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76905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710192893.4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对在内周部形成有凹穴部的构件,简单地进行成形的方法,在通过使用型锻加工装置而对具有凹部(2)和凹穴部(3)的原材(1)进行成形的过程中,首先用卡钳(11)将原材(1)把持,在原材(1)的凹部(2)内插入心轴(12)。该心轴(12)的外径,采用与目标制品(燃料喷射喷嘴)的盲孔的内径相等的尺寸。接下来,用心轴(12)将原材(1)压入到抵接于止挡块(13)的位置,并利用型锻模具(8对原材(1)的外表面进行叩击而实施型锻加工。通过该型锻加工,凹部(2)的内径被缩颈至心轴(12)的外径,但是凹穴部(3)留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40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87887.7
申请日:2008-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73 , B23K26/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加工物的细孔加工精度高的激光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一边使被加工物旋转、一边使光轴固定的激光束照射被加工物的工序。激光束的光轴被固定后,即使激光束的聚光剖面形状为非圆形,照射应加工的细孔的边缘,细孔也会成为实质上的圆形。细孔贯通后,从与所加工的细孔相反侧的非加工物部分吸引并除掉烟气。
-
公开(公告)号:CN101176905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92893.4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对在内周部形成有凹穴部的构件,简单地进行成形的方法,在通过使用型煅加工装置而对具有凹部(2)和凹穴部(3)的原材(1)进行成形的过程中,首先用卡钳(11)将原材(1)把持,在原材(1)的凹部(2)内插入心轴(12)。该心轴(12)的外径,采用与目标制品(燃料喷射喷嘴)的盲孔的内径相等的尺寸。接下来,用心轴(12)将原材(1)压入到抵接于止挡块(13)的位置,并利用型煅模具(8对原材(1)的外表面进行叩击而实施型煅加工。通过该型煅加工,凹部(2)的内径被缩颈至心轴(12)的外径,但是凹穴部(3)留下。
-
公开(公告)号:CN1898046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480038572.3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对在内周部形成有凹穴部的构件,简单地进行成形的方法,在通过使用型煅加工装置而对具有凹部(2)和凹穴部(3)的原材(1)进行成形的过程中,首先用卡钳(11)将原材(1)把持,在原材(1)的凹部(2)内插入心轴(12)。该心轴(12)的外径,采用与目标制品(燃料喷射喷嘴)的盲孔的内径相等的尺寸。接下来,用心轴(12)将原材(1)压入到抵接于止挡块(13)的位置,并利用型煅模具(8对原材(1)的外表面进行叩击而实施型煅加工。通过该型煅加工,凹部(2)的内径被缩颈至心轴(12)的外径,但是凹穴部(3)留下。
-
公开(公告)号:CN11527954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80021446.0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382
Abstract: 提供一种激光加工方法,即使在形成多个贯通孔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工件中产生的形变。激光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工件(1)的背面侧的气压成为比正面侧的气压大的状态的气体供给工序(S3);从工件(1)的正面侧照射具有第一重复频率(f1)的脉冲激光,在工件(1)上形成贯通孔(A)的深孔工序(S5);以及向贯通孔(A)的内表面照射具有比第一重复频率(f1)小的第二重复频率(f2)的脉冲激光的精加工工序(S7)。
-
公开(公告)号:CN108290243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680070681.6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崇
IPC: B23K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材的接合方法和钢材的接合装置,在钢材的接合方法中,使第1钢材(13)、碳钢板材(16)、和第2钢材(15)为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例如通过从电源(61)向碳钢板材(16)进行供电,来加热接合部(13a、15a)。或者,也可以通过感应加热线圈(81)来加热接合部(13a、15a)。然后,当检测到接合部(13a、15a)的温度达到Fe‑C系状态图的共晶点以上且未达到液相线温度时,结束加热。然后,通过第1钢材(13)和第2钢材(15)夹持碳钢板材(16)。本发明能够防止在加热过程中碳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01909808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0980102448.1
申请日:2009-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382 , B23K26/064 , B23K26/08 , B23K26/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61/168 , B23K26/0613 , B23K26/0624 , B23K26/0823 , B23K26/142 , B23K26/389 , F02M61/1806 , F02M2200/8069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在金属制工件(3)形成贯穿孔(6)的激光加工装置(10)和激光加工方法。第一激光加工方法包括用来自第一激光振荡机构(82)的纳秒激光束(L1)照射由旋转保持机构(12)保持的金属制工件(3)从而形成贯穿孔(6)的工序、以及当金属制工件(3)在旋转保持机构(12)的作用下旋转时用来自第二激光振荡机构(84)的皮秒激光束(L2)照射正旋转着的金属制工件(3)的贯穿孔(6)的内壁从而精加工贯穿孔(6)的工序。在形成贯穿孔(6)的工序的过程中,从金属制工件(3)的外侧抽吸金属蒸气。然后,从金属制工件(3)的外侧供给气体,并且从金属制工件(3)的内侧进行抽吸。在第二激光加工方法中,当贯穿的预孔(166)的径向被扩大时,保持该预孔(166)的出口侧压力比激光入射(或入口)侧压力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909808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80102448.1
申请日:2009-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61/168 , B23K26/0613 , B23K26/0624 , B23K26/0823 , B23K26/142 , B23K26/389 , F02M61/1806 , F02M2200/8069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在金属制工件(3)形成贯穿孔(6)的激光加工装置(10)和激光加工方法。第一激光加工方法包括用来自第一激光振荡机构(82)的纳秒激光束(L1)照射由旋转保持机构(12)保持的金属制工件(3)从而形成贯穿孔(6)的工序、以及当金属制工件(3)在旋转保持机构(12)的作用下旋转时用来自第二激光振荡机构(84)的皮秒激光束(L2)照射正旋转着的金属制工件(3)的贯穿孔(6)的内壁从而精加工贯穿孔(6)的工序。在形成贯穿孔(6)的工序的过程中,从金属制工件(3)的外侧抽吸金属蒸气。然后,从金属制工件(3)的外侧供给气体,并且从金属制工件(3)的内侧进行抽吸。在第二激光加工方法中,当贯穿的预孔(166)的径向被扩大时,保持该预孔(166)的出口侧压力比激光入射(或入口)侧压力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8322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435857.X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向加工对象照射激光来进行焊接的激光焊接方法,包括向加工对象照射第一激光来熔融加工对象的第一工序和向通过第一工序熔融了的熔融区域照射与第一激光不同的第二激光从而维持熔融区域的熔融量的第二工序。激光通过第一激光构成或第二激光构成进行照射,在第一激光构成中,在从第一激光的照射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第一激光的输出功率降低规定量,将第二激光的输出功率设定为比第一激光的输出功率小,在第二激光构成中,第一激光包括第一输出功率的IR激光,第二激光包括输出功率比第一输出功率小和/或为散焦状态的IR激光。
-
公开(公告)号:CN108290243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70681.6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崇
IPC: B23K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材的接合方法和钢材的接合装置,在钢材的接合方法中,使第1钢材(13)、碳钢板材(16)、和第2钢材(15)为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例如通过从电源(61)向碳钢板材(16)进行供电,来加热接合部(13a、15a)。或者,也可以通过感应加热线圈(81)来加热接合部(13a、15a)。然后,当检测到接合部(13a、15a)的温度达到Fe-C系状态图的共晶点以上且未达到液相线温度时,结束加热。然后,通过第1钢材(13)和第2钢材(15)夹持碳钢板材(16)。本发明能够防止在加热过程中碳扩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