电极组件(102)进行多层积层,在第1电极(7)与第2电极(3)间迭加交流电压、在注入氧气的放电领域产生放电使臭氧气体发生,第1电极(7),在与放电领域对向的电极面与侧部间形成将发生在放电领域的臭氧气体取出的臭氧气体通路(8),将多个的臭氧气体通路分散地配置于第1电极的放电领域内,多个的臭氧气体通路(8),经第1电极(7)的内部、使在各放电领域的各放电区间发生的臭氧气体集中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105659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280069495.2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B01J35/02 , C01B2201/10 , C01B2201/2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9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副产品的产生且低成本的臭氧生成系统。在本发明中,具备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原料气体的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具备多个流量调整部(71、72、73、75),并将由从第一氧流量调整部(71)输出的氧气和从混合气体流量调整部(75)输出的第一混合气体构成的第二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体而对臭氧产生装置(1)输出。在此,在气体流量调整装置(7)中生成的原料气体由氧气和氮气构成,氮相对于氧气的添加率比0ppm大且为100ppm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