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09118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601881.2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防止在能够升降的中央座垫和与其滑动接触的左右的座垫之间产生层差。汽车后座椅的配置在左座椅(11L)及右座椅(11R)之间的中央座椅(11C)的中央座垫(12C)能够在可以作为座席面使用的下降位置、与可以作为扶手使用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在左右的座垫(12L、12R)的车宽方向内端部上形成有向上方隆起的侧支承部分(12b),因此,能够通过刚性高的侧支承部分(12b)来支承中央座垫(12C)升降时的摩擦力而抑制上下方向上的变形,从而防止在左右的座垫(12L、12R)及中央座垫(12C)的接触部上产生层差,而确保落座舒适感及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11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710153376.X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世联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复合表皮材料,其不会损害足以消除潮闷、黏腻的透气度,满足作为车辆内饰材料用途足够的强度、特别是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车辆用复合表皮材料(1)包括纤维质基材(2)、设置在该纤维质基材的表面侧的聚氨酯树脂层(3)、及隔着由聚氨酯树脂形成的粘接剂层(6)粘贴在纤维质基材的背面侧的织物(7),其中,设有从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贯穿纤维质基材的开口部(5),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的开口率是1%~15%。织物的经纱密度是25根/25.4mm~50根/25.4mm,纬纱密度是30根/25.4mm~50根/25.4mm。粘接剂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是15g/m2~100g/m2。复合表皮材料的透气度是5cm3/cm2·s~100cm3/cm2·s,撕裂强度是20N~150N,拉伸强度是50N/c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5521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115591.1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强度。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座垫(2)包括:一对侧部框架(11)、(12);将一对侧部框架(11)、(12)的前端部彼此连结的前部框架(13);以及将一对侧部框架(11)、(12)的后端部彼此连结的后部框架(14),侧部框架(11)具有:在前部框架(13)与后部框架(14)之间具有被形成为中空且封闭截面形状的封闭截面形状部(47)的框架部件(40);在前部框架(13)与后部框架(14)之间贯通封闭截面形状部(47)的外板(43)和内板(44)而设置并且与外板(43)和内板(44)接合的第1加强部件(41);以及将从内板(44)向封闭截面形状部(47)的外方突出的第1加强部件(41)的端部(49)与后部框架(14)连结的连结部件(42)。
-
公开(公告)号:CN10955212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115160.5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2/64
Abstract: 提供能够实现框架强度的提高和轻量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1)包括经由倾角调节器(5)与座垫(2)连结且肩带(20)的引出口设置于一个肩部的座椅靠背(3),座椅靠背(3)具有配置于一个肩部侧的第1侧部框架(11)、以及配置于另一个肩部侧的第2侧部框架(12),第1侧部框架(11)具有中空且封闭截面形状的第1框架部件(30)、以及安装于倾角调节器(5)的板状的支架(32),支架(32)具有被插入第1框架部件(30)的下端部(31)的内部并且与下端部(31)接合的接合部(35)。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11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153376.X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世联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复合表皮材料,其不会损害足以消除潮闷、黏腻的透气度,满足作为车辆内饰材料用途足够的强度、特别是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车辆用复合表皮材料(1)包括纤维质基材(2)、设置在该纤维质基材的表面侧的聚氨酯树脂层(3)、及隔着由聚氨酯树脂形成的粘接剂层(6)粘贴在纤维质基材的背面侧的织物(7),其中,设有从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贯穿纤维质基材的开口部(5),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的开口率是1%~15%。织物的经纱密度是25根/25.4mm~50根/25.4mm,纬纱密度是30根/25.4mm~50根/25.4mm。粘接剂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是15g/m2~100g/m2。复合表皮材料的透气度是5cm3/cm2·s~100cm3/cm2·s,撕裂强度是20N~150N,拉伸强度是50N/c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118B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410601881.2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防止在能够升降的中央座垫和与其滑动接触的左右的座垫之间产生层差。汽车后座椅的配置在左座椅(11L)及右座椅(11R)之间的中央座椅(11C)的中央座垫(12C)能够在可以作为座席面使用的下降位置、与可以作为扶手使用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在左右的座垫(12L、12R)的车宽方向内端部上形成有向上方隆起的侧支承部分(12b),因此,能够通过刚性高的侧支承部分(12b)来支承中央座垫(12C)升降时的摩擦力而抑制上下方向上的变形,从而防止在左右的座垫(12L、12R)及中央座垫(12C)的接触部上产生层差,而确保落座舒适感及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0955212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811115160.5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2/64
Abstract: 提供能够实现框架强度的提高和轻量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1)包括经由倾角调节器(5)与座垫(2)连结且肩带(20)的引出口设置于一个肩部的座椅靠背(3),座椅靠背(3)具有配置于一个肩部侧的第1侧部框架(11)、以及配置于另一个肩部侧的第2侧部框架(12),第1侧部框架(11)具有中空且封闭截面形状的第1框架部件(30)、以及安装于倾角调节器(5)的板状的支架(32),支架(32)具有被插入第1框架部件(30)的下端部(31)的内部并且与下端部(31)接合的接合部(35)。
-
公开(公告)号:CN109552124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115591.1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强度。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座垫(2)包括:一对侧部框架(11)、(12);将一对侧部框架(11)、(12)的前端部彼此连结的前部框架(13);以及将一对侧部框架(11)、(12)的后端部彼此连结的后部框架(14),侧部框架(11)具有:在前部框架(13)与后部框架(14)之间具有被形成为中空且封闭截面形状的封闭截面形状部(47)的框架部件(40);在前部框架(13)与后部框架(14)之间贯通封闭截面形状部(47)的外板(43)和内板(44)而设置并且与外板(43)和内板(44)接合的第1加强部件(41);以及将从内板(44)向封闭截面形状部(47)的外方突出的第1加强部件(41)的端部(49)与后部框架(14)连结的连结部件(42)。
-
公开(公告)号:CN10660820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610957853.3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塔捷斯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IPC: B60N2/9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减轻前侧罩安装时的劳力和时间。本发明的座椅装置配备有:就座者坐下的就座部、支承所述就座部的支承部、和用软质材料形成且设置在所述就座部的前部和所述支承部的前部之间的前侧罩,其中,所述前侧罩包括:就座部连接端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就座部的前部接合;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处,用于安装到所述支承部上,并且,能够拆卸;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就座部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之间的位置;以及,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到作为所述就座部的下面的就座部下面上,能够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07380024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233330.9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IPC: B60N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扶手。该车辆扶手具有:扶手体(11),其上可承载乘员的前臂;物品收装部件,其安装于扶手体(11),并且能够以从该扶手体(11)的上部向前方大致水平伸出的姿势承载物品;升降连杆机构(14),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将扶手体(11)支承于车身;和转动轴(21),其将物品收装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扶手体(11)的前部上端侧。物品收装部件能够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转动移动,其中,第1姿势是通过转动轴(21)使物品承载部呈大致水平的姿势,第2姿势是物品承载部下垂的姿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