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226207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880094535.6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43/16 , B62J43/20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车辆是具备电动马达以及移动电池单元的跨骑型电动车辆,所述移动电池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部、与所述电池部进行热交换的热管部、以及与所述热管部连接并在所述移动电池单元的外表面露出的散热部,所述电动车辆还具备导热构件,所述导热构件是用于将所述移动电池单元的热量向车身外引导的导热构件且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散热部抵接,由此,能够提高移动电池单元的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6207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880094535.6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43/16 , B62J43/20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车辆是具备电动马达以及移动电池单元的跨骑型电动车辆,所述移动电池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部、与所述电池部进行热交换的热管部、以及与所述热管部连接并在所述移动电池单元的外表面露出的散热部,所述电动车辆还具备导热构件,所述导热构件是用于将所述移动电池单元的热量向车身外引导的导热构件且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散热部抵接,由此,能够提高移动电池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8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232099.3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在具有收装活塞(72)的气缸室(74)的气缸体(54)上安装有保持配气机构(90)的气缸盖(56)。在气缸体(54)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气缸室(74)的轴向交叉的多个散热片(84)。在气缸盖(56)的气缸体(54)侧形成有从气缸盖(56)的外周面向散热片(84)开口的开口部(266)。据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冷却气缸的内燃机。
-
公开(公告)号:CN1118367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80090927.5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7/02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主框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以及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且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电池,其支承于所述主框架;马达单元,其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循环来进行冷却;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来控制所述马达单元;以及热交换器,其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配管而与所述马达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电池的前方并排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1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80091440.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83675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80090927.5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7/02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主框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以及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且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电池,其支承于所述主框架;马达单元,其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循环来进行冷却;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来控制所述马达单元;以及热交换器,其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配管而与所述马达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电池的前方并排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880091440.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780047836.9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冷式内燃机,其中,缸体和缸盖可以被彻底地冷却,并且可以高效地冷却从发热量很大的缸盖延伸的排气管的延伸部分。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冷式内燃机,其中,离心式冷却风扇56固定到曲轴21的一个轴向端,且缸体23和缸盖24被护罩70包围,其中:多个空气引导冷却翅片82平行地排布在缸体23的排气侧缸体侧表面23D上;空气引导槽83形成在相邻的空气引导冷却翅片82之间;并且,在多个空气引导槽83中,入口83i在朝向排气侧缸体侧表面23D的风扇侧侧边缘23Dr的方向上敞开,出口83e在朝向排气侧缸盖侧表面24D的方向上敞开,并且允许入口83i与出口83e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6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7836.9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冷式内燃机,其中,缸体和缸盖可以被彻底地冷却,并且可以高效地冷却从发热量很大的缸盖延伸的排气管的延伸部分。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冷式内燃机,其中,离心式冷却风扇56固定到曲轴21的一个轴向端,且缸体23和缸盖24被护罩70包围,其中:多个空气引导冷却翅片82平行地排布在缸体23的排气侧缸体侧表面23D上;空气引导槽83形成在相邻的空气引导冷却翅片82之间;并且,在多个空气引导槽83中,入口83i在朝向排气侧缸体侧表面23D的风扇侧侧边缘23Dr的方向上敞开,出口83e在朝向排气侧缸盖侧表面24D的方向上敞开,并且允许入口83i与出口83e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