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发光元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90476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016212.8

    申请日:2016-01-11

    Abstract: 半导体发光元件包含基体、第1~6半导体层、第1~3导电层、构造体及第1绝缘层。第1半导体层与基体相隔。第2半导体层设置在第1半导体层与基体之间。第3半导体层设置在第1半导体层与第2半导体层之间。第1导电层与第2半导体层电连接。第4半导体层与基体相隔,与第1半导体层并排。第5半导体层设置在第4半导体层与基体之间。第6半导体层设置在第4半导体层与第5半导体层之间。第2导电层与第5半导体层电连接。构造体与基体相隔。构造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第1半导体层与第4半导体层之间。第3导电层与第4半导体层电连接。第3导电层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及第3区域。第1绝缘层的一部分设置在第3导电层与第5半导体层之间。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3605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18042.9

    申请日:2012-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0 H01L33/007 H01L33/16 H01L33/32 H01L3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及发光部件。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一半导体层之间提供第二半导体层。在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之间提供发光部件。第二导电层在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一导电层之间并与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一导电层接触。第一和第二导电层能够透射从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第一导电层包括具有第一平均晶粒直径的多晶体。第二导电层包括具有小于等于150纳米的第二平均晶粒直径的多晶体,第二平均晶粒直径小于第一平均晶粒直径。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3605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10018042.9

    申请日:2012-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0 H01L33/007 H01L33/16 H01L33/32 H01L3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及发光部件。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一半导体层之间提供第二半导体层。在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之间提供发光部件。第二导电层在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一导电层之间并与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一导电层接触。第一和第二导电层能够透射从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第一导电层包括具有第一平均晶粒直径的多晶体。第二导电层包括具有小于等于150纳米的第二平均晶粒直径的多晶体,第二平均晶粒直径小于第一平均晶粒直径。

    半导体发光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3175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137827.6

    申请日:2016-03-10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发光装置包括:导电性的衬底;及2个以上的发光体,并列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分别包含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层、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层、及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层与所述第2半导体层之间的发光层。2个以上的发光体包含电连接于所述衬底的第1发光体、及串联连接于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2发光体。此外,本发明包括:第1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发光体与所述衬底之间,且电连接于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1半导体层及所述衬底;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第2发光体与所述衬底之间,且电连接于所述第2发光体的第1半导体层;及第1配线,将所述第1发光体的第2半导体层与所述第2电极电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