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34310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10084663.1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19/24 , B60R21/34 , B60R2019/247
Abstract: 实现铲腿板的小型化轻质化,并且,在确保其铲腿功能的同时尽量减轻与其它汽车碰撞时的车体损伤。由于设置在被托架(21)支承于隔壁(11)的前保险杠(13)的弯曲变形部(13a)下部的铲腿板(26)具有可在冲击载荷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变形的能量吸收部(26c),所以,当前保险杠与行人碰撞时,碰撞能量在预定值以下因而铲腿板不会变形,会铲到行人膝盖以下的部分并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另外,当汽车与其它汽车等轻微碰撞,碰撞能量超过预定值时,铲腿板在其能量吸收部处发生变形,因而可避免车体损伤。而且,由于仅在前保险杠的左、右弯曲变形部设置铲腿板,所以,与在整个前保险杠上设置铲腿板的情况相比,重量轻且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110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572.7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21/013 , B60R21/0132 , B60R21/0136 , B60R2021/0023 , B62D21/152 , B62D25/08 , B62D25/082
Abstract: 通过将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3)的内侧壁部分(78)定位为比前侧框架(11,12;91)的外侧壁(33,103)更加靠近车身的纵向中心线(48)而构成重叠区段(81),使得碰撞冲击负荷能够通过重叠区段传递至外侧壁部分。内侧冲击吸收区段(62)向前伸出的长度比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3)更长。因此,安全气囊展开的加速度阈值Gs被设定在当仅内侧冲击吸收区段(62)由于冲击能量而变形时的加速度等级和当内、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2,63)变形时的加速度等级之间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403315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41401.7
申请日:2002-08-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于车辆前脸格栅周围的进气结构,在该车辆中,车体的前部设置了一个发动机散热器,且该散热器的前方被前格栅所遮挡。在发动机散热器的上方为发动机的进气管设置了一进气口。进气口在横向方向上偏离车辆的横向中线位置,并朝向前面。在前格栅上设置了一个封闭部分,其封闭了前格栅上与进气口正对的整个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110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80115572.7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21/013 , B60R21/0132 , B60R21/0136 , B60R2021/0023 , B62D21/152 , B62D25/08 , B62D25/082
Abstract: 通过将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3)的内侧壁部分(78)定位为比前侧框架(11,12;91)的外侧壁(33,103)更加靠近车身的纵向中心线(48)而构成重叠区段(81),使得碰撞冲击负荷能够通过重叠区段传递至外侧壁部分。内侧冲击吸收区段(62)向前伸出的长度比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3)更长。因此,安全气囊展开的加速度阈值Gs被设定在当仅内侧冲击吸收区段(62)由于冲击能量而变形时的加速度等级和当内、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2,63)变形时的加速度等级之间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137787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80134274.7
申请日:2009-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0R19/34 ,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使得即使将车身全长抑制得很紧凑也能够搭载大型发动机,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冲击载荷。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右的前侧车架(11、12)的前端部及左右的上构件(13、14)的前端部通过安装板(35)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内侧及外侧延伸部件(41、42)。安装板中的内侧安装部(51)及内侧延伸部件的前壁(68)随着趋向于车宽方向中心而向车身前方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1835675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80113147.4
申请日:2008-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4
Abstract: 公开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隔板(15)设置在左前侧框架和右前侧框架(11)之间,并且冷却单元(17)设置成在隔板内具有辐射器。用于支承冷却单元的上部和下部的上支承支架(41)和下支承支架(42)设置成能够在车辆主体的向后方向上滑动。在车辆受到轻微碰撞时上支承支架和下支承支架在车辆主体的向后方向上滑动,由此冷却单元在保持竖直状态的同时向后运动,损坏得以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771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31708.5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19/023 , B60R2019/1813 , B60R2019/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险杠横梁结构,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防止车辆高度高于自身车辆的车辆冲上自身车辆。保险杠横梁结构(11)中,在被支承在车身的左、右车架(后底板边梁)(18)上的横梁主体(14)的上部(上部壁)(34),形成有耸起壁(31)。耸起壁(31)包括:固定于上部的底壁(51);立起设置于底壁(51)的冲上限制壁(52);与冲上限制壁(52)的一端以及底壁(51)的一端相连接的第1加强侧壁(53);与第1加强侧壁(53)平行、与冲上限制壁(52)和底壁(51)各自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2加强侧壁(54)。由于保险杠横梁结构(11)与车辆高度高于自身车辆的车辆相干涉,因而能够防止车辆高度高的车辆冲上自身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771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131708.5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19/023 , B60R2019/1813 , B60R2019/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险杠横梁结构,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防止车辆高度高于自身车辆的车辆冲上自身车辆。保险杠横梁结构(11)中,在被支承在车身的左、右车架(后底板边梁) (18)上的横梁主体(14)的上部(上部壁)(34),形成有耸起壁(31)。耸起壁(31)包括:固定于上部的底壁(51);立起设置于底壁(51)的冲上限制壁(52);与冲上限制壁(52)的一端以及底壁(51)的一端相连接的第1加强侧壁(53);与第1加强侧壁(53)平行、与冲上限制壁(52)和底壁(51)各自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2加强侧壁(54)。由于保险杠横梁结构(11)与车辆高度高于自身车辆的车辆相干涉,因而能够防止车辆高度高的车辆冲上自身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0381300C
公开(公告)日:2008-04-16
申请号:CN200510132683.7
申请日:2005-1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019/18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险杠横梁结构体,它不会导致车体重量增加等不利因素的产生,并可使中央角撑板在柱面碰撞中首先被可靠地压坏,还可以可靠地应对各种碰撞。保险杠横梁结构体(1)包括:保险杠横梁本体(3),其为金属成形品并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延伸;中央角撑板(4),其与保险杠横梁本体(3)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相连接。在中央角撑板(4)上延伸设置与保险杠横梁本体(3)的上壁(10)和下壁(11)叠置的一对夹持壁(19、20),并将该夹持壁(19、20)接合固定在保险杠横梁本体(3)的上壁(10)和下壁(11)上。通过夹持壁(19、20)仅对保险杠横梁本体(3)的上壁(10)和下壁(11)的大致中央部位进行加强。
-
公开(公告)号:CN1289338C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02817854.8
申请日:2002-08-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00 , B60K11/04 , B60R19/26 , B60R19/34 , B60R19/52 , B60R2019/525 , B60R2021/0004 , B60R2021/343 , B62D21/15 , B62D25/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水冷发动机散热器的上部安装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撑条(60)和第二撑条(70)。所述第一撑条从水冷发动机散热器的顶部(23)向后延伸,且其端部(64)与车体构架(40)的前上部相连。所述第二撑条从水冷发动机散热器的顶部沿其侧面向下延伸,且其端部(74)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地连接到车部框架的前侧部(45)上。第一撑条具有弱化部分(66),当前后方向的碰撞力作用到第一撑条上时,所述弱化部分变形以吸收所述碰撞力。
-
-
-
-
-
-
-
-
-