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37872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006826.8
申请日:2009-0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17/00 , B62K25/283 , Y10T74/219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配置有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中,能够提高安装齿圈的后轮车轴的紧固刚性,使齿圈和与该齿圈啮合的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稳定的技术。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65)具备:齿轮箱(61),其安装在摆动臂(18)的前端(18a),支承后轮车轴(25);一端及另一端轴承(71、72),其支承该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及另一端(25b);齿圈(68),其设置在后轮车轴(25),向后轮车轴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一端保持部(75),其将后轮车轴的一端(25a)经由一端轴承(71)保持在后轮车轴(25)的轴向上;紧固构件(73),其将另一端轴承(72)从齿轮箱(61)的外部紧固在后轮车轴的另一端(25b)。
-
公开(公告)号:CN101209743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710169311.0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 B62K25/286 , B62M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轴驱动车辆及其摆臂结构,其能够使轴驱动形式的摆臂尽可能地小型、轻型化。其在摆臂(10)的右臂部(20)收纳驱动轴(15),通过万向联轴器(16)将其前端与输出轴(17)连结。枢轴管(22)设置在其中心(A)为比万向联轴器(16)的中心(B)更靠下方且后方的位置。所述开口部(28)向比枢轴管(22)更前方突出。利用非交叉形式,轴承间距充分。将万向联轴器(16)最大直径的中心B配置在比枢轴的中心A的前方,从而,也减小右臂部(20)前部的开口直径。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摆臂(10)小型、轻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209743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0710169311.0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 B62K25/286 , B62M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轴驱动车辆及其摆臂结构,其能够使轴驱动形式的摆臂尽可能地小型、轻型化。其在摆臂(10)的右臂部(20)收纳驱动轴(15),通过万向联轴器(16)将其前端与输出轴(17)连结。枢轴管(22)设置在其中心(A)为比万向联轴器(16)的中心(B)更靠下方且后方的位置。所述开口部(28)向比枢轴管(22)更前方突出。利用非交叉形式,轴承间距充分。将万向联轴器(16)最大直径的中心B配置在比枢轴的中心A的前方,从而,也减小右臂部(20)前部的开口直径。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摆臂(10)小型、轻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537872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10006826.8
申请日:2009-0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17/00 , B62K25/283 , Y10T74/219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配置有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的自动二轮车中,能够提高安装齿圈的后轮车轴的紧固刚性,使齿圈和与该齿圈啮合的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稳定的技术。末端传动齿轮传递机构(65)具备:齿轮箱(61),其安装在摆动臂(18)的前端(18a),支承后轮车轴(25);一端及另一端轴承(71、72),其支承该后轮车轴(25)的一端(25a)及另一端(25b);齿圈(68),其设置在后轮车轴(25),向后轮车轴传递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一端保持部(75),其将后轮车轴的一端(25a)经由一端轴承(71)保持在后轮车轴(25)的轴向上;紧固构件(73),其将另一端轴承(72)从齿轮箱(61)的外部紧固在后轮车轴的另一端(25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